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的新房


标签:
老家小姑新房亲情杂谈 |
分类: 心情日记 |
小姑的新房
文:毛利辉
她是我小姑,爸最小的妹。
因智力稍弱,爷爷未送她去读书。小时我们常笑她,扁担大的“一”字都不认得。每当这时,她会红着脸,悄悄地退开。
她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伺候我们家那头老黄牛,还有我们这些侄男侄女中度过的。乃至有一次,她把背在背上的我,和她自己一起摔进了田里。据现场的人后来描述说,她倒是从田里爬了起来,只是年幼的我,头,全部陷进了水田里,只有两只脚朝天,不停地,拼命地蹬。
再后来,经人介绍,她嫁了人,到了更高更远的地方,也就是我以后教书的瓦房小学所在的村落。
出嫁时,我们送她走。只记得走了很远很远的山路。但挺开心的。因为送“新姑娘”出嫁,新娘家的人在新郎家是很受尊重的。比如,早上刚起床,主人家就会端上热腾腾的水给洗脸,还有香喷喷的新香皂,细腻柔滑的新毛巾,抹在脸上,第一次是那样的舒服。更重要的是,像我们小孩子还有红包,1块2毛钱,这是我第一次收到那么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钱,当时的喜悦,一辈子都会记得。
欢喜,只是我们小娃的。小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嫁了出去而改变多少。
小姑结婚不久后,姑爹四弟兄就分了家,小姑和姑爹必须要面对独立支撑一个家庭的现实。姑爹也是老实人,没有更多的想法,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加之两个表弟出世后,一家人的日子更艰难。
前年,大表弟辍学外出打工。今年年底时回来,给我说想当兵,心想我能“想想办法”。可他的身高不够,只有1米59,我没“想着办法”,他也没能当成兵。
我给他讲,把家里建设好一点,或许比当兵更实在。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觉得并决定,他家的房子是该修修了。
小姑终于修新房了。
国家补助一万块。基本能够材料钱。但要等到验收后,才付这笔款项。所以,现在买材料的钱,也是姑爹的弟弟三叔暂时垫付的。修建房屋的工程,姑爹和大表弟自己承担了下来。好在,姑爹的弟兄,还有周围的邻居为他出了大力,都义务来帮忙建房,才使小姑家的一层80平方的新房很快“拔地而起”。
表弟来电话,新房今天竣工,问我该能去一趟。在农村,修建房屋是大事情。小姑从小把我拉扯大,可我却为她做的不多,所以我决定,一定要去一趟。去看看,我能为他家做点什么?
周五下午,特地请了假,从昭通坐三个小时的车,往她家赶。在路上,我约了在老家小镇一矿泉水厂打工的四弟,我们骑摩托车去小姑家。摩托车也只能到半山腰。我们弃车步行,还有2小时山路。其实,小姑家的山上,是“通”了乡村公路的,但路况太差,所有的车都去不了。
冬天的大山,越往山上走,路越湿滑,越难走。到小姑家时天已黑尽。我和四弟来不及擦干脸上的汗水,急忙打着手电去看她家的新房。
听见我们的说话声,早等着的小姑爹在自家新房前放起了爆竹,是为迎接我们,或许也是为自家的新房庆贺。火光闪起,声声爆竹在漆黑寂静的山里回荡,是那种久违的,令人感动的喜悦,却又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凉和伤感。我不禁再次深深自责,对于这个家庭,作为晚辈的,实在亏欠的太多。
见我们大老远赶来,小姑很开心。忙着在灶台前加柴烧火,和大伯娘一起为我们张罗饭菜。红红的火苗从灶台窜出,映在小姑红彤彤的脸上,我能感觉出小姑内心里,那无言的幸福。住了几十年的瓦房,终于要换成平房了,小姑是真的开心的。
我环视小姑家的厨房,就快要过年了,可火炕上依旧空空的。在我们老家农村,到了十冬腊月,每一家火炕上都会吊满了腊肉,那是一年收成的象征。
