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代课岁月的辛酸

(2007-12-10 16:22:38)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生活记录

分类: 精彩转载
 
    题记:十六岁那年,因为极度的穷困,我在走出一所学校的大门后,又走进了另一所学校,把自己从一个中学生变成了一个代课教师,在七年的代课岁月里,我是兼职的农民,打工仔,在为生计奔波的艰辛之路上,品味冷嘲热讽,蔑视打击,感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于是我收获到很多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这些东西经常冲破我记忆的闸门,从那些辛酸的日子中奔涌而出。
   
代课岁月的辛酸
文:刘金富    转自刘金富的博客
    
    第一站甘河小学
   
   
   
    看到这个学校的名字,你一定会想到那是美好的地方,流淌着一条甜蜜的河流,实际上这个地方并没有河,“甘河”这个名字不知是哪辈人胡乱想出来的,这是一所大山之巅的学校,在这座贫瘠的大山上,除了这里的人们憨厚的老实,纯朴善良和住在这里远离了功名利禄和尔虞我诈的的侵扰外,我实在找不出其他优点。边远高寒,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浓雾终年锁罩着大山,乡亲们的日子在贫困缓慢前行.不过.我还是很热爱这个地方,因为这是我的家乡,正因为如此,我在这所学校代了五年的课。
   
    九六年的那个秋天,对于大山上的农人来说,是个丰收的季节,大个的玉米棒子,粗壮的洋芋,让农人脸上堆满了笑容。而对于初中刚毕业的我来说,是个一败涂地的季节,中考名落孙山,面对穷困的家庭,我将永远告别读书生涯,正式成为一名在村子里唯一一个只具有初中文化的农民。痛哭了一场后,我知道贫困有多么残酷,不过这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命运是无法抵抗的。我就拿起了锄头,背起了背箩,割草,打包谷,挖洋芋,把生活的担子压在稚嫩的肩膀上,一个多月后,又到了开学的日子,看到村里的孩子和与我一般年龄的学生背起书包往学校赶,我的心里会一阵一阵的痛,晚上躺在床上总会难过得睡不着觉。就在这时候,村里小学的那个代课教师嫌工资低不干了。在社长的邀请下,我开始了代课生涯.学校还有一位快要退休的老教师,这位老师曾是我的启蒙老师,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让他积下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我的到来,他十分高兴,而且就像以前教我写字那样认真地教我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两个人上三个班的课,我对教书这个事业充满了激情,所以干起来一点也不累,教学成绩一直都不错,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关于这所学校,有一个尴尬的话题不得不说,那就是多年以来就没有厕所,这就让师生们饱受“煎熬”,每到下课,男女生们就各自冲进一片树林,而老师就只有在上课时找个机会溜出去解决问题。师生们一直都渴望能有一个属于咱们自己的厕所。可是这个愿望一直都没有实现。后来,我有机会到城里,看见城里的有些厕所修得十分漂亮,又大又明亮不说,还用水冲洗得比我们农村人切菜的菜板还干净,不仅羡慕的要死。要是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个厕所就好了,也许上起这样的厕所我们都会精神抖擞,教学成绩可能会更好,可这是个梦想。
   
    不过,学校周围的几片树林也多亏师生们的杰出“贡献”,长得一年比一年肥硕,从树林里流出来的泉水也渐渐变得清澈而且流量也大起来,这么看来,师生们到还为发展生态,美化校园周边环境尽了一份力,学校也就坐落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环境中,至于那些偶尔随风飘来的特殊气味,早已被花香所淹没。
   
    虽然校园周边环境优美,但破烂不堪的校舍确与之有些不相称,墙壁上爬满了裂纹,屋顶上的瓦片和木料早也破损,上课时我们十分害怕突然掉下瓦片。桌椅很多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参差不齐地放在教室里,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又的打着赤脚,书包里装着红苕和洋芋。端坐在摇摇欲坠的教室里,为自己的未来打开梦想之门,渴望着将希望幻化成翅膀,有一天能飞出大山去,翱翔在蓝天之下。
   
