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您卖了我吧。我可以去给人家当保姆,带孩子,做饭,打扫房间,什么都可以,只要他们能出5万块钱,让爸爸治好病!虽然我做事很慢,但我一定会干得很好。”近日,在云南网金碧坊、大旗、天涯等论坛上,我省知名网民、曾经做过乡村教师的毛利辉所发的一个帖子吸引了众多网友的注意。帖子详细介绍了10岁的昭通小姑娘芯芯的家庭及所处的困境。感人至深的图文引来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含泪看完,希望尽一点绵薄之力,助其渡过难关,但是苦于不知道捐款途径。
也有不少网友质疑帖文的真实性,同时对于个人通过网络捐款的安全性表示担忧,钱捐出去了能否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卡号是不是真的?种种疑问成了爱心网友的心结。
捐或不捐两难抉择
芯芯一家的遭遇只是众多网帖求助故事中的一个。事实上,长期以来,由于在网络上发帖助学帮困公信力低,参与的人数不多,加之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诈骗的事件越来越多,使得一些心怀爱心的网友在真真假假的帖子面前犹豫彷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网友的参与。捐或不捐,成为不少网友面临的两难抉择。
网友“轩辕锦绣”在跟帖中留言:“我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也非常同情这一家人,但我对手机号和银行账号持百分之百的怀疑。我宁愿打114查询当地政府电话,然后通过当地政府联系到这一家人,也不愿意相信那些直接留在网帖中的汇款方式。”和“轩辕锦绣”一样有此疑问的网友不在少数,许多爱心人士纷纷跟帖表示,如果能够证明帖子所说的是事实,并保证网友的爱心捐款真正用到刀刃上,他们将毫不犹豫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对此,网友“如鱼得水”的一席话,道破了网络献爱心所面临的尴尬处境:“现在很多人对这件事的可信度还是很低,老百姓不知道网络有多少虚假的东西,现实中往往又会出现一些很不好的局面,致使那些想帮助他们的人们停止了脚步,因为人们害怕再次上当,老百姓的心经不起一次又一次考验……”
“这是网友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被帮助人的负责。”帖子的作者毛利辉告诉记者,尽管自己的帖子遭到了许多网友的质疑,但他表示能够理解。“这是当前网络存在的少数骗局所造成的,但同时这也更加说明了网友或者网络不是缺乏爱,而是缺乏表达爱的有效渠道。”
义无反顾传递爱心
在两难抉择面前,是前进还是退缩?有这样一群网友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作答。
继今年1月成功地通过网络发起“给流浪乞讨人员发红包”活动之后,4月,“昆明之美”QQ群主“仇迷”又组织网友,深入云南旱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开展送水活动。
尽管在活动发起之初,有网友质疑这些献爱心活动纯属“做秀”或动机不良,但在质疑声背后,表示支持的网友占多数。“仇迷”表示,在网络发起献爱心活动,不仅能及时广泛地传播信息,动员尽可能多的网友参与到献爱心活动中来,而且也可以让网友有选择的余地,自愿报名参加活动。爱心,通过网络能传递得更远,汇聚的力量更强大。
网帖发表后,芯芯一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全国各地网友的帮助。深受感动的毛利辉在博客中写下了真挚的话语:“我收获的不仅是感动,更是精神和灵魂深处的再一次洗礼!来自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爱,让我更加明白,人间是有真情的,世界是温暖长在的!只是,我们需要恰当的渠道和方式,去沟通和交流,去表达和分享我们的爱!”
爱心行动三思而后行
“爱心助他人,善举用一生。”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禹睿认为,不管是赞扬还是质疑,网络献爱心本是一件慈善事业,但是,随着网络诈骗事件的增多,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诈骗爱心善款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在真真假假的网络信息面前,人们需三思而后行,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来献爱心。
对于辨别网帖求助的真实性,朱禹睿给出了几点建议:网络骗子一般只会留“一个手机号码+X先生”的联系方式,网友可以查询手机号码与信息标示地址是否相符;此外,一般门户网站的爱心捐款账户都是以单位注册的,基本不会出现个人账户。无论通过哪种方式,网友都需三思而后行。
本报记者自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