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漂赤峰人奋斗欢乐痛苦 |
分类: 社会热点 |
北京是很多人的梦想天堂。无以数计的“北漂”怀揣着火热的梦想,沐浴风吹雨打,品味酸甜苦辣,奋斗在打拼北京的路上。在这千军万马之中,就有不少赤峰人的身影,他们有成功,有失败,更多地是书写坚韧和执着。本文撷取的几则故事来源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希望大家在读这些故事时,完全可以不去留意主人公姓什么叫什么,甚至完全可以假设文中的主人公是你的孩子、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亦或干脆就是你自己。因为我把这些故事呈现给大家,并不是为了替成功者鼓掌欢呼,为失败者洒下几滴同情的眼泪,而是为了给那些在路上、在打拼、在奋斗的年轻人奉上诚挚的祝福,让大家面对鲜花和掌声多一份淡定和从容,对挫折和放弃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无论他们是自己最爱的亲人,最好的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路人。
究竟是什么魅力,让这么多的年轻人对北京趋之若鹜?一位网友在人人网上发布的关于北京的帖子,相信能够引起很多“北漂”的共鸣:
北京是一个三十岁没结婚都不嫌晚的地方 ;
北京是一个不要看不起任何人的地方 ;
北京是一个你在马路上大吼一声却无人理睬的地方;
北京是一个让你时刻在受伤却不得不故作坚强的地方 ;
北京是一个自己留下打拼把小孩送回老家的地方 ;
北京是一个初次见面第一句问你是哪里人,第二句问你来北京多久了的地方;
北京是一个你每天都想离开却一直没能离开,有机会离开又放弃离开、继续想着离开的地方 ;
北京是一个机会遍地你却很难发现,即便能够发现又很不容易把握的地方;
北京是一个既能创造神话又能毁灭梦想的地方。
你看我似乎已经成功,其实我仍在路上
尤强,1971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乡,1993年赤峰师专毕业后,分配在家乡的某中学任教。1995年下海,现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附近拥有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自己驾驶一辆奥迪A8轿车,住着一套120平方米的公寓房。
尤强是个不安分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份“吃皇粮”的工作能被很多人羡慕。相当一部分农村娃儿拼命考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国家分配工作,吃上“红本”,月月“小秋收”。所以,当不安分的尤强决定到赤峰发展时,怕爹妈接受不了,没敢说实话,骗他们说赤峰有同学帮助调动。
其实,尤强是与一个要好的同学开一家和电子计算机有关的东西。他们俩师专学的都是物理专业,毕业后都教物理,都不安于做一个清贫的老师。不同的是,尤强是偷着请假跑来的,同学工作单位在市区一所学校,算是第二职业。当时,电子计算机还不普及,好像最好的才是486、586什么的,最大的使用功能只有一个:打字,且配备的单位不多。但尤强觉得电子计算机是将来的发展趋势,这里面可能蕴藏着无限商机。当时,尤强和同学没本钱,也没注册公司,两个人在园林路租了一个小店面就悄悄开张了,开始只接计算机硬件维护的业务,同时经营一些电脑耗材,主要就是打印纸、色带和一些小配件,后来通过熟人介绍也为客户组装电脑,生意开展得比较艰难。这期间,尤强和单位的联系也断了,成了自动离职,同学由于接活儿经常耽误工作,在一次被领导严厉批评后索性辞去教职。两个人至此都断了后路。
两个年轻人利用自己物理专业、接触计算机比较早的优势,加上服务态度好,逐渐打开了局面,慢慢地就有业务主动找上门来,到了98年时,他俩赚了10万元钱。这时候,赤峰的电脑经营遍地开花,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俩的优势不复存在。他们感觉,在IT行业做低端业务已经没什么前途。两颗不安分的心又一次碰撞出激动的火花:到北京去!寻找更大的梦想!
