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鲁科尔沁》的扶贫情结

(2019-03-26 08:53:22)
标签:

赤峰日报

阿鲁科尔沁旗

文化局

刊物

扶贫

分类: 文化

《阿鲁科尔沁》杂志是阿鲁科尔沁旗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编辑出版的刊物,因为是家乡的刊物,每期我都认真阅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刊登的扶贫报告文学。

最近两期,用大量的篇幅刊登了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的作者李波撰写的扶贫纪事,他以亲闻、亲见、亲历的三亲资料,用笔记体的形式,写出了《海拉苏台难忘的日夜》《渐远的硝烟》《脱贫攻坚秋季战事》《战地黄花分外香》等几篇文章,读来感人至深。

李波在文中写道:“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作为参战一员、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我把驻村工作中的战地事迹凝聚于笔端,以战地报道的形式记录下来。”

在《脱贫攻坚秋季战事》一文中,李波讲述了许多扶贫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乡长来了,我想到了王景文的危房,我抓住机会向他汇报,他说去看看,走在路上,他叫我按新识别危房报给陈磊。王景文危房是我和王书记偶然发现的,当时王书记停车去查看,问王景文维修加固可以吧?王景文二心不定,后来,他来村部找过我,想维修,所以,我一直惦记着。还有一件事让我惦记着,是何家段两位瘫痪老人要座便器的事,我曾去过旗残联为他们争取,当时旗残联已无库存,在那儿作了登记,留的我手机号,这不,残联来电话了,让去乡里找协管员张晓亮报上名,准备集中采购,我惦记的第二件事也有着落了。”字里行间,透露对百姓困难的关心。

驻村扶贫,遇到的都是老百姓的小事,为老百姓着想,为村民排忧解困,体现着扶贫人员的责任心。李波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我正在住处游览博客,接到贫困户毛子忠打来的电话,他问我,听别人说,要求安装什么网的事?我说,       你家是谁帮扶?他说,是魏洪峰。我问,他没去为你注册?他说没来。我说,那好,你在家等着,我马上去。于是,我出了住处的院子,朝毛子忠家走去,我们是对门,相距 200 米。毛子忠因病行走不便。见我走进屋,他伸出大手与我握手。我说,你找出身份证和一卡通,再告诉我你的手机号。我在我的手机上操作社会扶贫软件,用他的手机号注册,一一录入信息,又为他采集头像,安装录入完成。毛子忠说,哎呀,咋感谢你?我说,这是我们常规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我因有事,告别毛子忠,他拭巴着想下炕送我,我拦住他,说不用送,我会经常来的。他动情地说,那好,再来咱俩喝两盅。”

被帮助的村民,对扶贫人员特别亲近,时常要用实物感谢,吃个饭、喝个酒、送点东西,按说也属于正常,而作为扶贫人员在这种事上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李波在《战地黄花分外香》中讲述了一个香瓜的故事:“我去帮扶户毛子忠家送明白卡,老人正坐在房门外用水果刀削梨吃,见我进来,他跟着我进屋,连忙拿起一个香瓜叫我吃,我坚决不吃,我们撕扯了一会,我接过香瓜放在炕边,给他张贴明白卡,并让他在扶贫手册、监测表上签字。我要离开时,他又让我吃香瓜,我急忙跑出来。他说,你这人啊,真好。不管怎样,老人的香瓜我不能吃,现在的香瓜很贵的,我要是吃了,我会心不安的。”

在《海拉苏台难忘的日夜》一文中,李波讲述了在牧区的一些经历,他在文

中写道:“我们单位的扶贫联系点调整到巴彦温都尔苏木海拉苏台嘎查,我先作为帮扶责任人后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扑下身子,与那里的牧民结真情交真心,虽然时间短暂,但是,那一个个日日夜夜,永远让我难忘。2018428日下午,我和额书记驱车25公里赶到嘎查北部草原的7户散户家,进行调查核实基本信息,因为,我不懂蒙语,额书记给我当翻译,我们是用双语调查。调查中,让我深切感受到,几户散户虽然听不懂汉语,从额书记与他们的蒙语交流中,可以知道他们对党的无限感激之情,眼里都闪烁着感恩的泪花,多么纯朴憨厚的牧民啊,他们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我分明看到他们身上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向贫困宣战,早日摆脱贫困过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几户散户调查下来,我冲额书记抱了抱拳,感谢他这位翻译打通了我与牧民群众语言障碍的‘最后一公里’。”

读着扶贫报告文学,胸中荡漾着一股热流,扶贫让机关干部和农牧民的关系拉近了,让二者之间的情感交融,实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阿鲁科尔沁》反映基层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讲述感人的百姓故事,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刊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