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雨花小说情缘回忆作品 |
栀子花,枙子花,花旺家也旺,花发家也发。这是江苏省《雨花》杂志1980年12期发表恽建新的小说题记所载的当地民谣。小说的开头第一句:漠漠水田飞白鹭的季节,我回柳家湾去探亲。这个民谣和小说开头的话,几十年过去依然存留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写作时,时常想起这个民谣和这篇小说开头的话以及小说中的人物。
这种特殊的记忆,来源于一本杂志对我大半生的影响。
1980年我赤峰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哈达高中教学,那是一所位于深山里的乡村中学,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周围全是山,一条石子铺就的公路穿村而过,校院坑坑洼洼,办公室和教室是一排排土房,老师和学生都来自于周围的村庄。我家离学校30多公里,我在学校住宿。上课备课而外,业余生活就是我喜好的文学创作。写作需要看文学杂志或者书籍,学校里什么杂志和书籍也没有,我就订阅了一本江苏省作家协会编辑的《雨花》,那是我念书时在校图书馆看见过的文学刊物,我非常喜欢这本刊物刊登的小说。
我在《雨花》上看到了陆文夫、高晓声的小说,还对杂志为培养青年作者发表的丁正泉的小说记忆深刻,特别是丁正泉在小说里写一个生产队长买了一块廉价表,那时候农村人还买不起手表,队长带领社员干活时不看太阳,而以他的手表上的时间定是否歇气或收工,他看着表说时间时总是准确到秒,非常幽默。在这本杂志里,我还知道了一个文学流派:蝴蝶鸳鸯派。每当看这本杂志时,我就想象江南水乡的样子,河水流淌,小船在河中间游荡,两岸的芦苇随风摇摆……我非常向往那种仙境般的地方。
有的小说至今读起来,仍然感慨良多,比如《雨花》1980年12期头条发表的江流的《进退》,写的是文革后分配工作的省科技厅长老尤,为了引进一个特殊人才煞费苦心,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得失,只考虑是否对工作、对国家有利,那时候的干部真是廉洁奉公;从小说的细节中知道省科技厅长是两个人一个办公室,坐对桌,出外办事都是骑自己的自行车,再看看当今官员的办公室和交通工具,叫人咋舌。那时候的官员不反腐没人腐。
由于这本杂志,使我的乡村教师的寂寞生活有了新鲜的内容,我闲时就翻看杂志刊登的小说,一个月一期,每期都翻看好多遍,盼着下一期早些来,学校里大多是代课教师,家境困难,订阅不起杂志,轮换着看我订阅的这本杂志。
我那时候写小说没有懂行的人指教,边看《雨花》杂志上发表的小说边揣摩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描写等,看看这本杂志上的小说写的什么,怎么写,模仿着写,并取得了进步,1980年12月28《天津日报》(农村版)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小说《嘎娃》,好些年我都不敢往《雨花》上投稿,觉得它发表的小说质量很高,我写的小说达不到它的要求。
2005年我有机会去南京,我们赤峰日报全体人员浏览了中山陵、总统府、南京长江大桥等许多地方,这座让我向往多年的城市让我目不暇接,高耸的楼房,宽阔的马路,绿色的树木,安静的公园……我看见什么都觉得亲切,缘于这座城市有一本我特别亲切的杂志,当车在大街上行驶,我看到梦都大街字样时,特别兴奋,因为《雨花》杂志社版权页上写着杂志社就在这条大街50号,遗憾的是我并没看到《雨花》杂志编辑部的牌子,我原打算到编辑部看看,可是集体活动不允许离队,没有实现我的愿望。我平时很注意发生在南京的新闻,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我也很注意看南京的天气情况。
2005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在单位的图书室里借了一本《中篇小说选刊》,星期六、日坐在家里看。节假日没事时我就坐在家里看书,我觉得节假日有一本好书看实在是一种享受。
我看作者简介,是江苏《雨花》杂志的梁晴,我的眼睛一亮,因为这个刊物让我回忆起往事来。
现在看着这本刊物上刊登着《雨花》杂志的一个编辑写的小说,看着作者的照片,脑海里重映着刚看过的小说情节,回忆着往事,再次拿出昔日的刊物翻看,忍不住给梁晴老师写了一封信,并且随寄了一篇小说,说了我看了她的小说的感想,也说了我和雨花刊物的渊源。我想也许她不会理我。
过了些天,我收到了梁晴老师的信,她说看了我的小说,因为编辑部积压的小说太多,而且一般也不发省外作者的稿件,我要是同意的话,这篇小说得等到下一年发表。我很惊讶,现在才是夏天,离下一年还有半年呢,她能记住我这篇小说了吗?又一想,现在刊物积压稿子是正常的,我所在的市一级报纸,平时还积压很多稿子发不出去呢。我只好同意下一年发表,但心存怀疑,到了下一年她也许早忘了。
到了秋天,梁晴老师又来信了,说我的小说《这件事不很重要》已经在《雨花》2006年1期上发排,到时候会给我寄稿费和样刊。
我把信放进抽屉里,我要保存好,它和我保存的那些刊物一样珍贵。当我在新一年里接到《雨花》样刊时,我又回忆起了往事,我心中就有一种沧桑的感觉和一种对人生的感叹,我过去一直觉得遥远的南京一下子和我拉近了。接着经梁晴老师的手,又发表了几篇,有几篇被放在“短篇擂台”的头条。我永远都忘不了帮助我在《雨花》杂志上发表小说的、已经退休的副主编梁晴老师及劳江、西楼、雨牛、诗茜、笛耳、良人、华正宁等编辑。
我在乡村中学时订阅的《雨花》杂志至今仍然保存着,闲暇时我就拿出来翻看,脑海就放映出我当年在乡村中学教学时的许多往事。《雨花》伴随我度过了大半生,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我庆幸遇到了它,给我的我写作提供帮助,给我的生活增加了色彩。
附我在《雨花》上发表的作品目录:
《这件事不很重要》
《错过》
《走廊》
《明天过年》
《失落的中锋》
《天空真高》
《冬天的买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