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2年,我在云南的大山上教书

(2007-02-28 09:22:25)
分类: 新闻纪实

    2007年2月4日,我们几位老师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栏目组一起,到我曾经工作过四年的回龙村,为当地的孩子发放网友们捐赠的衣服。几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一丝寒风轻轻掠过,我不禁又回忆起那段在回龙大山上教书的日子……

                                        ……………………………题记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70109/20072616618135.jpg


    这是一个真实的地方、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群真实的人,所有的细节,全出自于这块贫瘠而美丽的土地,所有的感动都发自于内心的深处,所有的留念牵挂都把泪水汪汪……
    文章中提到的回龙,是地处乌蒙山区的云南省大关县的一个小村寨,一个海拔2500米国家级贫困村,由于极度资源匮乏,使这里的人民生活潦倒……
    如果亲爱的读者朋友能在我的字里行间中找到共同的疼痛,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2002年,我在云南的大山上教书 

文/毛利辉


    早就想记录一些东西,比如在回龙大山上的记忆,一些模糊的而又清晰的人或者事。我且把他叫做旮旯情事。因为我固执地怀念那个地方,就像忘不了初恋的那个女孩,这种固有的初恋情结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我的情感,抑制着我的城市情结,让这些年的回忆竟变成了绕指的疼痛。又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思绪干扰,总不敢轻易动笔,不知道是应该用小说的细节去描写,还是用散文的笔调去勾勒,或是用诗歌的精华去融通,这些困扰着我的灵魂,让我寝食不安。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60910/2006108163359914.jpg


    对回龙的记忆应追逐到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在教室里努力的抛洒、挥霍我的脑力和锐利,指望这样能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窘境。班上的一位成绩不错的同学祖晋,因交不起生活费而被迫放弃学业,南下打工。班主任小刘老师年前去过祖晋家一次,据说在他老家回龙,谁家孩子能读到初中,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是祖上耀光了。她心酸地给同学们描绘祖晋家的境况:全家人住在四面通风的叉叉房里,“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什,小指长的苞谷和奄奄一息的小个洋芋,稀稀拉拉地倦缩在天楼上,全家老少9口人,就靠它们计算着上顿和下顿。猪牛羊马鸡养在露天坝子里,出门就是猪屎牛屎鸡屎马屎人屎混合的泥塘,想找个下脚的地方都难。倒是有只瘦小的老狗,坐在泥塘里对着天穹汪汪……


    那些青葱苦涩的记忆,短暂地在脑海里停留了瞬间,眼前就浮现出四年后,18岁那个帱雨依稀的末秋。
    带着对人生朦胧的憧憬,刚师范毕业的我,背着行李第一次爬上那幻途。沿着峭壁上的山道,小心翼翼地爬行,不敢往下看,生怕一失足,瞬间就消失在乌云深处的万丈深渊里。铺天盖地的云雾,缠绕着身旁的大山,茫然的雨丝在黯淡的空气中飘渺。看不到蔚蓝的天空,就像瞅不见自己的人生和前途。
    在阴霾的空气中艰难地跋涉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凹凸不平的土操场上,几个光脚丫的娃娃在做着不知叫什么名儿的游戏,看到我背着被褥出现在操场边,怯生生地走开了。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60910/200610815241513.jpg


    出现在面前的是一栋被烟熏得揪黑、破烂不堪的老式木质楼房,看样子就是教学楼和住宿楼了。眼前的这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和我憧憬过的学校相差实在太远。这哪里是我梦境里出现无数次的那种景象——绿荫丛中隐约可以看见青砖红顶的三层小楼房,还传出朗朗的书声、孩童的欢笑声的学校?难以想象,这破地方就是我今后生活工作生养繁息的地方?
    眼泪忍不住像崩了堤的洪水一样狂泄出来。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60910/200610815260195.jpg


    那天晚上,好客善良的村民用最纯朴古老的方式接待了我。大片大片肥厚的老腊肉,大碗大碗自酿的老烧酒,熊熊燃烧的火塘映着红彤彤的脸膛,又把我的激情在血管里燃烧。我想我应该为这些做点什么。


    往后的一段时光,我不得不用自己的脚步和胸怀,去容纳去丈量这突如其来的境界,用恒心和耐力去理解这地方存在的理由,用睿智去寻踪大山的精髓所在。
    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大山上驻守着一群打发寂寞与空虚的高手:诗人老刘、笑星陈兄、热心的阿东、忧郁的小相、朴实的老吴、慈爱的老陈师……他们拼命地工作,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没有因环境的糟糕而荒废自己、浪费青春。白天,教书育人,勤勤恳恳,送学生过涨水的山沟,家访,自己动手修围墙,打操场……夜间,学习,看书,写教案,批改作业,研究课题;也会谈谈人生、理想,甚至熬更守夜地办起了校刊《栋青心语》……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60910/200610815292645.jpg


