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救助机制亟待创新

(2007-02-16 17:54:15)
分类: 精彩转载
救助机制亟待创新
(转贴)救助机制亟待创新2007-01-27 15:08:59

(转贴)救助机制亟待创新

 
   “芝麻开门”的奇迹,近日出现在滇东北某山村小学。青年教师毛利辉,看到有不少贫困生,雨雪天穿着单衣和破旧的鞋子来上学,就上网发贴求助。结果10多天后,600多个包裹,邮向这个学校。上千双鞋袜和许多衣物,不仅让全镇好几个学校的学生,在严冬享受到了温暖,而且还惠及部分贫困村民。(据《南方都市报》1月24日报道)看到这条新闻后笔者认为,我们目前的救助机制,亟待进一步创新。
    这次求助的成功,大大出乎毛利辉等人所料。其原因一是时间抓得紧,12月11日,2006年第一场雪下的当天,看到不少同学穿着露脚的旧鞋子,踏着泥泞来上学,毛利辉当即拍照,当天就上网发帖求助。二是文字简明,图片感人。求助者声明不接受捐款,只接受衣物鞋袜,数量多少、质地新旧均可。图片上,小女孩儿李德凤,穿着多处开裂的破胶靴,大冬天站在泥泞中,令人生出恻隐之心;还有个小男孩儿,大冬天竟穿着旧拖鞋来上学;另外一个男孩子,脚上的“解放鞋”后帮已经掉了,他竟用绳子绑在脚脖儿上继续穿……三是《南都周刊》时善博客执行主编夏之荷等人见到求助后,及时进行了网上转帖。结果,仅是该博客的这篇文章,访问量就达20万人次,从而引起了央视、《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关注,昆明、广州、深圳、上海和山东、陕西等地的网友和观众纷纷响应。12月23日,第一批捐助物品邮到。截至1月22日,这个小学的学生,都人均好几套衣服了,但物品还在源源邮来。
    时下衣食无忧的人,多数是乐于奉献爱心的。单位通知捐款捐物,很少有人提意见。1998年8月,我国南方发生水灾。笔者外出开会,回来后得知大家的捐款已经上交,就自己跑到民政局捐了100元。但有时捐款后,自己也在想:这些捐款,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会不会被贪污挪用……早些年,我家小女捐衣服时,特地缝上了写有所在幼儿园和自己名字的布条儿,也没有收到过谁的回信。于是近年在南方等地,发生洪水等灾害后,不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等爱心人士,自己开车到灾区,把钱和物品,直接送到灾民手中。这样,有关部门便遇到了不大不小的尴尬。
    扶贫救助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切实做好非常不易。首先我们要注重精神扶贫和文化扶贫等,帮助群众治穷致富,从根本上挖掉穷根子。其次从扶贫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对于贫困大学生等对象,“一帮一”等救助方法,双方见面,效果不错。三是被救助者要有感恩之心。滇东北某小学收到捐助物品后,毛利辉及时上网致谢,把孩子们穿上新衣新鞋的图片发到网上,也是效应放大的原因之一。在时常,搞好物品发放,及时公布去向。过程适度透明,搞好落实监督,是这项工作的应有之义。在中国已有1.32亿网民的情况下,扶贫救助时,及时用好网络,充分发挥网民的力量,是毛利辉等人给我们留下的重要启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