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是我对毛利辉的称呼。之所以这么称呼他,一是源于曾看到一个网友在贴子上这么称呼他,二是因为我与毛毛的父母是同辈人,在我看来,毛毛是晚辈,自然可以这样称呼。第三是自认为通过网上已了解了毛毛的人品,在心里已经认同了他,把他当作了朋友。
认识毛毛是一个月前在博里见到了他给我的留言,按照他的名字,在百度上寻踪觅迹,通过兰色枫叶等网站上他的文章,找到了他在新浪的博,继而是他主办的关河文艺网、巅旮旯网,通过邮件联系,又知道了他是云南信息港的常客,发表了许多文字和贴图。时至今日,相互间仅有过两次邮件往来,从未晤面。“认识”,实际上指的是我在半个月内阅读了他在上述网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和贴图,包括众网友们的留言、评论和跟贴。
网络这个世界是一个很虚的东西,在这里,牛鬼蛇神可以打扮成天仙美女,正人君子也可以过一把流氓无赖的瘾,许多人都以改头换面的角色出现。然而,毛毛不,毛毛直接打出了毛利辉的名字,以本来面目出现,坦荡直白。读过毛毛所有的文章和贴图,还有那些跟贴和回帖,我认为我已经充分认识了毛毛。毛毛不仅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更是一个富有爱心和正义感、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也许你怀疑我有吹捧的嫌疑,但是,如果你真正用心去读过他在网上的那些东西,你就会考虑是否应该打消掉这种疑虑。毛毛有不少忧伤而美丽的文字,特别是那些诗歌,透过这些文字,你能够感受到那颗敏感灵动的心灵。但更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些质朴的、有关民生的文字。除了《灾区创伤在关爱中走向愈合》、《姐姐,我的“妹妹”》等文章外,真正吸引我的是《一个山村教师的数码日记》系列贴图。毛毛用节省下来的几个月工资买了一架索尼W50的数码相机,这架相机不仅仅成为了他生活的时尚用品,更成为了一件记录真实、公布本原、宣泄感情、争取关注的有力武器。利用它,毛毛把滇东北大关山民的生活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卖头发的老奶奶》、《捅马蜂窝的山民》、《抬香担》的队伍、《杀年猪》的学生家。利用它,毛毛表达了对这方贫瘠大山里的贫苦人民的深厚的情感,《贫困生日记之……》、《我们用爱能为女儿支撑一片蓝天吗?》、《学生们“走光”,我哭了!》……利用它,毛毛将山区教师的清苦孤寂(《刘校长醉酒》),以及在这种艰苦环境下对穷苦学生们的无私关爱,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利用它,毛毛争取到了广大网友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和捐赠,学生和教师的图片登报、有网友前往探望、捐赠的衣物正陆续到达、贴图的点击率达数万,始终高悬精华区前列。这个数码相机比它的同类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远比城市家庭的玩物更具价值。
我要说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爱好文学写作同时又富有爱心的人不在少数,毛毛如果仅仅如此,也感动不了我。毛毛真正感动我的是一种精神,以及在这种精神支持下经过理智过滤后的感情。
昭通是云南东北部,峰峦如海,除紧邻四川盆地的水富县外,全部是贫困县。大关地处昭通腹心,山峰林立,几乎没有平地,没有支柱产业,没有规模经济,没有富集资源,由于地理条件制约,极其贫瘠,财政赤字严重,生活水平低下。大关每年5000左右的孩子,能够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不过几十人,毛毛是农民的儿子,能够考上大学到昆明去读书,应该也属凤毛麟角的了,大多考出去了的学生都不愿再回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可毛毛还是回到了他的家乡。不仅是回来,而且回来以后,没有颓唐、沮丧、沉沦、麻木,让那颗青春的心仍然燃烧得火热,还保持着那样一种乐观的态度(《呵呵,我们一路从昆明走来》),向上的精神(购买电脑,创办网站),坚忍不拔的意志(《2002,我在大山上教书》),恻隐悲悯的爱心(那些学生们的贴图),硬是巴实,。吉利那个地方我去过许多回,毛毛出生的龙坪我也去过几次,站在山崖上向下望,六、七十度的陡坡,几百米高,让人眼发晕腿发软,在这样的地方,生存都是个挑战,更何况文学、爱心。我深知,大关人在那样一种环境中的无奈,继而衍化为无所作为,他们有理由那样,无可指责。大关爱好文学的很少,有博的就更少,我曾广搜大关人的博,很失望,极少极少。大关像毛毛这样的知识青年少之又少。所以,他让我感动。
毛毛在生活中肯定也遭遇过挫折,遭遇过什么样的挫折,多少挫折,我无从知道,但在网上,网友因他购买数码相机而质疑过他的生活水平;网友质疑过他所发照片的真实性,并由此引发一场口水战;网友因乡村美女教师的图片而联想他的贴图动机;网友因贫困孩子“走光”的服装而大骂官僚机构。前几项,毛毛都镇定自若,淡然处之,稍加解释而已,对于贫困的根源以及政府扶贫的态度和力度,毛毛则祥加说明,并对激愤的网友耐心劝解,没有怨天尤人、昏了头跟着骂爹骂娘,说明毛毛的头脑是清醒、理智的,毛毛也是大度、豁达的。以他年轻的热血、简单的经历,能做到如此,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他感动我的原因。
毛毛感动我的再一个原因,是他把那塌塌熟悉的土地、那些些不曾忘却的山民,用数码相机真实地还原在了我的眼前。离开那方大山好几年了,怀念那里的土地和山民,曾无数次在GoogleEarth上将鼠标点到大关,放大后,在群山间游走;曾反复浏览大关的政府、机构、个人的网站和博;也曾多少次在梦中又见大关,都是源于那一年难忘的经历。想念大关,看到大关,心里安逸,因此,我感谢毛毛。
向同事、朋友要了小学生衣物,凑了一大口袋的,寄给毛毛的学生们。我知道,比毛毛学校所在的山村更贫穷的地方,大关还有许多,但个人利用网络、利用数码相机争取为贫困学生捐助的,在大关,毛毛可能还是第一人。所以,在能偿还自己所欠的感情债的同时,为了支持、响应毛毛,这口袋衣物还是寄给毛毛所在的学校吧。
从社会发展来讲,网络这个东西真是个好东西,大关人应该像毛毛一样学会利用它,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毛毛正在从事培养更多“毛毛”们的工作,早些年的培养成果已经在毛毛这样年轻人的身上体现出来了,我祝愿大关能出现更多的毛毛,出现文化的如海峰峦。祝愿小“毛毛”们将来能够像他们的毛毛老师一样,清新俊秀,文才润泽,激情四溢,爱心永驻。
2006.12.22.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