    冬天,我们几个住校的老师,总爱围着老吴的火炉取暖。老吴就把半锅板栗或者家里带来的花生瓜子,用文火炒得香喷喷的。然后拖出那坛野生天麻酒,一人倒上一大碗,也没有人推杯。酒过三巡,大家就豪言壮语起来。青春的激情与欢乐的笑声,常常破壁而出。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60910/2006108153031132.jpg


    春夏季节,山上一片绿意葱茸,遍野山花烂漫。大雨过后,山地里就长出羊角菌、蕨苔、刺艿苞、竹荪、天麻、虫草等野生食品、名贵药材。想要找些野生竹荪天麻来炖炖鸡,也只需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到处都有,像在自己家菜园子里采摘那样简单。
    山顶上有一池碧绿,心情好的时候,砍一两根斑竹,做成鱼杆,在池塘里钓钓清水鱼,天上的白云就在碧波里游走。旁边是一块很大的草坪,安好鱼杆,可以躺在草地上看书,听MP3,吻吻朵朵羞涩的小花,呼吸泥土的芬芳,任一缕缕微风拂过脸颊,看静蓝的天边,丝丝清淡的云线在轻轻地舞动着婉嫚的身姿……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70109/2007225175221844.jpg


    寂寞了,几个老师便相约着,爬上学校后面的山坡,沐浴着暮色,向渐渐远去的羊群大声地叫唤,羊站着就不走了。牧羊人使劲儿朝羊屁股上甩上一鞭子,再给我们一响口哨,空旷的大山就活了。站在山上看,脚下的山顶是飘浮在云朵上的,我们就用力地甩石头,石子落进山谷里,没有回声。
    山那边,隐约可以听见苗家年轻男女轮番上阵的歌声,这时候,乡村的暮色里就多了几番暧昧。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60910/2006108153718977.jpg


    遇到月亮明了星子稀了的好夜晚,失恋的小相就会约我扛着吉他,叫上喜好喝酒的阿东、老吴和多愁善感的老刘,提上几斤苞谷酒,揣几包山上难得的好吃的瓜子花生,摸索着爬上山顶。在皎洁的月光中,互相诉说着倾听着年轻而苍凉的新事、旧事、往事。共同分享小相与女朋友间的曾经甜美和失恋的痛楚;听老吴唠叨他在县城读书的大儿子是否吃饱穿暖、他一个多月没有见面的老婆此时是不是想着那个事情……?还没有说完,老吴就暧昧地笑了。
    深邃遥远而神秘的夜空,不时会有孤傲的夜鹰那悲壮、凄凉的叫声划过,山风从月色中呼呼掠过,巍巍大山就在轻轻颤抖!听着我弹忧伤的吉他,落魄善感的诗人老刘就忍不住要吟诗。其他的人都沉默了。失恋的、想家的、落魄的,眼睛里就慢慢地盈满了泪水。两斤苞谷酒瞬间就变成豪情的借口,伤感的理由。几尊寂寞的风景就成了诗,就成了文章,就成了……
    在那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不知留下了我们多少弥足珍贵、值得永远铭记的东西!


    又是一个的末秋,我接到了调令。
    高山的冬天来得早,七八月就冷得出奇。十来天没有见到阳光了,灰茫茫的天空,整天下着梅雨。惆怅的乌云贴着山峦,抬头看天,能见度只有五六米。风夹着冰冷的雨滴,枯萎糜烂的树叶在风雨中到处飘零。枯黄的苞谷杆乱七八糟地倒在山地里,野草也没有了生机。整个身子缩进厚厚的棉衣里,还是没有办法让自己暖和。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60910/2006108151739104.jpg


    本应该高兴的,能够离开是非常不错了。可我在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离开的毕竟是自己曾经流泪流汗,甚至流过血的地方,与我身生相惜、荣辱与共的地方。
    离开回龙前一个晚上,老吴、阿东、小相为我遣行。已经是秋天了,高山上物质贫瘠啊,买不着菜,老吴就把他老婆背来的那只大公鸡宰了,加些干板菜和洋芋,做成了鸡的全席。要知道,那只大公鸡,是嫂子走了四个小时山路,特地从家里背来给老吴补身体的啊!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60910/2006108154123616.jpg


