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的大关,也是天上的街市(一)

(2007-08-07 13:11:29)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精彩转载

也是“天上的街市”
文/江东

    炉台上几盘滇东北的特色菜冒着袅袅热气:炒腊肉、炒牛肉沫、竹荪炖猪肚、清炒筇竹笋、青菜煮芸豆、水煮南充菜蘸辣子……还有几杯斟满了拐枣酒的小小的酒盅。炉子不同于北方的炉子,中间部份是圆桶状,不同之处在于底座不是脚爪,而是方形中空落地,炉台更具特色,类似于小饭桌一般,侧边宽五、六公分,整个台面如同罩子样能拢住上升的热气,饭菜放在这样的桌上根本不用担心时间长了会凉掉。每个侧边还有一个小抽屉,可以放些花生瓜子来烤。烟筒从炉体中部引出,90度折转,向上穿过炉台而出。县委书记、副书记、县长、小钟等和我们围炉而坐,这就是县里为我们设的欢迎晚宴。小小的食堂里只有四张圆桌,一个炉子,窗子早已破了,墙壁斑驳,房屋陈旧。两天下来,我才知道,就餐的不过三五人,县委的几位领导就是在这样的食堂里每天围炉而餐的。
    食堂后面是县委内部招待所,两层小楼,一层有一间是专为我们提供的,房屋同样是陈旧的,屋顶灯光昏暗,几只筒灯早已坏了,卫生间里一只铁皮制的大方桶吊在上方,这就是洗澡用的电热水器,淋浴时,下水流入蹲坑内。房间内阴冷潮湿,打开电取暖器,仍然无法驱除屋内的寒气。一天的奔波后,我们早早就钻入了被窝,电热毯不够长,脚下冰凉。听着窗外哗哗的流水声,想着家中的温暖、大床的舒适,我一夜无眠。
    翠华镇坐东面西,背靠着翠屏山,踞于半山腰上,海拔1100米,脚下几百米处是大关河,隔河相对则是笔架山,昆(明)水(富)公路从脚下穿城而过。小城东西自上而下不到半公里,南北也就一公里多一点,人口不到两万,城中心是个十字路口,南北方向是城中唯一的商业街,两旁是各种小店铺、银行、邮局,以及政府部门。店铺前是一个接一个的小摊贩,有水果、有烧烤、有服装、也有小杂货。载人的带蓬三轮摩托车在街上来回穿梭,街心十字路口处,两车相会时就会堵上一会儿。雨天,满街泥泞,整个小城显得破旧而肮脏。
    为了准备生活一年,我开始上街购置洗发露、护发素、小刀、鞋油、手纸……当我想买一瓶浴液时,却满街遍寻不见,想必是这里人消费水平低,不愿用那东西,因此没销路,也就不进货吧。小钟得知后,说:“我们这里只用香皂,你要适应基层生活啊。”想想也是,我是不是太求奢侈了?此地卖的水果全是从外面运进的,价格比北京还高,本地产一些樱桃、枇杷、李子,都是量少且季节性极强的,十几天就过去了。由于地区贫困,消费水平不高,购买力也就上不去。在交易中使用最频繁也是最破烂的币种是一元、二元券。
    五天后,我从县委内部招待所搬到了乡镇企业局。新“家”在城南边缘,离县委有十分钟的路程,是个三居室,只是上厕所须穿过阳台。拉开窗帘,对面就是云雾缭绕的笔架山,据说那是大关的十大景致之一:“笔架朝晖”,而从阳台向东望去则是另一景:“翠屏晚照”。炸山放炮的咚咚声不时响起,轰鸣着在大山之间互相碰撞,久久回荡。
    入夜,除了过境汽车的声音,小城渐渐静了下来,从街心向上望去,各家各户的窗子都透出了点点灯光,或明或暗,一直向上延伸,那最上面的仿佛是夜空中的星星,它让我想起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
    不知道半山腰上的翠华,算不算得上是“天上的街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看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