    对于每年的冬天,我和孩子们一样心生畏惧,呼呼的寒风从教室的每个角落钻进来,侵吞每一个人身上的温暖,站在讲台上,我的手冻得连粉笔都拿不稳,孩子们却是嘴唇发紫,全身瑟瑟发抖。有的身上还长了冻疮,在寒风的吹割下,冒出了鲜红的血珠。经常有孩子被冻哭。看到这一切,我被冻的心一阵阵剧痛。为了给四壁通风的教师增加温度,我和孩子们找来塑料布,堵住那些透风的墙壁和两个大窗子。然后从家里带来柴禾,将课桌围城一个圈,在中间生上一堆火,这样一来,室内虽然不是温暖如春,尽管总是前面烤得痛,后面还冷得痛,但与坐在如冰窖般的教室里,那是过上了神仙的日子。孩子们还从家里带生洋芋和红苕,放在旺旺的柴火中烧烤,下课时,师生们坐在一起,捧着喷香的烤洋芋和红苕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还互相拉家常,教室里就会传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吃罢,才发现孩子们的嘴上都有一个大黑圈,我就调侃地说:“你们吃东西是不是不往嘴里送,要放在嘴巴周围抹呀!”有调皮的孩子突然说“老师,你的嘴巴也黑乎乎的。”我赶紧用双手使劲搓,教室里就笑得炸开了锅。现在想起来,那些日子虽然很艰难却充满了无限的快乐。
   
    在这所学校代课期间,我有幸考取了中师函授班,平时给学生上课期间自学,待放假后就到县里接受面授。面授时不仅要交学费,而且住宿费、伙食费全部自理,每次面授都得六七百元,对于当时的处境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即使每月六十元的工资一分不花,每半学期也只有两百多元。家里又穷得丁当响,家里还有两个弟弟读书,根本就无法补助我。那就只有厚着脸皮向亲朋好友借,可是借的次数多了,不仅自己汗颜,钱也很难借到了。特别是知道别人有钱,可你向他开口,他总是要沉默半天后才告诉你不借更伤自尊更受煎熬的事了,这使我想起今年九月的一天,我向一位平时还算熟的人赊一张面值五十元的电话续费卡的事,他沉默半天后告诉没有几张了,不赊了。我赶紧骑着摩托车溜了,生怕呆在那里,很希望地上开条缝。这年头,物价涨得这么厉害,可人就是这么贬值,原来我在这个人的心中还不值五十元。什么“钱财如粪土,人谊值千金”,在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成了一句骗人的鬼话。
   
    由于凑不到足够的钱到城里读书,我总是很害怕放假,临近放假时我心里就会一阵阵的紧,紧得让我发慌。记得有一次只差十来天就到报到的时间了,我左思右想也没有办法,父亲去了好几家都没借到钱,无奈之下,我只好背着行李到大山下的铁路工地上找活干,打算一边干活一边复习书本。不料我带的书本被老板看见了,坚决不收我,说我肯定还是个学生,学生是干不起苦累活的。当然,苦不起就不能为他创造剩余价值。后来,在一个乡亲的再三劝说下,老板才答应让我试一下。安排我去干一个倒水泥的活,是将水泥从堆放的地方拖到拌合站,然后拆开扎线倒进一个坑里,再用机器倒进砂子,然后合成水泥浆。如不小心提滑了,就要跳进两米多深的坑里把口袋拾起来,不仅要受到掌握机器的工人的训斥,还弄得满身是水泥灰,在汗水的浸泡下,十分难受。我第一次干就咬紧牙坚持了二十九个小时,每小时工价二元五角,合计七十多元。让老板对我另眼相看,答应将我留下来。那段日子,吃饭和睡觉都没规律,有时夜半三更被叫起,有时刚躺下就被喊起来做工,有几次都因疲劳过度而打瞌睡险些栽进坑里。头发被水泥凝得梳子都梳不动,而每次下班,总是能从鼻孔里掏出大坨大坨的水泥来,当然吃了多少水泥就不知道了。奋斗了八天后,我领到四百元工钱,高高兴兴到城里读书去了。
   