说干就干,店里存货折腾光,加上几年的10万元积蓄,两人揣着20万元踏上了北京。开始在中关村落脚,打过工,卖过货,倒腾过电子产品,两个人有分有合,有赔有赚,两年后在一幢公寓楼里租下两室一厅开办一家公司。公司没挂牌子,也没什么主打的业务和产品,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基本半死不活,但运转起来费用惊人,三年功夫,20多万元消耗殆尽。2003年3月,开完当月的员工工资,租金、水电费、物业费没了着落,两个人在兼作卧室的办公室里相对枯坐,一支接着一支抽烟。尤强至今能清晰记起,从6点下班到午夜12点,两个人没说一句话,最低档的红河抽了两包,一地狼藉的烟头儿。
同学狠狠地摁灭最后一支烟说,尤强,我放弃了。第二天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尤强没有挽留。两个人都已年过三十,谁也不知道明天能咋样。混了十来年,终点回到起点,尤强只能选择坚持。除了电脑,尤强实在想不出自己还能懂什么。于是他把公司从中关村搬到北辰,继续寻找机会。那块儿当时还是一片建设奥运场馆的大工地,好在费用低。他只留了一名同样走投无路的员工,说好先管吃管住。
尤强在楼下小餐馆吃饭的时候,看到那些服务员忙得脚不沾地,经常因为人多,点菜、记菜弄混,招来顾客责骂。他就和老板说:“我帮你们上套点菜系统吧,你买硬件,我给你装软件,如果你觉得好用,就给点辛苦费。”这样,尤强接到了公司搬迁后的第一笔生意。但是具体怎样搞,尤强心里也没谱,情急之下,他到一个软件论坛上发了一张求援帖子。有大侠给他支招:弄个类似的开源软件,适当的修剪一下就能使。尤强依言照办,小餐馆用后感觉比较满意。这单生意尤强赚到了500元。
后来,附近餐馆陆续慕名找上门来,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他又把同类业务推销到中低档的宾馆酒店,经营的种类也拓展到弱电维护、安防系统。直到2012年,那个回到赤峰的同学掰着手指头帮尤强算资产,望着老同学略带后悔和羡慕的目光,他才猛然发现,自己在北京有房有车有事业,已经跨入了中产行列。
但尤强却找不到中产的感觉,甚至都讳言自己已经成功。他说,我都四十多岁了,生小孩还没提到日程,而结婚早的同学孩子都快要上大学了;公司30多人等吃等喝,一年的运转费用至少200万,每天要为这些绞尽脑汁;公司因为规模小没申请到软件开发资质,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哪天政府政策收紧,这种小公司只有死路一条------
尽管尤强忧心重重,回避成功字眼。但对比大多数还在打拼的年轻人来说,起码在目前,他能够称得上成功一族。仔细看一看尤强走过的路,我们就会发现,他的拼搏轨迹,根本谈不上神奇,贯穿始终的只有两个字:坚持。当然,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也不可或缺。他之所以能够小有所成,其实就是脚踏实地,抓住机会,从自己能够做的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做起。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的追求你们永远不懂
如非于长虹主动声明,谁也不会相信他是真正的蒙古族。多年的游荡生活,他从言谈到举止,从饮食习惯到待人接物,已经彻底褪去了塞外草原的印迹。
父母早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偏远的呼和格日苏木搬到天山镇,住进楼房里。 2012年春节,六年没有回家的长虹给父母带来了特别的欢乐。春节前夕,大哥喜添孙儿,自己辈分随之火箭一样猛长,长虹忽然萌发人生苦短的感慨。正月初五,长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远行的列车。
在同学眼中,长虹的思维从来迥异于同龄人。上高中时,他就研究比尔盖茨,他就大言不惭不上大学也可以做成事业,他就预言将来有很多不可思议的致富门路。1998年高考失利,他放弃了继续补习,在新华书店三楼租了一间屋子,跟老爸软磨硬泡要了5000元买台电脑,接上网线,雄心勃勃说要建设阿旗农畜产品交易网络平台。
当时中科院畜研所有位博士在阿旗挂职副旗长,到书店买书时和长虹偶遇,攀谈中竟对长虹的奇思妙想大加赞赏,还帮助他工商注册、联系牛羊屠宰加工厂发布信息什么的。长虹确实在网上结交很多客商,也确实促成过客商到阿旗收购农副产品,双方往往答应给点儿信息费,但每次对接成功,就没有自己啥事了。长虹感觉自己的盈利模式有问题,可是一时半会琢磨不出解决的办法。这样稀里糊涂过了一年多,那位博士挂职结束离开阿旗,长虹在天山再无知音。家人、朋友包括同学,都说他异想天开,劝他趁早收手。
没有挣到钱的长虹异常沮丧。他变卖了电脑,直奔广东,没有目标,没有目的,只因为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儿。那时候马化腾还没有鼓捣出QQ呢。之后,长虹辗转长沙、成都、北京,在中国地图上画了半个圆,工作一直没离开过网络。长虹的内心深处,多年前那个网络平台的梦还在。他比较清醒,自己这种没文凭、没背景、没资金的草根儿,只有新兴的网络可以给予成功的机会。无论如何落魄,他都没有动摇过渴望成功的念想。
