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唐朝时期,居住在大兴安岭南部的民族称乌桓族。唐朝把这一地域划作边疆的一个府管辖,称松漠督都府。府下设若干州,今天的赛罕乌拉山那个时候被乌桓族称作夜来山。在夜来山南麓建一州城,称归诚州。唐末,松漠督都府的首领叫李尽忠,归诚州敕史叫孙敖曹。
这一日,松漠督都李尽忠带领一彪人马急惶惶地来到归诚州。归诚州敕史孙敖曹接入城内。来到大殿之后,李尽忠摒退众人,说:“州敕史大人,不好了!朝廷就要发大兵剿除我们了!”
州敕史孙敖曹生性暴烈,不甘人下。这些年来每年都向唐廷纳供,而且一年重似一年无法忍受,憋了一腔火气没处撒。急道:“他凭什么要剿灭我们?”
督都李尽忠喝下一碗酒去,压压心慌,说:“年初,我派人将各州给朝廷献纳的供品汇集起来以后,打发副督都押解送去。哪知朝廷嫌送得太少,一怒之下杀了副督都。此番又下令让我们再筹贡品,并且点名要我和你押着贡品进京,你想想,此番进京不死也得扒层皮去。还说如若不去朝贡,朝廷就派大兵来剿除我们。孙敖曹大人,你看这可怎么办哪?”
原来,在松漠督都府,别看孙敖曹论官职只是个州敕史,但是在族中孙敖曹是李尽忠的叔辈,论年龄孙敕史也比李督都长十几岁。就因为这儿,李尽忠有什么事情都要和孙敖曹商量。
孙敖曹说:“我早就想反了,可就是没个由头。这回好,反正怎样我们都不得活,反了算了。我们松漠督都府共有十三州十万骑兵,起兵造反,杀他个措手不及。这样……”孙敖曹别看为人粗鲁却是粗中有细,他凑近李督都跟前,同督都耳语一番,最后说:“从明日起你下令让各州人马都到归诚州集合,我们屠龙起事。”
“怎么个屠龙起事?”
“这你就不用管了。届时你将大家都带到山北斩龙庙来。我自然让各州首领跟我们同心同德,举旗造反。”
十日以后,果然各州人马纷纷来到归诚州,由大督都李尽忠领着到了山北斩龙庙。
孙敖曹将众州首领带入庙内,说:“各州大人,首先我请列位看一样东西。”说着令人去了幔布。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桌案,桌案之上有一供具,供具之内有三尺多长的带刺的肉状之物。大家轮番看视但都不知那是什么。
孙敖曹往高石上一站,大声说:“那是什么?大家想不到吧。那是舌头。什么舌头?那是龙舌。常言说龙舌三尺,那舌三尺多长。我们乌桓族的先祖曾经斩龙起事,大闹朝廷,此后我们才得以生存。现在,大家都知道,税赋年年加重,地盘年年缩小,我乌桓哪有栖身之地。近闻朝廷要派大军剿灭我们,我们没有办法就得造反!赶巧草龙游荡夜来山,被督都和我斩下,拔下龙舌放在庙中。这是天意也。天意不可违,请督都下命令举事吧!”
众人听了,都眼睛直直地望着龙舌。此前大家谁也没看见龙是什么样,当然也就不知道龙舌为何物。此番造反既然是天意,都赞成揭竿起事,拥戴督都李尽忠。大家齐声道:“愿听督都吩咐!”
松漠督都李尽忠为群情所振奋,说:“我松漠十万大军即日南下,进攻营州。各州人马即刻起程!”
待人们走净以后,李尽忠扯着孙敖曹的袖子说:“啊呀,难道这真是龙舌吗?”
“哪啊,这是牛舌,是我用签子穿在一起,看起来就三尺多长。走吧,点兵去吧。”
乌桓族的这次起兵,虽然斩龙与龙舌之事皆无,但大军所向披靡,拔营州,尽据辽东南之地。如今在归诚州所在的夜来山北麓,留下一座斩龙庙。对此,后来的史籍多有记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