    就这样,我一边打工,一边代课,一边读书。在这所学校读过五年时光。二00二年九月,我考上了我梦寐以求的一年制中师班,父亲一狠心卖掉家里唯一值钱的那头耕牛,为我筹足了学杂费,到城里读书一年。这一去,就永远离开了这所学校。
   
    今年国庆长假回家,乡亲们告诉我,学校已经垮了,孩子们在租的民房里上课。这一垮,就意味着七八十户人家的孩子没有了学校,孩子们求学就更加充满艰辛了,而我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便倍感惭愧。当听说现在的代课老师是我当年的学生,心底有一丝欣慰掠过,他的精神值得我敬佩。
   
   
   
    第二站回龙完小
   
   
   
    2002年7月,我从一年制中师班毕业。毕业后就是等待分配的日子,那些日子是漫长而充满焦虑的。虽然我们的前一届全部分配工作,但当时的就业形式谁都清楚。我们都在期盼和渴望中煎熬着,对未来一片渺茫。如果不分配,路该怎么走?每个人都在心里打起了问号。如果除去打工,我们只有不管用的师范文凭,就只有干苦力,那将是何等的艰辛?再说,我们中很多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老婆,也容不得远走他乡。继续代课,恐怕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前途美景不说,这么多年读书欠下的债怎么办?也许,刚进一年制中师时以为雨过天晴,苦尽甘来的美梦就要破碎了,多年来的含辛茹苦拼搏的结果也许是个泡影,路该怎么走,心中矛盾重重。
   
    漫长而百无聊奈的两个月过去了,已经到了开学的日子,还没有喜讯传来。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我决定到一所比较边远高寒的小学---回龙完小区代课。对于回龙,我是早有耳闻的,就在我家对面的大山顶上,那里因条件艰苦十分贫穷而闻名。
   
    去学校那天,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背着沉重的行礼,从大山顶上直下到小镇上,坐了一小段车后。就来到了去回龙的小路前,抬头仰望,悬崖峭壁支撑着的大山高高挺立,将几朵白云顶上了天空,沿着崎岖的小路向上攀爬,路两边经常有松动的石子哗哗往下掉,太阳正当顶,向火一样烧烤着我,汗水象雨一样倾洒。背上的行礼越来越重,更可气的是很长的路段找不到一滴水解渴,偶尔遇见的几根包谷杆里也没有丝毫水分。我只好走走停停,在黄昏的时候到达了这个陌生而耳熟的地方,所幸的是我有个老同学在这所学校教书,他用大山上最热情的方式接待了我,烧洋芋加苞谷酒,烧洋芋我吃了很多,苞谷酒我一滴都没沾,因为我不会喝酒。那晚,我与老同学躺在他的床上,我向他倒了一夜的苦水。
   
    学校安排我教一年级,家长们听说来了新老师,都充满希望地把孩子往我的班级送,连其他校区的也送来了,总共收了将近五十人。那段时间,我的情绪比较低落,白天我只好拼命工作,向以此来麻醉自己,夜晚,我总是早早地躺在床上,想自己的事业,却总是越想越乱,越乱越渺茫,因此就夜夜失眠,以至于后来就用安眠药来强制自己入睡。
   
    我萎靡不振的精神和极端低沉的情绪被我的同事们看在眼里,此时,使他们向我伸出了温暖的双手,以至于他们成了我此生都无法忘记的朋友。陈思荣将自己较好的宿舍让给我,毛利辉利用自己是教导主任的权利在学校的行礼中调节了两床棉被给我,让我拥有一个温暖的被窝,舒阳东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了我的宿舍,村委会主任谢顺雄则经常与我谈心。他告诉我困难总是暂时的,要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周末,舒阳东就会主动留下来陪我,谢顺雄也会把我叫到他家去玩,有时,家在街上的毛利辉和陈思荣就会把我叫到他们家,在他们的家吃和住,和带我去找他们那些耿直豪爽的朋友玩,拓展我的交际面,让更多的友情温暖我。
   
