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大文学家的哪几个字让翻译家为难

(2018-01-23 06:53:54)
标签:

苏东坡

三十五团

歌唱

船夫

千里共婵娟

分类: 文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诵。

近百年来,也有多位中外译者,翻译过这首词,希望让西方读者,也能感受到此词超逸绝尘的气象。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仅仅是“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就让译者伤透了脑筋。

水调,据说源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可理解为船歌。歌头,指的是一组曲子的第一首。

我们查阅了20余个译本,发现对“水调歌头”词牌名的翻译基本有四大派:不译、意译、直译、意译加直译。

不译

第一种处理方法就是略过词牌名不译。

比如林语堂,他完全省略了词牌“水调歌头”和“丙辰中秋”一段,直奔“明月几时有”。

北外教授初大告也没有纠结于“水调歌头”,而是有删减有增加地将“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一段做了翻译,解释了丙辰是1076年,子由是弟弟苏辙。

Drinking in the Mid-Autumn night, 1076

and thinking of my younger brother, Su Zhe

——初大告

还有的译者另辟蹊径,舍弃词牌名和标题,为译文起名Thinking of You,颇有哀婉缠绵的柔情。考虑到大多数词牌和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词牌只是表示作者填词,用了什么曲调,不译似也未尝不可。

 意译

 钱钟书说,诗歌翻译要“得意忘形”,忠实翻译出诗歌的含义,同时不拘泥于形式。有译者认为,词牌名是词的一部分,弃之,是为不忠。所以还是得翻译。

爱尔兰汉学家唐安石(John Turner)就曾在1946 年进行过一版翻译,对“水调歌头”是这样处理的:

Remembrance in Mid-Autumn

——to the Tune of “Barcarole Prelude”

——John Turner

这里的“Barcarole”指船歌,对应“水调”。“Prelude”指音乐的序曲,对应“歌头”。“Barcarole Prelude”首字母大写并加双引号,表明是专有名词,to the tune of,告诉读者,用得是船歌的调子。加上标题,Remembrance in Mid-Autumn,即使读者被词牌搞糊涂了,也能理解这词讲了什么。

当然,也有质疑,barcarole是威尼斯平底船船夫唱得歌,和“水调”不是一种船,这样的翻译,属于取悦西方读者,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相比起来,许渊冲教授版本先标题再词牌的处理,既告诉读者词的主旨,又保留了对词牌名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une"Prelude to Water Melody"

——许渊冲

只是有些词牌名,翻译后,会让不懂中文的读者,一头雾水,比如:

渔家傲 Pride of the Fisherman贺新郎 Congratulations to the Bridegroom

 

满江红 The River All Red

直译

Shuidiaogetou

——徐忠杰

徐忠杰、生于香港,在美国取得了英国文学的博士学位。他对标题的翻译,采用极简路线,这实在不符合徐忠杰“话痨”的风格。徐忠杰坚持以诗译诗,讲究译文一定要押韵,中国诗词之所以让人手不释卷,很大原因,在于富有音韵美。比方说,此事古难全,徐忠杰译为:

From the utmost ancient times,

Down to our own very days,

The imperfection of all things-

Has fro ever been the case.

 高处不胜寒,徐忠杰发挥想象力,增加了内容:我是地球人,月球非吾土。

 That would be magnificent.

But the cold I cannot stand.

To an earthling that I am,

It won’t be a happy land.

许渊冲直截了当,Too high and cold for me。徐忠杰的翻译朗朗上口,就是太长,《水调歌头》原本19行,徐忠杰翻译成44行,有些地方的“创造精神”,为人诟病,比如“月有阴晴圆缺”,徐忠杰译为:

The moon has weather that change,

Fine or foul; it wax and wane.

 回译一下,月亮天气变化,时好时坏,与原文的意思,月亮时暗时亮,是有出入的。

而杨宪益、戴乃迭伉俪版本也是直译,只是给汉语拼音加了断句:

Shui Diao Ge Tou

——杨宪益、戴乃迭

这样的处理,显得有些粗糙,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从《离骚》开始,杨宪益和戴乃迭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庞大的工作量面前,不可能总是细细雕琢。

有时杨宪益对着中文直接口述,戴乃迭用打字机记录,所以有些地方读来,没有反复推敲的精致,却自成一派天真无邪的烂漫,比方说,明月几时有,杨戴的翻译,很有对话的画面感,

Bright moon, when was your birth?

意译加直译

Mid-Autumn Festival

——To the Tune of Shuidiaogetou

——朱纯深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朱纯深,意译与直译结合,处理可谓得当,只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翻译,

How often can we have such a glorious moon?

Raising my goblet, I put the question to Heaven.

 

Goblet,高脚杯,苏东坡拿着高脚杯问,明月几时有?不禁想到有人将“千里共婵娟”翻成Share the beauty of Diana。虽然戴安娜是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但这么翻,感觉不太妥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