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报社编辑部编辑市委书记报纸大样主编 |
分类: 文化 |
在编辑部工作,在记忆里,有无数难忘的、感慨的、感动的、兴奋的、压抑的、失望的、兴高采烈的往事,有的已经淡忘,有的记忆犹新。下面要叙述的这件事是无数经历过的往事中的一件普通小事,过去了好些年,细枝末节我还能回忆起来。
2009年7月7日下午,主管副总编辑杨让我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委、统战部长伏来旺写的《走近辽都》的报纸大样送给市委书记杭桂林审阅。他说跟杭书记秘书曲国光联系好了,说是第二天他们五点半到市宾馆。第二天早晨我到市宾馆时是5点24分,给曲国光打电话,他说还没到,让我等一下,我就在宾馆的一楼大厅等待。期间有红山区审计局的赵跟我说一会话,他说有个先进材料过两天让我帮助看一下,希望能在报纸上给发一下。
伏来旺的文章是7月3日下午报社郭总拿来的,那天上午我先接到9点开部主任会的通知,后来改为10点,说是杭书记找郭总有事,10点到会议室,办公室主任说杭书记本来让郭总9点去,因为有事改为10点,来不及通知大家,让大家等一会儿,会议10点才开,是宣布新任的部主任和副主任。
下午郭总到楼上找到我,说杭书记有这样一个稿子交待下来,要求在二版发表,就是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约1万2千字,整好排一个版,我让摄影部的马天烈发过来5张巴林左旗有关辽代的照片,配上一幅。发表的当天,还要在一版发个导读。两张样报一并送杭书记审阅。
在一楼大厅等待期间,有好几拨车辆进院,我都以为是杭书记的车队,问了才知道这里要开一个全区的经济会议,都是外盟市的领导来参加会议的。6点多一点,杭书记走进楼门,我问跟在他身后的一个男人,可是曲国光?他说不是,回头指着进门的一个戴眼镜的男人说,他是,我正要跟曲国光说话,杭书记看到了我手里拿着的报纸大样,就接过去。这时候曲国光也走到了我们身边。杭书记说找个地方看看得了。就朝大厅的里边一片茶桌走去,茶桌周围坐着人,可能他们认识杭书记,纷纷起来离开,杭书记并没有去坐人们让开的茶桌,而是找个很狭窄的沙发坐下,看了二版,提出题目压着的照片不太好,我告诉他这张照片是我现有的照片中最好的,他说行吧。他要求把作者名下的写作时间(2009年6月)字样删去。二版就通过了。一版的导读他认为不醒目,参考《经济日报》的一版导读重新设计一下。
有人来跟他说:人都到齐了。他点头,又看看报纸,递给我说:就这样吧!我问他还要打个大样看一遍吗?他说不用,让郭维新看看得了。他朝楼上走去,我跟曲国光打个招呼,朝宾馆外走。这时候已经接近7点了。
回到单位,主管副总编辑还在办公室,正和记者部主任陈说话,我把杭书记的审阅结果跟他说了,他说就照着杭书记说的办吧。我上楼交待排版和编辑修改导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