    渐渐地,我们这些曾经素不相识的人的关心和帮助下,慢慢走出了情绪低谷,激情也开始迸发了,又燃起了梦想和希望的之火。我读一年制中师时,曾经在县报发表过文章,于是我又拿起笔书写生活,宣泄情感,有多首诗歌都被县报采用,后来我还成了县报的优秀通讯员。今天再翻越自己的文字,其中有几首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特定的环境写的诗现在我都认为是比较好的,如《飘雪的日子》《放眼回龙》等。
   
    一个月明星稀大夜晚,我们几个年轻人在校园的草坪上,海阔天空地侃大山,谈理想,谈人生、谈爱情……。那晚,我人生第一次喝了一口浓烈的苞谷酒,就在我吞下苦辣的那一瞬间,几双火热的手紧握在一起,几颗滚烫的心紧紧靠拢。我们决定在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校园很陈旧,我们就买来石灰,自己动手将它粉刷一新,并在校园里栽上树木和花草,书写永久性大幅标语,将垮掉的围墙补上。这些校园建设的工作全靠我们自己动手,而又必须在课余时间进行,那段时间,我们常常起早探黑,累得筋疲力尽,但过得很充实,心中装满了快乐。
   
    为了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延伸我们的文学梦想,我们决定办一本文学刊物。几个年轻人苦思冥想了一个晚上后将刊物命名为《巅旮旯》。由于乡内热爱文学的人极少,爱写文章的人不多,大部分稿件要靠我们自己撰写。当时参与办刊的挚友四个人。一本书的文章四个人既要写又要编,而且又不能耽误上课的时间,其辛苦的程度可以想象,晚上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黎明。为了保证刊物的质量,我们的稿子都要轮番修改,反复讨论,千篇一律不行,粗制滥造不行,脱离生活不行。总之,篇篇都要有看头,并力求经品。一段时间熬更守夜以后,初稿出来了,我们抱着沉甸甸的稿子到镇政府请求资助,镇政府爽朗地答应为我们免费打印,并鼓励我们将刊物办好,办出精品。
   
    打印的问题解决了,能否办成功,关键在于刊物的质量,为了保证这一点,我和毛利辉又奔赴县城,走进了县报的编辑部,请求各位老师的帮助,总编赵老师很热心地为我们写创刊寄语,审稿,担任顾问。大关连环画第一高手朱老师为我画图,设计封画,老师们的热情相助,让我和利辉感动万分。
   
    忙乎了一阵以后,这本包含县报的老师和镇政府的关爱以及凝我们的汗水和心血的刊物终于诞生了,刊物已经发出,在全县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读者好评如潮。
   
    一年的时间重重而过,很快就到了新学年来,这一年里,我们收获了累累硕果,刊物得到了县委政府的赞誉,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县电视台报道了我们与学校的先进事迹。
   
    放假后,关于我的就业已有了结果,不再实行分配,必须竞争上岗,这个结果虽然我很失望,但却早在预料之中,于是我投入到了紧张的备考中,但那竞争的残酷是无法比拟的,五百多人竞争三十多个岗位,我名落孙山了。
   
    开学的时候,带着落榜的伤痛以及对前途的迷茫,我依然来到了学校。我想,只要一回到这个集体,我的脆弱,我的伤感,我的惆怅,都会被朋友们一一擦去。但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被通知离开这所学校,看着自己一来创办的刊物,亲笔书写的标语,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想到马上就要离开这个温暖的集体,心里充满了无限伤感。
   