小姑说,前些天也杀了过年猪,三百多斤,原本是不小。可修建房屋,来帮忙的亲友多,没过多久,刚杀的一头年猪就没个精光。看着空空的火炕,我在想,小姑家来年有油荤的生活,是个难题。
开饭了。好几个中午就在帮忙的亲戚朋友还在,是故意等着我们,陪我们喝上一杯。
其实全都是熟人。四年前我在这里教书,没少得到他们帮助,没少打扰他们,大家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这次见面,倍加亲切。
酒是少不了要喝。
桌上,我们谈得更多的是往事。还有,免不了询问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我曾教过的学生现在的情况。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现在大多都在镇上的中学和小学读书,成绩都还可以。
只有刘朝星,那个“大学生”辍了学。据他爷爷说,刘朝星今年“已照了身份证”,是“大人”了,现在在广州,每月能有两千多元工资,在厂里是“中层干部”。看他爷爷一脸的满足感,我却心寒,刘朝星原来在我班上,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且他家的条件不错,是最有希望读到大学毕业的学生。可到了中学,他对读书就毫无兴趣,在家长和老师的再三劝阻下,他还是和同乡去了广州。
陈义波成绩很好,现在在镇完小读五年级,成绩排在前十内。我给他爸说,不管怎样,你都要让陈义波读好书。
他和刘朝星都曾和我到过北京,还上了白岩松的节目。
小姑爹来倒酒。他比以前更瘦。
昨晚,为了准备今天平房打板的事情,他一宿没休息。就在刚才,他坐在火塘边,打上了瞌睡。还记得四年前,他送小表弟到我们学校读书,在办公室,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没推杯,几口就喝完,然后偏偏倒倒地回了家。为此,当时我还给他写过一篇文章:《一地落满惆怅的秋》。
我敬了他一杯酒。然后把爸爸带来的1200元钱,加上我身上的钱凑齐1900元给他,叫他去买一头差不多的肥猪,还是要过一个有肉吃的春节。
在小姑家那昏黄的灯光下,我们一桌子人坐了几个小时,谈了几个小时,也喝了几个小时的酒。
大山上的夜,冷得出奇。小姑家堂屋里的桌子下,没有火烤。我们的心里,却都是热乎乎的,因为有烈的酒,当然,更关键的,是有这份浓浓的、真诚的,乡情,友情,亲情!
冬天的大山,越往上走,路越湿滑,越难走。到她家时天已黑尽。我和四弟来不及擦干脸上的汗水,忙着打着手电去看小姑家的新房。
见我们大老远赶来,小姑很开心。忙着在灶台前加柴烧火,和大伯娘一起为我们张罗饭菜。红红的火苗从灶台窜出,映在小姑红彤彤的脸上,我能感觉出小姑内心里那无言的幸福。住了几十年的瓦房终于要换成平房了,小姑是真的开心。
开饭了。好几个中午就在帮忙的亲戚朋友还在,是故意等着我们,陪我们喝上一杯。
其实全都是熟人。四年前我在这里教书,没少得到他们帮助,没少打扰他们,大家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这次见面,倍加亲切。
酒是少不了要喝。
桌上,我们谈得更多的是往事。还有,免不了询问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我曾教过的学生现在的情况。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现在大多都在镇上的中学和小学读书,成绩都还可以。
小姑爹来倒酒。他比以前更瘦。
我敬了他一杯酒。然后把爸爸带来的1200元钱,加上我身上的钱凑齐1900元给他,叫他去买一头差不多的肥猪,还是要过一个有肉吃的春节。
在小姑家那昏黄的灯光下,我们一桌子人坐了几个小时,谈了几个小时,也喝了几个小时的酒。
小姑家堂屋里的桌子下,没有火烤。大山上的夜,冷得出奇。我们的心里,却都是热乎乎的,因为有烈的酒,当然,更关键的,是有这份浓浓的、真诚的,乡情,友情,亲情!
小姑终于修新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