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影抗日战争一江春水感动回忆 |
分类: 杂谈 |
近日重新观看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依然感动。我第一次观看是三十年前,那次感动得我好长时间在回忆其中的情节。
这部电影是昆仑影业公司1947年摄制,导演:蔡楚生, 邓君里,演员:白杨, 陶金 。当时的上海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电影放映后不论在国民党的统治区还是在共产党的占领区,都引起了轰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直到今天放映,仍然让看过的人和没看过的人热泪盈眶。一部电影为何在什么政治环境下、几十年过去仍然长盛不衰?
电影的内容是: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贤淑善良,在夜校读书时结识教师张忠良,结为夫妇。婚后一年抗战爆发,孩子呱呱坠地,取名抗生。张忠良参加救护队,奉命随军转移。素芬则和婆婆、孩子回到家乡居住。张忠良在南京险遭敌人枪杀,后又被敌人俘虏,备尝艰辛。家乡沦陷后,老父被敌人吊死;素芬带着孩子和婆婆逃回上海。素芬进难民收容所服务,悉心照管孤儿。张忠良逃出日军的魔掌后,辗转抵达重庆,流落街头,他去求助于在战前已认识的交际花王丽珍。王丽珍为张忠良在干爸庞浩公开设的公司里谋得一职。最初,张忠良对公司的一切陋习极为反感,但在王丽珍的引诱和奢侈生活的腐蚀下,逐渐随波逐流,终至 与王丽珍同居,当上庞浩公的私人秘书,周旋于商人掮客之间。素芬则日夜思念丈夫,婆婆又呻吟于病榻,全家挤在一个残破不堪的晒台阁楼,忍受着煎熬。抗战胜利后,张张忠良回到上海,住在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家里,又与何文艳勾搭成奸。这时,素芬为生活所迫,去何家帮佣。一日,何文 艳举行家宴,张忠良和王丽珍翩然起舞 。当素芬认出张忠良时,一阵心酸,不禁失手打落杯盘,四座哗然。素芬从混乱中逃出。翌晨回家,把实情禀告婆婆。老母愤极,即携素芬母子来找张忠良。老母声泪俱下,力劝张忠良不应喜新厌旧。蓦地, 王丽珍从楼上直冲下来,猛掴张忠良耳光,极尽撒泼之能事。张忠良唯唯诺诺,不敢吭声。素芬在绝望中奔至江边,纵身投进了黄浦江。老母坐在江边号啕痛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部电影的导演蔡楚生在抗日战争中有过一段逃亡的经历,他看到了被占领区人们的生活饥寒交迫,也体会到了逃难人群的艰难,到国民党的后方首都重庆后,目睹了有钱人生活的骄奢淫逸,抗战在这个城市没有一点影子。他就萌生了创作这部电影的灵感。
这部电影为什么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且不受政治环境的影响,是因为它的人物和故事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反映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也启发人进行反思。电影最初放映时,我们都理解为揭露了国民党的腐败,现在放映,许多人又联想到了我们今天的社会,联想到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的人,发现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和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物、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是电影长盛不衰的原因。
艺术作品能长久留世,最重要的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这种规律的结晶。现在有些电影为什么不能让人感动,或者没人愿意看,因为脱离实际,没有真实的生活感,最终是少数几个电影人自我欣赏,更多的观众不以为然。怎么样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品,《一江春水向东流》给了我们电影人最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