转机在2005年,专职开网店的长虹赚了一点钱,也交了几个不错的朋友。其中有位朋友是个中医,业余对艾灸研究颇深,还有一位朋友是搞美容培训的,带团队很有一套儿。长虹十年前那个搭建网络平台的梦想霎时又被点燃,他苦苦思索了一个晚上,然后找他们俩郑重其事地进行了一番长谈。长虹先问:如果我们共同创业,最初的风险由我来承担,你们干不干?望着朋友疑惑的眼神,长虹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把艾灸和美容资源整合,线上推广和实体培训结合在一起,搞一个艾灸养生调理方面的网络平台。长虹解释,我们可以组建公司来运作这件事,我来凑15万元现金,只占30%股份,你们俩以技术入股,分别占20%,另外30%留作将来吸引人才、员工配股。赔了是我自己的,赚了是大家的。这个决定,即便今天看来,仍需破釜沉舟的勇气、长远的眼光和过人的气度格局。
大政方针已定,接下来就是细节问题。学中医的朋友是四川中医院毕业的,马上联系老师同学开发出一套艾灸美容方案和产品,搞美容培训的朋友组织团队编写教案、制作视频。长虹在朋友圈是公认的有眼光、有思路,负责整体运作。他注册了“灸正堂”公司,建立了独立网站,招聘人员专门网络推广。那段时间,长虹和推广团队长期泡在网上,效果非常明显,网站排名迅速挺进行业500名之内,网站注册用户很快达到几万人。长虹终于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了。
灸正堂开始采用收取会员费观看教学视频的模式,但会员反馈学习效果不理想。公司及时调整策略,又推出了实践教学方式。一位湖北的小姑娘经营一家美容院,想为自己的店增加养生项目,从网上搜索到灸正堂网站,向客服咨询时,小姑娘表示为了学习艾灸美容技术,专门奔波万里担心上当受骗。长虹觉得人家的顾虑有道理,就决定让老师专门赴小姑娘的家乡上门教学,教会之后还驻店指导了一段时间,小姑娘生意好起来,接着又让培训了几个理疗师。这单生意基本没赚钱,但公司把案例制作成视频挂在网站,极大提升了公司的可信度。公司生意由此越来越好,先后接受50万和100万两笔注资,开辟了培训学校和直营店两条新业务线。
现在长虹的灸正堂已经在成都开了4家艾灸美容直营店,在北京发展了15家规模较大的加盟店,在山东与比较成功的民营医院合作开设理疗科室,全国各地加盟店总数达到一百多家。公司旗下的培训学校每月开办两期艾灸调理培训班,年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1000多人。有不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主动找上门来洽谈合作。长虹对此很谨慎,他认为这些投资的使用风险很大,目前公司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而是这种盈利模式生命力如何、是否持久的问题?对事业的隐忧表现为生活的苛刻,长虹在公司至今还领着基本的生活费,骑着电动车东奔西走,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简单生活。
同学们非常不理解他:你不就是想发财吗,既然投资找上门来,何不趁机稀释一下股份,套出点儿现钱显摆一下呢?眼看不惑了,还捧着金饭碗当穷光蛋!长虹不置可否,他说我的这份事业离我的理想还很远,中国的养生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很多人还找不到更专业的、差异化的养生定制服务,这个市场目前很乱,却是最好的跑马圈地机会。这份事业的基石,现在看并不稳固,稍有闪失就会一败涂地,让我重新一无所有。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大意。
天鹅在羽翼未丰时常被误认成“丑小鸭”,凤凰不开屏和土鸡也差不了多少,“屌丝”和高富帅的距离其实不过天涯咫尺。于长虹对理想的认识和规划总是很超前,他的思维方式甚至让亲朋好友难以理解和接受。但我们能感觉到,他的内心是充实的、强大的,强大到超乎你的想象。我们应该感激这个时代,互联网科技让我们感受到太多太大的变化,中国这个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快速传播思想,分享精彩与快乐,复制成功和希望,让每一个贫民都能享受着以往皇帝享受不到的生活,让渴望化茧成蝶的 “草根”兴奋起全身的每一个细胞。痛并快乐着,这就是追求者的人生。
在比较和不比较中抉择,我要活出自己
于分良,30岁,老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父母农民。每年秋收季节,无论多忙,他都请一周假,回来帮着60多岁的老父亲收拾庄稼。大学毕业已经六年,还帮不上家里什么,秋收时帮把手,分良的心里能够稍微宽慰些。
分良从西安一所高校毕业后,先在当地一家企业工作了两年。虽然对成功的欲望很强烈,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很美好,但心中还没有非常明确的概念,加之期望不高,压力不大,因而比较快乐和开心。工作之余就是骑着山地车去郊游,或者喝啤酒吃羊肉串,扒毛豆花生,遇到情同意合之士也去KTV疯狂的K歌------
