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内蒙吕斌
内蒙吕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869
  • 关注人气:4,6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峰的对夹

(2018-10-26 10:52:04)
标签:

内蒙古

赤峰市

哈达街

对夹

食品

分类: 文化

载《内蒙古日报》2018年10月26日

赤峰的对夹赤峰的对夹


赤峰的对夹

赤峰的对夹

赤峰的对夹 

吕斌 王涵 

对夹是赤峰的一种特色食品,在赤峰久负盛名,人人都知道对夹,走到哪里都有对夹馆,外地人到赤峰问吃什么?赤峰人开口就说,对夹,如果到赤峰没有吃过对夹,等于没有到过赤峰。对夹外表金黄,层次分明,具有北方的食品特点,香酥脆,肉细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腻;亦有南方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具有理气、养脾之功效。赤峰对夹被称之为“中国的夹肉汉堡”。

赤峰地区生产此种食品的店家较多,其中以复生隆对夹最为有名,赤峰对夹是赤峰本土创造和形成的食品,在赤峰地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赤峰对夹成为了赤峰地区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大众食物。从对夹在赤峰诞生的那天起,无论普通百姓还是富商、达官贵人、五行八作从业者,早点只吃对夹,佐以清汤,一生不变,这种吃法几乎成为一种信仰。

赤峰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春季干旱。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分布在西拉木伦河南北与老哈河流域广大地区,呈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多山多丘陵的地貌特征。这种温带气候,漫长和冬季,适合对夹这种食品的盛行,可以热乎着吃,也可以携带远行凉着吃。

赤峰对夹是赤峰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融合的最好物证,从一个小小的对夹中,可以看到赤峰地区汉族、蒙古族、朝鲜族三个民族饮食习俗的缩影。面饼源于赤峰蒙古族的哈达火烧,熏肉源于张家口柴沟堡的柴肉,狗宝源于朝鲜族的泡菜。对夹正式出现在赤峰人的餐桌上要上溯到一百多年以前。上个世纪初,河北人苏氏父子来到赤峰,由于不熟悉当时哈达街(如今的赤峰市)的风土人情,按照老家传统方法制作并经营,人们吃不习惯,生意不是很好,难以维持。于是苏氏父子根据赤峰半干旱、冬季寒冷的特点,人们都习惯用大油大肉度过冬季,他们整合了哈达火烧和驴肉火烧的工艺,改良了哈达火烧面饼的制作方法,决定在烧饼中夹入熏肉,熏肉是猪肉,油大味重,很合当地人的口味,人们特别愿意吃,生意好了起来。开始大伙儿都叫苏家哈达火烧,后来嫌这名字太长,不好记,遂按照它的形状和吃法,改称有地域特点又简洁的赤峰对夹。

赤峰对夹是一种酥油烧饼,制作方法是在烧饼侧面切开一个口子,把熏猪肉塞进口子,看上去是烧饼中间裹着熏肉。就形制而言,与驴肉火烧、肉夹馍、汉堡并无太大区别,都是以面饼夹肉。不过对夹从技术因素上讲,与其他同类食品有三点不同,第一是对夹的面饼,也正是这一点,才真正把对夹与驴肉火烧、肉夹馍和汉堡区别开并使其具有独到的特点,在赤峰,对夹的面饼被称之为“对夹皮儿”,对夹的酥皮是用高寒漫甸出产的小麦面粉和盐、五香面儿与少许砂糖和成面团,用赤峰市敖汉旗的小米粉与猪油和成“油酥”,将两种材料反复层叠,拉成长条,再下成小个的剂子,擀成小圆饼,入炉烤熟,出炉后再用酥油拌着敖汉小米面粉在外表涂抹一遍,摆到特制的设备上,二次入炉烤至起酥成熟。

赤峰对夹外表是几层金黄色的酥皮,里面能看到一层层的绵软面皮儿。咬第一口时,牙齿先破开脆皮,咔吧一声,唇边立刻带有淡淡的烤糊油香,然后再一气切开数十层软面,热气腾腾的熟面熟油,在口腔内弥散出油腻的麦香;最后牙齿会咬到夹在最中间的熏肉,是最好最香的部分,待得第一口合拢,酥皮碎片、麦香面片以及熏肉精华已经在舌尖混为一团,满口喷香。咀嚼片刻,略感口干,就一口清汤,把已凝聚的味道重新冲散,口腔内二度香气四溢。此时经过汤水滋润,面肉已可轻松下咽,平安落入胃袋,温暖慰帖,口中香气久久不散。

  对夹之于赤峰,与驴肉火烧之于保定、肉夹馍之于西安,汉堡之于美国一样地位相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