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精彩转载 |
-
敬告观众朋友,为了您能顺利地收看小鞋子,您在看节目时,可以把其他几个视频停止,等到这个节目完,在看第二个
正在插播广告… -
-
-
-
-
-
-
[社会记录]小鞋子,帮帮我的学生(一
---------------------------------------------------------------------
央视国际www.cctv.com2007年04月24日16:04来源:CCTV.com
[内容速览]几天之内,成百上千的包裹都寄往同一个地方——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吉利镇黄荆村瓦房小学。而原因只是因为一篇帖子,一组照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看今天的《社会记录》。
进入[社会记录]>>
CCTV.com消息(社会记录):
阿丘:呵,好多的包裹啊,您刚才看到的这些形形色色的包裹来自全国各地。这样的包裹曾经堆满了三间大教室,从地上一直堆到了屋顶。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00多个包裹同时到达,差点让当地邮电所的工作面临瘫痪的危机。还有更多的的包裹在来的路上。他们都是寄给同一个地方的: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吉利镇黄荆村瓦房小学。这么多包裹寄到了一个地方,是因为一篇帖子,一组照片。
帖子
李德凤的水鞋:这是一双张开了五个嘴巴的水鞋
张开五个嘴巴的水鞋
陈公民的鞋子:这双胶鞋的鞋后跟穿没了
万加星的鞋子:鞋帮没了,用绳子捆起来
胡朝娇的鞋子:这双鞋的鞋带是两根红头绳
王军辉的鞋:这双鞋不是双胞胎
方开明的大鞋子:这双鞋子据说是皮质的,不过看起来和小脚很不相称,真担心他走路会摔跤啊。
阿丘:就是这篇帖子,这样一组照片,引起了强烈反响,引来了无数包裹,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到现在为止,这所瓦房小学一共收到了6000多个包裹,200000多万件衣服和文具,镇里的八个村,近3000名学生、20000多群众分到了捐赠的衣物,而仓库里面待发放的衣物,还可以让几千人得到温暖,一个个的包裹并没有停的意思,不断地涌来……
阿丘:引发这场包裹狂潮的是一位山村教师,而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他的学生,瓦房小学的33个孩子募集几双过冬的小鞋子。
毛老师:都是新鞋,太多了,都是新鞋,看这。
阿丘:搬运行李的这位年轻人就是发帖的老师,他叫毛利辉,为了整理包裹,他已经在这里忙碌了快一个月。
毛老师:我就根本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的包裹,我的想法就是能够为那几个孩子募捐到几双鞋或者几件衣服我就已经满足了。但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的爱心涌来,连自己有的时候都感觉莫名其妙的,自己到现在好像漂浮在云里雾里的感觉。还不敢相信,自己都不敢相信,虽然我们已经发出去那么多了,但到现在自己还不敢相信这就是事实。
阿丘:事情是这样的,2006年12月11号晚上,毛老师发了一篇帖子,就发在他常去的一个网上论坛,云南信息港上。短短几天时间,这个帖子的点击率爬上了云港社区第二;还被网友转发到各大网站、论坛,还有个人的博客,点击率都排在前几名。网友们甚至为此成立了许多qq群,甚至还有专门供妈妈们讨论的qq群。毛老师的帖子,写的是一些关于鞋子的故事,还有一组照片,帖子的题目叫《学生“走光”了,我哭了》。
阿丘:在帖子的结尾,毛老师留下了他的地址和联系电话还有监督电话。他强调说:“孩子们不接受捐款,只接受捐赠的衣物、鞋袜。多少、新旧都可以,他们急需的是温暖和爱!在帖子中,毛老师还再三强调:他说他知道,资助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比如,如何脱贫如何致富,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但他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们能得到帮助,所以,不要一味地去指责,去说某某是否努力了,其实,每个人都尽了力的。
阿丘:这就是毛老师的学生和他们的鞋子的故事,对于这篇帖子,网友们感慨万千。
Maggie:不管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不管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看到它以后心真的在微颤...我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匿名]:我自己才刚刚有了一个小宝贝,她是那么的娇嫩,那么的无助,那么的依赖我,我感觉好幸福。但看了这篇贴子,我的心落泪了,我不知道还有那么多可怜的孩子,他们是那么的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
我狐狸:看得太多了,是不是已经麻木,想得太多,`是不是忘记做了,一切都没什么,“希望不是为了点击率”?!别在这废话,去做你应该做的。
毛老师:这封是外企工作的职员寄过来的“看了你的‘学生走光,我哭了’我也哭了,心里一直有什么东西堵得难受。”
毛老师:我心里特别难受。
毛老师:其实当时我拍照片的时候,我觉得心里面真的很难受。
毛老师:那天早上下雪了,但是我们中午上课的时候,下第一节课,雪已经下完了,坝子上全部是稀泥,稀泥巴,有几个孩子就站在那个稀泥巴汤汤里面,我就看到他们的脚确实很不像话,鞋子。当时我就想,想反正怎么都要给他们募捐几双鞋子还有衣服。
毛老师:最开始是李德风,当时她就站在边上看别的同学在操场跑,我眼睛看下来就看到她那双鞋子了,本来那天下雪就冷,我就想,她穿着那双鞋她的脚不冷吗?
