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一节,想念那位叫小梅的山村教师

(2009-06-02 00:31:17)
分类: 美文欣赏

那一片映山红
                                    文/蓝天
========================================================

    小梅老师来信说,山中的映山红开了。
    这时,才忽然想起当初的承诺:映山红开花的时候,一定要
上山去看望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北上的火车似一条绿色的长龙,在茫茫的云海间迂回穿行,
车窗之外目光所及之处,整个是一片云蒸霞蔚的世界。历经四个
多小时的行程之后,我终于抵达了那个叫做天一的小镇。

(一)
    前脚刚跨出车门,就感到了天气的温热。
    远远的,我看见小梅老师在站台上轻轻地向我招手。
    “子涵老师,你坐车辛苦了!”小梅老师微笑着给我递上一
瓶矿泉水。
    在小镇路边的小摊上里吃了两碗可口的凉粉,先前肚子里的
饥饿感已经完全消失。小梅老师接过我手中的行李包,无论如何
硬是让我坐上了一辆马车。她告诉我,从小镇出发到她教书的地
方,如果走路的话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她担心我根本走不了那么
远的山路,就特地花十块钱租了老乡的一辆马车,说这样不至于
让我感觉太累。

    “哟—哟—哟、咿—咿—咿…….” ,在老乡脆亮的吆喝声
中,马车开始缓缓走动起来。时隐时来的山风轻轻拂过耳畔,我
终于感觉到了丝丝清凉的味道。侧过头,我感激地看着眼前这个
细心的女孩。小梅老师大概感觉到了我在她身上停留的目光,有
些不好意思地把头侧向了山路的另一边。

(二)
    近一个小时的颠簸,下午四时左右,马车终于在一个村子前
面停了下来。
    那是一个偏僻的山村。村子不大,看上去最多也就是四五十
户人家的样子,家家户户的房子几乎都是用清一色的黄土垒成的,
一些房子的墙壁上已经裂了很宽很长的缝,房子上面铺满了青黑
色的茅草。小梅老师带着我走过村子的时候,朴实的老乡一边热
情地跟小梅老师招呼着,一边用一种新奇的眼光打量着我这个陌
生的客人。
    村子的后面,就是小梅老师任教的天堂小学了。青灰色的围
墙之外,是一座满目青翠大山。学校的教学楼依山而建,那是九
八年县上“普六”验收前夕,推倒了原来濒临跨塌的土箕教室后
重新修建起来的。经历七年的风吹雨淋,红色的墙砖已经显得有
些斑驳,落成之初的大红色逐渐黯淡。据说,当初教学楼落成后,
再也没有修建水泥操场的经费。于是,老师和村民扛着锄头和撮
箕,顶着烈日的暴晒,硬是把原来那个小山一样的土堆,一点、
一点地平整出来。在黄土夯筑成的平地上,几个年轻的男老师正
酣畅淋漓地打着篮球,看见我和小梅老师在学校里转悠,他们都
放慢了速度,礼貌地朝我微笑或点头致意。

    暮色降临的时候,山间渐渐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雾霭。老师们
告诉我,春夏交替的季节,山区的傍晚都会被这样的雾色所笼罩。
我和学校的七名老师聚在小梅老师那一间十余平米的屋子里,一
起吃了一顿难忘的晚餐:一碗炸洋芋、一碗炒豆腐、一盆荠菜、
一锅酸汤红豆。

    席间,我听说了小梅老师去年的一件事情。
    在小梅老师班级里的四十多个孩子里边,除了有十多个学生
的家在学校附近外,其余的大都来自于距离学校半径两三公里的
地方。孩子们来上课的时候,要走很远的山路。去年秋季学期开
学都已经两天了,可是小梅老师班上还有七个孩子没到学校报到。
于是,小梅老师利用双休的空闲,翻山越岭、走村窜寨,一一到
那七个学生的家里去家访。当他走进学生家里,看见那一贫如洗
的家境时,顿时明白了孩子失学的原因,她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
眼泪簌簌流了下来。