屈指算来,分良闯荡北京四个年头了。一个人住遍了北京的南四环到西四环,基本保持半年左右更换一次的频率。自从和女朋友住在一起后,辗转到回龙观合租了一居,才算安定下来。因为这里离女朋友单位比较近,上下班不用那么辛苦。分良工作单位在军事博物馆对过儿,他每天早上六点就要爬起来,10分钟洗漱,倒两次公交、两次地铁, 9点前赶到单位打卡,趁着等车的间隙买杯豆浆、两根油条胡乱将就一顿,油条豆浆的质量问题不在考虑之内。这个安排只有20分钟的机动时间,一旦遇上堵车,肯定迟到。单位规定,每人每月迟到早退5次以上就要扣工资了。所以,分良在公司年会上最盼望得到允许迟到N次的抽奖。下班的路程同样艰辛,等分良疲惫地赶回出租屋,已经晚上9点左右了,几乎连吃饭的心情都提不起来。值得庆幸的是,长期的挤车斗争实践,使分良练就了金鸡独立、站立睡觉等诸多实用本领。分良自嘲:我都两年没有看到北京的朝阳和落日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样?大概还是刚来北京那会儿去的呢。
和生活比起来,分良的工作还算稳定。现在一个月6000元工资,不过是税前,五险一金等杂七杂八扣下来,到手5000多一点。5000元在北京是什么概念?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在分良租住的地带,生存着密密麻麻的蚁族,他们怀着美好的梦想,揣着一颗青春的心来北京打拼。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不在少数,可以说很多很多,但是更多更多的达不到5000元,甚至连3000元都不到,他们都是蚁族。一个人的工资收入不足以租廉价房,不足以吃饱喝好,只能一两个,两三个,甚至四五个群居在一个不到10平米的小房间里,夏天,闷热潮湿,闭不透风;冬天,夜风寒冷,瑟瑟发抖。没有在这种环境里生活过的人,很难体会到那样的艰辛和无奈,一条大街上,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小贩的叫卖和路边的小摊------
分良坦言自己不快乐。与来北京时相比,他现在更像一块木头,不敢思考、不敢憧憬。过年满三十岁了,同居三年的女友吵着结婚,可是结婚要买房,要买车,要养小孩。费用在那明摆着:45万首付款(五环外、燕郊等河北地界)+5万结婚的钱(很一般的结婚费用)+10万的汽车(不敢说贵的)+养小孩(没法计划)>60万元人民币。毕业六年特别是在北京这四年,分良把自己的消费水平降至最低,别的不说,请女朋友看场电影还是刚认识时的事儿呢,更别提什么KTV、咖啡馆、美容会馆什么了。即便如此,分良和女朋友手里满打满算15万都不到。分良和女朋友都是农村孩子,没有“啃老”的条件,外援这条路就彻底堵死了。在北京买房,一平米3万多也许吓不倒你,但是四年的时间你连5平米也买不到,会是什么感觉?细数人生有几个四年?算起来四十年才能买50平米多点。再想想,假使毕业早一点也20多岁吧,20+40=60岁,已到花甲之年,如果是夫妻两个人的话,进程缩短20年,届时也至少40岁了。前提是,在这之中的时间里,你不能奢望其他的消费,不能得病,不能生娃,不能上学,多可怕!
分良几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他们有回自己家乡的,混得好坏参半;也有想在北京扎根的,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有车还无房;也有和他处境差不多的,工资水平稍高,可也潇洒不起来。分良感慨、愤怒、纠结、迷惘,徘徊在绝望与希望的边缘。为什么?退不甘心,进而力不足。思来想去,反复权衡,分良也动了杀回老家的念头,家乡工资水平虽然不高,可是手头的钱能够交上首付,可以吃简单的饭、过简单的生活。工资就是工资,除了必须的消费就是纯“利润”,逮住一个时机发一笔小财,买一辆小面包,开个小店,衣食无忧,父母笑意融融,兄弟姐妹互相谦让,老婆孩子围在身边,约几个知己小酒一喝,小风儿一吹,嬉笑言谈又是何等的幸福!情志风发时,爬山、游泳、赛车,静听小河流水淙淙,笑看朝阳落日脉脉,何等自然又何等的率性而为!
分良已经和家乡的同学朋友打过招呼,让他们帮助留意一下工作机会。但在赤峰,做教育培训的岗位不多,竞争也很激烈。分良下定决心,一旦找到差不多的工作就打道回府!进也好,退也罢,都是人生的一种选择,“进则达济天下,退则修身养性”,人生苦短,活着不能憋屈自己,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符合现实的选择,活得更真实、更洒脱一些。
人,一定要比较,不比较你永远不会发现前者是谁,后者是谁,要么孤独,要么迷路;人,不可以比较,一比较你会发现差距,要么虚荣的快乐,要么无奈的失落。人就是在比较和不比较中活出自己,叱诧风云是一种人生,平凡普通也是一种人生。我们既然只能活一次,就要活得随心、活得顺意、活得潇洒,就要学会知足、学会进退、学会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即使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这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生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