记者:你那天脚冷吗?
毛老师:冷的很,僵了,受不住,我就想着,她冷得很,我就拍了她一张图片,但是我想就拍她一张图片,不一定起什么作用,接着我就发现了陈公民的鞋子,他就站在坝子上
记者:不是在玩?
毛老师:没玩,玩什么呀,他的鞋子一跑就,没法跑,穿都穿不了,照了陈公民,我转身过来就看到了方开明这鞋子。
记者:他当时在干什么?
毛老师:他当时站在那里耍,他穿的要比陈公民好一点。(方开明照片)
毛老师:我在照照片的时候我就说,我问他们冷不冷,他们说,不冷,的确他们可能真的感觉不冷,长时间就是那样的,我说再过两天就给你们拿几双新鞋子来,他们没啥反应,没啥反应的,我不知道当时他们怎么想,因为他们都是一年级三年级的小孩子,大部分都是一年级的学生。
这就是瓦房小学,它坐落在吉利镇黄荆村的这个小山头上,学生们就分散在四周的大山。因为属于最基层的山村单小,隔年招生,瓦房小学现在只有两个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三十三名学生,两位老师。毛老师三年前来到瓦房小学,和三十三名学生为伴。
阿丘:毛老师今年26岁,三年前到瓦房小学教书。这是毛老师在镇上的家,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学生“走光”我哭了》的帖子是毛老师在自家的电脑上发的,照片也是他用自己的相机拍的。去年1月,毛老师贷款买了这台电脑。9月,在父母的资助下,他还拥有了自己的一台索尼数码相机。
毛老师:我觉得我的生活有时候两极分化,在学校,很纯朴,很原始,山村的环境,下来之后,我就长期在网上,接触最时尚的东西,所以我有一些想法就是山村和现代化的结合。
2006年9月,买了数码相机以后不久,毛老师开始在网上发布一些图文结合的帖子,一张图片,一段文字,记录他和学生们的生活,他给自己的这一系列帖子取名叫《一个山村教师的数码日记》
毛老师:“山村”这两个字挨着“数码”,应该说,有可能山村是非常朴实,原生态的,而数码是高科技的,带有科技含量的东西,我就想把这两个结合起来介绍自己的生活。
毛老师的这一系列《山村教师的数码日记》发到网上后,经常被评为精华贴,而这次的《学生“走光”我哭了》作为数码日记中的一篇,更是引起了轰动,随着这片帖子走红,毛老师其他的数码日记也被更多的人关注,而瓦房小学孩子们生活的也一幕幕在更多的人眼中呈现。
帖子:学校唯一的操场是一个大泥塘,常年淌着水,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也未能使水排干,体育课无法正常地开展。
课间,孩子们没有游乐的地方,只好在水塘里踩来踩去,做游戏,互相的追逐。
我们怕孩子们在泥泞中摔倒,三番五次地强调不要到操场上玩,可趁我们不注意,他们又到操场做最原始的游戏……
其实,全部都是六岁到十岁活泼好动的孩子,我们又怎么忍心禁锢幼小的他们?有时也只好让他们去玩。
15分钟之内,我悄悄地拍下了这组照片。
这不,有一个孩子摔倒了
他到操场边扯野草擦泥巴,可是擦不干净。
发完了这组照片,好像挺轻松,还有些诙谐,其实我的心里挺沉重的。
路上的露水很大,到学校的时候,孩子们的鞋子和衣服没有干的,他们几乎每天穿湿的鞋子,正在发育的幼小的身子怎能承受得了?
