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成拳精要——张礼义

(2006-10-04 13:39:51)
分类: 意拳(大成拳)

大成拳精要——张礼义

大成拳实作是综合素质训练的具体表现,首先要有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必胜心理,其次要有深厚的拳功基础,第三要有良好的技击方法。三者都是通过大成拳的七妙法门来同时完成的.                                                                            实践证明,通过站桩训练不但能培养浩然阔达之精神,同时还能逐渐培养、捋、挤、按四大劲力。在实作中,劲和捋劲是最重要的。劲犹如住宅四周的围墙,高大围墙可以御敌于家门之外,没有围墙敌可长驱直入,捣毁住宅。同样没有劲,自身中线将不保,必然造成兵败如山倒之势。所以说,劲是捋劲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站桩首先出现和培养的是劲。                                                                       捋劲可以说是走化之劲,在推手实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敌以劲、挤劲、按劲加于我时,我以捋劲舒散其力,迫使敌力改变方向而落空。在站桩时要用轻灵的方法练习,方可有得。                                                                            推手或实作是一项激烈的运动。运动越激烈,所需的给养就越大,这就迫使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系统加速运动,以足大的需要,于是也造成了心、肺、肝、胃等紧张。同样体力的两个人在完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干相同的一项体力工作,由于技术水平不一,一个人干得又快又好,而且很轻松,另一个人却又慢又差,而且还感到很累,内脏的疲劳与肢体和大脑的疲劳相伴发生,它表现在胸部憋闷、心跳过速、气喘、语塞、唇焦口燥、恶心、出虚汗等,这些都是有脏腑疲劳所致。大成拳区别于其他拳术运动的是用小的体力去获得最大的效果,并最大限度地推迟疲劳的出现。大成拳采取了“力发于跟,主宰于腰胯,形于手指”和“建立腹部坚实点”、“一动无有不动”等发劲原则,以及将全身力的趋于一点向外爆发,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在竞技中采用两手封制对手(双手控制和单手控制),同时用肩或胯进击对手的所谓“靠”法,就是不用手而只用腰、胯发劲直接击达敌身的一种方法,这种“靠”法劲力很大,应击者很难用力与之抵抗。                                     在实战中决胜负,主要取决于三条件:1、精神;2、体力(功力);3、技击方法。体力是根本基础。任何拳术,莫不以同时培养这三个条件为其主要目标。                     体力是有限的,精神力量是无限的,只有充分调动人的原始本能,才有一往无前、前无不胜的自信心理。光有精神没有功力纸上谈兵,光有功力没有方法就没有载体,三者缺一不可。所以三方面都不能忽视。在实作中应采取“遇弱者力胜,遇强者智胜。”这里面就包含了精神、体力、方法三个方面。                                                       推手是拳术升华,是实作的前期训练。推手练习在训练中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着熟”,首先要求动作纯熟。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能生真。要求松柔相随。                                                                           第二阶段是“懂劲”,要想“懂劲”,先要入静,要想入静,必须放松,必须自然(动作自然,呼吸自然),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放松、入静、自然,才能懂劲。要求意力并重。双方搭手后互相用力粘连裹缠,用较慢的速度相互问劲答劲,推副走化。                    
第三阶段是“神明”是,运用自如,随心所欲,随机而发。                           实作练习在训练中有四个阶段:                                                    一、学习阶段:通过学习,正确掌握拳术动作,要求动作规范正确。                    二、摸劲阶段:通过长期的练习,懂得“、捋、挤、按”四大劲力,首先要放松,同时要入静,只有通过放松入静,方可摸其项背。                                            三、喂引阶段:要有很好的老师亲自带领推打。逐步形成后天本能。                    四、实战阶段:实战前要通过模似实作,达到手无定势,步无定法,身无定形。          五、训练大成拳速度越慢,运动量越大。从长功夫出发,主张练拳速度应尽量放慢。      练习时要:“先求开展,后求坚凑。”开展——就是在运动时动作要求扩大、舒展,站桩要低、要稳、要求。紧凑——对动作要求缩小,对桩法要求轻灵。开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从速度上讲是从快速——中速——慢速;从动作上讲是从大——中——小。也就是“要学拳,先划圆。要想拳练好,需把圆划小。”                                                  试力——是击影(面前无人似有人)。推手——是击形(面前有人似无人)。            大成拳讲的是体认,而不是理认。前面所讲的推手的三个阶段,体认是第一、二阶段,是身体认识:神明是第三阶段,是精神明白。一、二阶段要老师指点,第三阶段全靠自悟,须终身追求不厌。“拳论”说:“由着熟而渐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拳打千遍自然熟,拳打万遍神出现,只有坚持不懈,默识揣摩,刻苦锻练,才能达到高水平。                                                                