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那些事儿(二):带血的叶子
(2011-09-29 11:35:20)
标签:
毛利辉刘发飞昭阳大舅 |
分类: 生活点滴 |
家里那些事儿(二)
带血的叶子
毛利辉/文
看以前写的文章。2008年写道:妈妈眼睛疼,没钱医治。
妈妈曾得过两次眼病,一次是2003年,一次是2008年。两次都疼得厉害,一度差不多失明。村医给妈妈说,是眼睛里面落了“叶子”。
记得妈妈眼睛第一次疼的时候,是爸爸外出打工了。春夏交接的时候,妈妈一个人在田里給秧苗除草,貌似是进了泥沙,妈妈的眼睛长满了血丝,疼,睁不开,土医生说是长了“叶子”。对于这枚带血的“叶子”,村医束手无策。时间稍长,妈妈说,再不好或许就真的什么也看不见。那时我在遥远的回龙村教书,很难回来一次,还是在大关县城做小生意的大舅把妈妈接到了县城,給了钱,在县医院把大他两岁的姐姐眼病医好。
第二次,已经是搬到了县城,租了一间民房卖早点。生意实在不好,妈妈常叨唠着要回老家去,去看看,甚至想回去喂猪卖,那两年猪价高。但老家的房子全垮光了,回去更没有着落。那时,妈妈眼睛又开始疼了起来,和上次一样,疼得非常厉害,又长了“叶子”,还引发了强烈的头痛。一天妈妈给我说:“下月领了工资,要陪我去宜宾医院看病。看好了病,我还要想办法做生意,找钱贴补家用。”
二十多年来,这是妈妈給我提的最大要求。只是当时身上几乎就几十块钱揣着,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很好了。我当时在那篇叫《雪夜随想》的文章结尾写道:“是啊,下个月,领了工资,陪妈妈到宜宾看病。看好了病,她还要想办法做生意,找钱贴补家用。愿妈妈早日康复!”
写文章那天,是2008年的正月初七,下着大雪。山上的一位亲戚去世。送老人上山,我从山上回来,“打开紧锁的卷帘门,家里冷冷清清的,爸爸妈妈都还没有回来。爸爸到舅舅家的宾馆帮忙去了,说是帮忙,其实是在舅舅家打工,为了生活;妈妈眼睛疼,回老家了找土医生看眼睛,妹妹也去了。火倒是燃的挺旺,是爸爸为了我回来时方便,出门的时候特意多加了蜂窝煤。于是忙着做晚餐。晚餐很简单:腊肉酸菜蒜叶炒米饭,再夹上几瓣生蒜,拌一个很辣的沾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衣服脏了一大堆,早就没有换洗的了;地板是年前拖的,沉积了厚厚一层灰土;书和笔乱七八糟的散落在桌上,屋子里的灯光也是散乱的……窗外街灯下早就没有行人,只有雪花在静谧地飘舞。温和的灯光溢满小屋。坐在旺旺的火炉前,捧一本柔软的小书,桂花茶香伴着《寂静森林》飘来。茫然的我,或许惆怅的思绪在静静地吟唱。”
我最不善长的,是向别人开口借钱。还是大舅的资助,终究没有等到我发工资。大舅的资助,让妈妈去医院看了眼病,慢慢地好了。这,让我到现在,还不能原谅自己的无能和不孝。
时间过得很快。三年过去了,一家人跟着我到了秋城昭阳,开了一个小宾馆。生意还算可以,日子也宽裕了许多。尽管还有几十万的贷款,但爸爸手里稍微宽裕了些。中午下班,吃完饭,我在小吧里看书,妈妈对爸爸说,“天冷了,你陪我去买点过秋的衣服吧?”爸一改往常的反对,“好吧,前次你也给我买了几百块的,也该给你买点。”
俩老在城里逛了一下午。回来后最大的收获是遇见了一宾馆,要转让。他们去和宾馆老板谈了一下午,觉得还行。此时,妈妈想到了大舅。
大舅家的生意没有原来的好做了,饭馆的生意时有时无,宾馆也是时好时坏。俩个表妹在读大学,正是用钱的时候;差不多上百万的贷款,加之一家人的生计,舅母身体又不太好,压得大舅喘不过起来。大舅多次来昭阳城考察,想把大关的生意转租出去,也到昭阳城开一家宾馆。始终没有合适的。
妈妈打电话让大舅来看看,看看这家叫“古城宾馆”的,是否能如意。我也在想,应该为大舅家做点什么,那么多年来,都是他在帮助我们,特别是我的成长,和大舅一点一滴的帮助和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大舅是个超级善良的人,实实在在的人。到现在,我也没有看到过谁,比他更善良、憨厚和淳朴。而我能为这最亲的舅舅做点什么呢?
看到铁飞燕转发我的微薄:“毛哥,黄金周的时候,我们找时间去看看刘发飞吧?”在广大网友和民政等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刘发飞从昆明治病回来,转院到大关县人民医院,得到了当地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大关县政协副主席安玉宝同志亲自给他联系了医院,并将县工商联捐助的2000元钱送到他手中;县里面还正在积极帮助他筹款。“大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9年的全县财政收入仅4000余万元。但该县还多次组织这样的捐款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曾在帮助刘发飞的群“助梦飞翔”里面给网友说。
我给飞燕回复:“10月5日去吧,到时候我正好要去大关参加一朋友婚礼。”下午的时候,昭通一装饰公司负责人找到我QQ:“最近有些啥公益活动?”我告诉他刘发飞的事情,他说也想参加,一起去看看。
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还是纯善的。或许,我看到的是这样吧?
夜又深了。小吧的玻璃橱窗外,又开始淅淅沥沥地飘起了秋雨。
“刚才才又开了一间房出去。”爸给在小旅馆那边看着的妈妈电话。今晚生意不好,爸有些焦虑。6楼上的客人叫调电视,爸爸又急忙往楼梯上去。
昨天,有个朋友问我:“你今后的发展路线是什么?”我说:“我只过日子,没有路线。规划太多,累死。何不轻松些?”
然而,往往却不是这样。很多很多的事,应接不暇。更多的时候,家人的事情,自己总无能为力。更多关注和帮助身边的人,特别是家人,比如父母,比如大舅一家。能让他们健康,快乐,衣食无忧地生活,这是中年而立的我,最应该认真认真思考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