唉!!!!!!!!!!…
阿丘:2006年12月24日,毛利辉接到吉利镇邮电所的通知,叫他过去领包裹。这是毛老师收到的第一批捐赠,是几个广州、上海等地网友自发捐赠的,8个箱子里面装着33双新布鞋、33双新袜还有小孩和大人的外套。
毛老师:鞋子抱到那个桌子上,我都还无法想象,那么短的时间就让他们感受到那种温暖。
这是圣诞节那天,还没有发任何衣服的照片,当时李德凤还是穿着那双鞋子,还有陈公民还是那双鞋子,像方开明一直都是那套衣服,那双鞋,这些孩子大部分都长期是那个样子。
毛老师:陈公民在换鞋子,方开明还是那双鞋子,因为我最先喊陈公民的妈妈先把陈公民的鞋子换了,方开明眼睛是死死盯着这双鞋子,还穿着那双大鞋子,这双鞋子他一直穿着,买来就穿到我们发鞋子给他那天。
毛老师:圣诞节那天我们给所有的孩子都换上了全部换上了新鞋子,几乎每个学生都是两套左右的新衣服,他们真的高兴,我也高兴,看到他们穿着新鞋子的时候,那种感觉太舒服了,看到李德凤,陈公民这些,他们的烂鞋子换了之后,新鞋子穿上去,当时那种感觉太欣慰了。三十三双鞋子,我估计不出价钱,但是他们买来打好包装去邮局寄过来,这份心意太重了,让我感觉我们怎么都更应该好好教学生,否则我感觉我对不起他们。
阿丘:这次来的包裹不但让瓦房小学33名学生都得到温暖,还剩下了许多,毛老师背着这些衣服走了四五个小时的山路,给大山更深处的孩子们送去,他还把学生们换上新衣服新鞋子的照片拍了下来,再次传到网上,并向好心人致谢。
阿丘:是啊,付出是值得的,看着这些孩子们的笑脸,心里的感觉真是很舒服啊,他们温暖了,我们的心也温暖了。至此,瓦房小学的孩子们都有了过冬的衣服鞋子。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2006年1月25日,一个关键的转贴给瓦房小学带来了更多的包裹。毛老师的这些帖子被一位媒体工作人员看到后,向同事和同行推荐,据说新浪博客的一名编辑在看完这个帖子后流下了泪水,随后他把毛老师的帖子被放到了当天的博客首页,迅速引起反响,一天时间天点击率即飙升到18万,留言也多达2000多条。
无数的人被感动。大量的包裹开始涌向这所山村小学。包裹里面有衣服,鞋袜,还有糖果,玩具,文具。寄件人的身份也各不相同,有国家干部、外企的老总、也有警察、城管,普通的工人、作小生意的摊贩、大中小学生;日本留学生,美国华侨,台湾同胞,还有收集了衣服却连邮寄费都负担不起需要别人资助的打工仔,打工妹。
阿丘:山村和数码,原始和时尚的结合,有了今天这个温暖的故事。虽然毛老师在帖子里强调不要捐款,可还是收到了一万多块的资助,孩子们的新操场也要开始动工,他们很快就要结束在泥巴地里游戏的日子了。您想看看瓦房小学那些可爱的孩子吗?这个温暖的故事在那些孩子们心里,留下了什么?明晚请继续收看《小鞋子,帮帮我的学生》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2:30首播,次日9:30,15:30重播
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责编:张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