    忙碌了一下午,菜摆上了桌。举起大碗装的苞谷酒,老吴他们为我祝贺。是的,每一个人的离开,都是值得祝贺的。我没有说什么感谢的话,只是抬起土巴碗,仰起头一饮而尽,包括滑落的泪水。一切,尽在酒中!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含着泪水,每个人心里都是矛盾的,都是忧伤的,包括对离别的感伤、对贫困对大山对自身的感伤、对岁月对流年的感伤。一个人的走,并不影响大山走向富裕的脚步,也不影响山里人的生活节奏。没走的人还在忙碌,还在奉献,还在等待;在忙碌中等待,在奉献中等待;等待下一个人的到来,等待另一个人的离开,等待着下一次泪水漫延!
    瑟瑟秋风,从漆黑的夜幕中挤进屋来,想借用屋里面的温暖。老吴那个小木窗一直亮着灯,那道灯光在寂静夜色中,变成了精灵,跑得好远,跑得好有前途!
    一宿的酒,一宿的话,一宿的往事。
    天已经大亮。走之前,最后再看看、再转转。看看办公室那些贫困生档案;看看墙上那一幅幅大雪天书写的标语;看看操场上,那一个个为摆脱贫穷而挣扎脚印;看看那些在激情中奔跑的岁月……
    学生们知道我今天要走,自发地在坝子里等着。看见我背着行李走出来,一下子全围了上来,往我手里塞东西。笔记本、明信片,还有黑桃、板栗、花生……有些笔记本是用过的,学生把写过的部分撕掉,写上祝福和自己的名字,赠送给我作纪念。我把祝福撕下来,装在心旁边的荷包里,再写上激励的话,把笔记本回赠给他们。有的学生没有钱买笔记本,就在作业本上撕一篇纸,认认真真地画上画,再写上真诚而稚气的句子送给我……
    拭干孩子们的泪水,自己的泪水却忍不住夺目而出……
    还是得走了,纵然有那么多的不舍。
    路的尽头还看得见那一双双、一双双送了一程又一程的、满含难舍泪水的眼睛,一只只不断挥动的手,模糊了。模糊了……
    已经走出了视线,山谷中还回荡着:老师,您要回来看我们啊……


    最惭愧的是,几年过去了,我还是未能实现当初的诺言,去看看他们。或许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早已失学,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60910/200610816048845.jpg


    开过花的山坡已草青草荒,栽秧果开了结了又黄了掉了。山涧荡悠着流云,飘渺着阴霾的雨,飞扬着大朵的雪。脑海里又装满了那些学生送的大个儿的洋芋、大朵大朵的羊角菌,那悄悄放在寝室门口的半洗衣粉袋子板栗,那些难分难舍的泪水,村民敬的那口廉价的苞谷酒——让我无法释怀;那一间间叉叉房,那些袅袅炊烟,那些光脚丫,那些补了又补还是漏出肉的“衣服”,那因交不起几十元学费愧疚的眼神……林林总总,点点片片,总会让我牵挂和不安!总会有种东西湿润眼眶……
    只是如今,我依然在大山上奔波,在大山上行走。行走是我的轨迹,是我的经纬,是我的坐标,是我的方向。是大山让我知道生活就是矛盾的产物,矛盾的载体,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苦及矛盾,使我懂得如何坚强,如何微笑,如何矜持地生活。
    或者某一天我会用另一种方式去亲近她——回龙。尽管她还在贫穷,还在挣扎,还在与小康或温饱擦肩而过,我的泪水始终为她流淌!


    “期盼一阵春风/拂去你的困乏/渴望一缕阳光/擦亮你的眸子/用你千年沉积的力量/冲破大山的禁锢/挣脱愚昧的缠绕/撕碎特困的帽子/用你宽厚的胸膛/拥抱近在咫尺的小康……”在此,借用好友金富的诗《放眼回龙》,敬哺育过我的回龙大山一个祝福,愿幸福之花常开在那山之旮旯,愿勤劳善良的山民们永远幸福美满。同时,用以上的文字,对这段愧欠已久的巅旮旯情事做个“了断”!

http://club.yninfo.com/NewUserImages/070109/2007225175255238.jpg

 

后记: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回龙村完小教学楼三月份就动工修建,这也是吉利镇最后一所土木结构的村级完小。过不了多久,一栋漂亮的“大厦”将耸立在那大山之巅,回龙的孩子也将和大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在如画般的校园里生活、嬉戏。沐浴着党的好政策的春风,回龙的村民的生活也将越来越好。

    我们期待着!

 

———————————————————————————————

本博客所有文章均属原创,著作权为博主所有,如有转载请和博主联系:

电话:13638877149

主页:http://blog.sina.com.cn/u/1256378163

邮箱:ztmaolihui@163.com

 

特别关注:学生“走光”,我哭了!

             http://ghwy.pkm.cn/

——————————————————————————————————
 
 
 
评论区:

江河湖@2006-10-820:05:33@
    为你的善良而感动!真的,你的那些文字是用心写的,相信这段日子是你一生的财富。你是一个优秀的才子,一个怜悯百姓的好人,一个永远富有爱心的人!

