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云南昭通农民工,我有一个作家梦
(2010-04-09 21:09:09)
标签:
农民工大山处女作作家吴庆钧毛利辉 |
分类: 他们的故事 |
这是一个现实的年代。这是一个追求金钱带来快乐的年代。
在这个年代里,我们仍然庆幸,有那么一些追求着纯粹的精神生活的人。比如,“农民工作家”吴庆钧。
以前只知道他叫文者冰河,会在博客上,或者是其他地方偶遇。直到后来,看到了他写的一些诗歌和散文,关于家乡的,关于打工的,也关于情感的。感觉不错,于是渐渐印象深刻。
也在他博客上,看到他用手机拍了一些与家乡和亲人有关的照片,并配上轻悠的诗歌。尽管那些照片的像素不高,但在情真意切的文字陪衬下,立即让人有了亲切的感觉。那种感觉,酸酸的、涩涩的,之后又有微甜的味道。是游子对家的爱与思,以及依恋,让人动容,让人感慨。
作为一个“农民工”,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带着万分的不舍,带着父亲从火炕上取下的腊肉,带着母亲重三遍四的叮嘱离开,去山外寻找生活,寻求“幸福”的来源。然后,再周而复始地,返乡、离开。
我没有打过工,至少没有真正地外出打过工。我不知道一个人流浪在外是什么样的感觉。但在我的老家,我的兄弟姐妹,以及无数的亲戚朋友,他们并没有像我这样幸运,能够通过读书这样的渠道,以“国家公职人员”的名义离开大山。他们只能以“农民工”的身份,背井离乡,把“留守”这个情感复杂且无比沉重的词语,无奈地压向肩背佝偻的父母,烙进儿女残缺的童年记忆。
然而,“农民工”更是一个尴尬的字眼。他们大多没有资格和能力去成为“房奴”,也评不上“蚁族”那样高雅的名分。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个群体是沉默的、沉寂的。沉默地飘荡,沉默地流动,沉默地付出,沉默地在异乡嘈杂的私坊小车间里,沉没在混泥土与高架桥穿梭的城市喧嚣之中。或者,也只能选择沉默,他们才能以大把的汗水和大把的时间,去换取少得可怜的回报。
尽管身处这样一个尴尬,甚至水深火热的群体,尽管他也用同样的方式来获取生存下来的理由,但,吴庆钧绝对是一个“另类”。因为他不曾放弃,因为他一直坚持着一个文学的梦想。
我们都是揣着一个梦来到这个世界的,有时我在想。这个梦,或者是模糊的,或者是实在的,或者,这个梦还不曾出现过。人与人之间的人生不尽相同,但大致相同的,大家都会那么一个冥冥之中的梦。比如,18岁那年的我,揣着一个迷茫的梦,去到了一个山村小学,开始为人师的旅程。多年以后,我辗转到了很多地方,从这山到那山,再从那山到更远的那山。走过了风风雨雨,得与失一言难尽。而我却发现,我越发地深爱着的,也一直不弃不离的,是文字。文字让我痴迷,让我沉醉,让我哭,让我笑,让我欢喜让我忧,文字竟是我固执的梦所在,尽管我在她的面前,显得那么的稚嫩。曾听一位在文学上有一定造诣的前辈说过,“文学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也曾看过这样的观点,“文字究竟能有多大功效呢?仍然不过是悦己,表达。只是,一颗文字如同一颗种子,怀有内心深处对人的悲悯,敬重和爱。”这些年和文字打交道,我深悟了这些话语的真谛,也是我固执并深爱着文字的理由,因为我相信,文字,她究竟是有功效的。
我同样看到,文字也是庆钧真正的梦。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他用作业本写了一部三四万字的小说《清代演义》,被同学们互相传阅;18岁那年,他因为家庭贫困,辍学,揣着迷茫的梦,离开了大山,外出打工;2009年在《昭通日报》发表了处女作,据说欣喜若狂,比儿时得到件新衣服还开心;他有着好多坎坷的经历,也经历过不少的挫折……
但他至始至终地坚持着。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邂逅文字,注定与之为伴,穷极一生,我会为了自己的文学梦,不懈努力,拼搏奋进。作为一个“农民工”,他的坚持,比我们的坚持来得更不容易,来得更加艰辛。
有人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再造。”庆钧生活的不易,以及他所处的纷繁复杂环境,恰恰让他拥有了独特的优势。因为,他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可以随时发出诸多感慨的环境;他所厮守的群体,是一个生产酸甜苦辣故事的群体,他们有着五味俱全的人生。我想,庆钧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安静地“沉”下去,再超脱出来,以文字的方式,他必将会有意料之中,或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值得高兴的是,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庆钧和一些商业文学网站签约了,文字渐渐地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这样的收入,将支撑着庆钧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尽管,这条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文字改变着我,改变着金富,改变着很多人,改变着这个世界。同样,我们有理由而且完全相信,文字也必将会改变庆钧兄弟的一生,因为他的坚持、执着、热爱和不懈努力,加上运作文字的灵性!我们也看到,一束温暖而充满着希冀的光,正慢慢地透过晨雾,即将在乌蒙山里山外散发出耀眼的光!
我们期待着!
附庆钧兄弟赠与我的诗歌:《毛利辉》
那年,你哭了
我是后来才知道的
我知道,你当时哭的很动情
就为那泥泞的山路
那破烂的胶鞋、书包、文具
那秋风中摇摇欲坠的校舍
大山外,灯红酒绿的都市
很多人听到了你的哭喊
就连那些一向
装聋作哑的人也开始感动
于是有爱心自山外飞来
飞来,抹干你的泪
浇开孩子们灿烂的笑靥
这无疑是一次壮举
没有爱心的人,就算
哭破喉咙,也不会得到一点点
哪怕一点点的怜悯
就在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
我又看到你流泪了
为了另一些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