发力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胯,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跨、而腰,而手必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及能得机得势。练习大成拳要明白捧、捋、挤、按、采、冽、肘、靠、进、退、顾、盼、定,前八种是劲力,也是八种手法,后五种是步法。                  内抱(旋)为劲。外旋为捋劲。向外向前向上推为挤劲,向前向下向内推为按劲。由外向内,由上向下推为采劲。曲臂横推(横拳、蛇形)为劲。以肘靠住对方身体向外推(前、后、上、下、左、右)为肘劲。以肩、胯靠着对方身体向外推为靠劲(黑熊反背)。劲力原动于腰、胯,同时采取含胸拔背的态势,使送胯的动力通过脊背传导于臂手,再参以伸臂运动所产生的力共同达于外物,即所谓力由脊发,形于的手指。                    在推手中特别注意的是“不丢、不顶”。不丢——上短兵相接,在与对方肢体接触后便将他粘住,不使脱离。自己不主动丢开对方,也不让对方逃脱。“听劲”是从“不丢”开始的,所有攻、防取势都是在“不丢”的条件下完成的。推手是这样,实作也是这样。          不顶——对方动手打来,立即动手还击,这是人的本能,并不一定是练拳的人才会。大成拳所讲究的是“舍己从人”、“以柔克刚”、“先化后打”、“力从人借”,以小力制大力。因此,它要锻炼的不仅要激发挖掘本能,还要加强本能,更重要的还在于理智的运用本能,使本能发挥得更为适当、有效。只有不丢,才能控制打,拳论指出:“人刚我柔谓之走”,这个“走”不是逃走,是在不丢的情况下把劲“走化”。即引进落空,这叫做“舍己从人”。引进落空的打法,目的在于既要把敌引进,又要使它落空。他进一寸,我让一寸。他进一尺,我让一尺,不能多让或少让,多让就犯了不丢的毛病,少让就犯了不顶的毛病。在不丢不顶的条件下,听清来劲,采取提胯含胸、旋腰乃至动步的方法去适应他,使它落点既不中的,又不落空太远(最好是擦身而过)。同样可将引进落空的效果和争得我顺人背之势,从而有效地还击对方。                                                        不丢和不顶是相互为用而不可分开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为用,如环环无端,周而复始地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它们是一个动作。大成拳手法虽多,变化无穷,然而绝大部分都是在不丢不顶的原则下,通过沾粘连随的运用去实现其技击目的。大成拳借对方之力来还击对方,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技击中要采取以静待动的战略和后发先至的手法。正如“拳论”中所说的“彼此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已先动,”“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如果把大成拳先后打的战术分成两个阶段,则引进落空就是先化阶段,这是后打的条件,先化成功了,后打才会有效果。                                                      人刚我柔,避免了互斗气力的无谓牺牲,舍己从人,不要把自己的虚实暴露于人。在不丢不顶的条件下,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就是不丢不顶的功夫在技击上的妙用。            当然,不顶和引进落空都是在不丢的前提下通过粘连沾随的功夫去实现的。没有粘连沾随的功夫,要想做到不丢不顶和引进落空是不可能的。那么,粘连随沾是什么呢?粘连沾随是四种劲法。“拳论”说:“提上拔高谓之沾,留连缱绻谓之连,舍己不离之粘,此走彼就谓之随。”这四种劲法虽各有不同含义,但总的来说,无非是在不顶的条件下,不断向对手施加一种轻重不同的压力和走向不同的劲路,争取我顺人背,以利于打击对方,在施展沾粘连随的过程中,已包含着不丢不顶的条件,“粘”就是不丢,“随”就是不顶,因此要舍己随人才利于粘住对方,不让对方有击着或走化之机,否则对方走了,丢了,我劲也断了。       大成拳的运动法则是:以腿摧身,以身摧手。发劲主要靠胯、腿,因此,它可以在两手封住对手劲路并粘着对手不丢的情况下,手臂不要做高举伸缩的运动,只要蹬腿送胯的动作即可将劲力传到手上作用于对手。这时,胯、腿起着弓的作用,手臂起着箭的作用。由于胯、腿本身具有比手臂更强的劲力,加之走劲行程短,故能一触即发,迅猛异常。当此寸劲击动对方之后,还可急着跟进,再作手臂运动,继续加长劲程进击,使敌无喘息之机。          大成拳讲究刚柔相济,不能偏颇,用劲劲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否则只刚无柔,直来直去,虚实无度,就容易被人所乘,则不可无柔,无柔环绕不速,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而不捷。刚柔相济才可以保证出手快而不乱,动步轻而不浮。                          有的人练了多年的大成拳,练了推手,也练了技击,经过名师指点,虽有一定的柔化功夫,但缺乏刚劲,结果仍不能应付实践挑战,因而对大成拳能否用手技击实战产生了怀疑。殊不知他对大成拳的功夫并未习练完全,七部功夫只练了三部,以这种水平,去参与竞技,感到力不从心,何怪之有?水能克火,但杯水车薪,还是无济无事,光刚无柔,也不全面,刚劲固可重创敌人。但也容易被人所乘。                                                离开了大成拳的原则,它的技击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在真正的拼杀中,必须保持平和镇定的心态,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决不可怒气冲天,咬牙齿。                                                                             总之,要想练好大成拳,要认认真真的学,扎扎实实的练,经常体认思悟,方可成其大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