风中的长发@2006-10-821:45:02@
    乡村的山,乡村的水,乡村里善良的乡亲,你用你的真情和善良用心对我们娓娓道来;使我和你一起领略了乡村美好的一切!

带雨的思念@2006-10-99:39:40@
    我是大关人,我家就在回龙的对面,我理解那片贫瘠的土地,谢谢你曾经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谢谢你!

闪电@2006-10-913:42:35@
    回龙,那个曾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十年前我曾到过,只是没有毛毛那种切肤之痛。读了颠旮旯情事系列,字里行间跳跃着作者浓浓的爱,体会到了毛毛对那山、那人的关注,更让我佩服的是毛毛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作为家乡人,我深感骄傲而自豪!

无幽不烛@2006-10-915:13:02@
    原以为毛毛写的都是些儿女情长的心情日志,没想到今天却让我们领略了另一种有切肤之痛的爱和美。是啊,生活给我们展现了物质的富有也展现了它的贫瘠。我想每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人,都会去关注那山、那人!

dog狗@2006-10-915:27:01@
    一切竟在无言中,老师下一代的教育就靠你们了,你们辛苦了!

水上人间@2006-10-915:45:34@
    这样优美的文字,该有怎样一颗细腻的心来柔软的体验和摩挲才能将它们汇成一股温柔的风,我相信,凡是读过这写文字的人们都能感觉这风拂过时心底柔软的痛

雨滴@2006-10-1011:48:56@
    好优美的文字,好细腻的感情,在山旮旯能陶冶出这样的情操,真让人佩服,让人感动,不在贫苦中埋怨,而在贫苦中体会生活的意思所在.挺好的,有毅力.

逝去的岁月@2006-10-1016:25:06@
    曾经遥想去回龙,回龙对岸是我家。贫瘠苍凉不足奇,地动山摇莫说怪。同为家乡人,共有家乡情。

雨季&不哭@2006-10-1018:12:26@
    我想,乡村是朴实的,是让人不认识的另一种世界

冷@2006-10-1019:56:10@
    读你写的文字,总让人有点想哭的感觉,你很有文才,你写的东西很贴近我们的生活,读后让人不能不回忆过去.

云儿@2006-10-1020:29:42@
    因为工作关系,曾经几次去过回龙,那儿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地方,每去一次,对心灵都是一产次撞击,回来之后总想表达点什么,但因为文笔很差又加之一天到晚不知在忙些什么,一直没表达出来,今天借毛毛之优美的文字,把我的内心感受写了出来,谢谢你,毛毛老师!
 
和云伴月@2006-10-1021:43:48@http://blog.163.com/hjfyykl/
    优美的文字,真实的情感,让人如同亲眼所见.

 
荆凤凰@2006-10-1212:56:05@
    短短的文字,让我感动了n次,奔涌的泪水不住的淌……特别是送别那一段……我是黄荆坝的人,但是我没有到过回龙,对她的印象只是别人的描绘!我为黄荆坝有这样一支金笔而骄傲,因为是你——小弟弟作家让我认识了那么熟悉而陌生的回龙。我一直关注这个网站,仿佛能在里面发现母亲的温暖,父亲的衰老的身影……

 
镇雄胡旒@2006-10-2510:28:55@
    如今,我依然在大山上奔波,在大山上行走。行走是我的轨迹,是我的经纬,是我的坐标,是我的方向。是大山让我知道生活就是矛盾的产物,矛盾的载体,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苦及矛盾,使我懂得如何坚强,如何微笑,如何矜持地生活。感动呀!我很喜欢你写的东西,祝福您象我一样健康
 
秋叶子@2006-10-2922:52:18@
    淡淡思绪倦倦愁,皆源于你内心涌动的爱与关怀!是的真让人感动!
 
依@2006-10-2922:57:07@
    过去的日子还真叫人怀念了!思念的滋味苦苦涩涩....如今物是人非了,
 
老兵@2006-11-2021:59:58@
    我到过回龙,营底和我的家乡差不多高,有的是山清水秀,多的是贫穷......说说教师那不公平的待遇吧!!!!!!!!!
 
 
无奈的浪人@2006-11-2613:02:42@
    想家!想回昭通!而我不能接受贫穷!我无能改变贫穷!
 
张二妹@2006-11-2613:44:09@
    很感动,很真实,你读懂了大山的情怀。
 
玉玲@2006-11-276:09:13@
    一切尽在不言中。谢谢你,同为家乡人我为你付出的再说一声;‘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