    离别那天,校长主持简短的欢送仪式,我站在台上含着眼泪,牙缝里最终挤出“再见了,同学们”几个字,就在转身的那一瞬,眼泪夺眶而去。
   
    同事们帮我背着行礼,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这条我曾经跋涉过多次的山路凝聚我的无限艰辛,而这一次,我将是最后一次走在这条小路上。太阳依然向我第一次走这条路时那样火辣,汗水如雨般滚落。一年前,因为追逐梦想,我来倒大山之巅,播洒汗水,种植希望。一年后,我含泪离开了这片接纳国我,拥抱过我的热土,离开了一群坦诚的朋友,离开了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就像一片落叶,被秋风轻轻卷来,又轻轻卷去。然而,我的思绪却将永远萦绕在那片土地上,使那么厚重,那样的沉深。
   
    如今,我已经离开这所学校五年了,去年暑假,我又到了一次,墙上那些标语早已脱落,只有我用油漆写的校词《高原明珠》的字句依然清晰可辨,我再次朗诵我朗诵过无数遍的校词来:“奇险秀丽回龙山,明珠闪耀光彩绽;滔滔关河孕英才,大鹏展翅翱蓝天;乌蒙横岭育栋梁,再创辉煌永向前!”念着念着,我仿佛又听见孩子们朗诵校词的声音,在大山里回荡,那声音是多么的铿锵有力。脑海又闪现出我们建设校园和熬更守夜赶稿的影子,那是一个多么有激情的岁月,而今在这里却没有了他们的身影。我走后不久,利辉不再担任校长而调到另一所小学,后因他的网帖《学生走光,我哭了》而闻名全国,并被评为2006年“感动云南十大人物”之一,后调到县政府工作。陈思荣已调到了某中学。只有舒阳东、毛志相、老吴在驻守在大山之巅。而那本浸透我们的汗水和心血的刊物已因人员变动而停刊。每当捧起那本装订简陋,内容朴实的刊物时,心中不免感概万千,虽然我们的文学梦已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但那时对文学的痴迷总会让人感动,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也总是叫人难忘。
   
    第三站:龙坪学校
   
   
   
    如果说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么我从回龙小学到龙坪小学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现实就是这样,往往事与愿违,想去的地方不能去,不愿去的地方偏偏要去,而我留恋回龙,是因为那里有最知心的朋友,那是一个温暖的集体,而龙坪学校则是一个完全陌生大地方。
   
    龙坪学校的地理环境比前两所学校好了很多倍,就在关河边,教学任务也不繁重,我只上了一科。然而这所学校的老师之间互动交流得少,课余都各自呆在宿舍里享受独自的世界,整个校园的气氛就显得很冷淡。课余,我的空间里充满了孤独和寂寞,对于未来的渺茫,外出打工的念头日夜占据心间,是去是留在内心困惑得无法抉择,因此,我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睡觉,有时,我走出校园高高的围墙,来到学校旁边的大石头上,看着滔滔的关河水,听着轰鸣的火车声,想到对面大山上的那群朋友,和背后山顶上的父母,我心中思绪万千,对于未来,我真的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然而人的一生都是注定要遇到一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这一点,我是比较幸运的。正当我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是好友王福平老师帮助了我,无论是从物质或是精神上都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我没有炊具,就在他家吃,而且还给了我弥足珍贵的安慰和鼓励,经常陪我谈心,开导我的思想,让我又重新拿起书本奋发图强,刻苦攻读,一百多道题解答题万余字的资料就是在他的鼓舞背得滚瓜烂熟的,为我后来参加事业单位补员考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成功考取。
   
    2004年8月,我告别了代课生涯,拥有了一份多年来为之奋斗的工作,回首往事,我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感谢五谷杂粮将我养大,感谢老师的栽培,感谢朋友的搀扶,感谢同事的关心……,同时,也感谢黑夜让我向往黎明,感谢寒冬让我追求温暖,感谢风雨让我爱慕彩虹。然而,直到感激并能够报恩。所有有恩于我的人,你们的恩情我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我为我的不能报答你们而深感愧疚,就让我真心的向你们说一句:“这一生,是你们给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