    返校途中,天色已逐渐暗了下来。这时,天突然下起了大雨,
小梅老师孤零零地走在又湿又滑的山路上。突然,小梅老师的脚
底趔趄了一下,顺着山路滚出了十多米远。幸好路边浓密的荆棘
绾住了小梅老师,可她的背上、手上、脚上却被划了几道深深的
口子,冰凉的雨淋在伤口上,钻心般地疼痛。天色越来越暗,林
间呼啸的山风让她感到害怕。恍惚中,她仿佛看见了孩子们那一
双双等待和渴求她回去的眼睛。于是,她忍住剧痛,从荆棘丛里
慢慢爬到了小路边。正好,一个打柴的农民认识受伤的小梅老师,
把她背回了学校。后来,那七个孩子倒是返校了,可是小梅老师
却为他们垫交了全部的学费。提起去年的惊魂一刻,小梅老师只
是笑了笑。她说这样的事情,对于山区的教师来说是很平常的,
根本不足为奇。平静的语气中,我却分明感觉得到一种淡淡的无
奈。
    是夜,窗外皎洁的月光悄悄爬上了窗棂,钻进了简陋的小屋,
在学校临时打整出的一个男老师的宿舍里,我度过了一个不眠的
夜晚 : 2002年的那个金秋,在教师招聘考试的面试考场上的梅
钰,白皙的皮肤,浅浅的微笑,一条不算太长的发辫上,别着一
个黑底白纹的丝绸发卡,浅蓝色的连衣裙间印着朵朵蒲公英样的
白色碎花,黑亮的眼眸清澈得如同九月间碧澄澄的湖水。三年过
后,眼前的小梅老师看上去却显得那么黑、那么瘦。

(三)
    上山的第二天是周五,最后两节课是课外活动。小梅老师说
要特地带我去看满山的映山红。于是我和她带着四十多个学生上
了山。
    在贫瘠的山地上,沉寂了整整一个冬季的映山红都开了,一
簇簇,一丛丛,像天边涌动的朝霞盛开在连绵起伏的山野,更似
一支支燃烧的火炬蔓延在葱郁的山间。那一群群活跃得如同山间
小鹿的学生,一边在树丛里嬉戏追逐,一边啃着从家里带来的冷
洋芋。小梅老师悄悄告诉我,这就是孩子们的午餐了。正说这话
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跑到我们面前,从她又黄又旧的包里拿出把
两个已经冷却的煮洋芋放在我和小梅老师的手里,说:老师,你
也和我们一起吃!”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再次抬起头环视整个山林,我目光所及的视野里,从山脚到
山腰,从沟壑到崖畔,星星点点,层层叠叠,到处都开放着这种
顽强的山花。
    “子涵老师,给我们大家留个影吧!”。
    我回过头,看见小梅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已在一簇开得绚烂至
极的映山红前整齐地站成了三排,正笑盈盈地期待着我。我欣然
举起相机,选取了一个最佳的角度,就在即将按下快门的瞬间,
我却分明感觉到眼眶里有些潮湿……

    回到学校,我从行李包里取出带去的那些铅笔和橡皮擦交给
小梅老师,拜托她在周一上课的时候,替我把这些学习用品发给
那些从大山深处走来读书的孩子们。

    还是上山时坐过的那辆马车,载着我走在那条通向山脚的蜿
蜒小路上。赶车人哼着朴实的山歌,我的眼前却一直浮动着小梅
老师和学生们那一双双向我挥别的手……

(四)
    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我工作和生活的城市里,当我敲
击着键盘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电脑屏幕的四周,仿佛又被那
一树树、一丛丛的满山遍野的山花所簇拥。大山是朴实的,而那
些像小梅老师一样从事山区教育工作的老师,他们不正像顽强地
开放在大山深处的那一朵朵、一簇簇映山红吗?
    于是,我更加坚信:迟早有那么一天,它会燎活整个山野,
让贫困的大山里漫山遍野地盛开鲜艳的映山红。


六一节,想念那位叫小梅的山村教师

 

后记:

    初次拜读到这篇文章时,是在云南信息港上。

    那是2006年冬天,没有映山红,也没有满山的雾霭,我却在“蓝天”的文章当中读出了那种淡淡的哀愁,读出了作者无奈的思念,也看到了满山的映山红,在和风细雨中、缕缕薄云中,开得正艳……
    在2009年6.1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次品读这样深情的美文,为文、为人、为情所动。
    听“蓝天”说,小梅老师自愿申请到了另外一所更高的学校,也不知可好?
    其实,在西部大山之间,真正支撑起大山脊梁的,是小梅老师,以及是无数的小梅老师……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