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谈:尊重孩子的兴趣

(2015-07-31 05:57:54)
标签:

孩子

家长

兴趣

事情

邓亚萍

分类: 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兴趣的形成来自于两个渠道,一个是家长的强迫,另一个是天然的。

家长的强迫往往带有功利的色彩,或者是跟风的心理。功利的色彩是希望孩子在哪方面出人头地,有所建树,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想让孩子在中国这种升学模式中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有一个辉煌的前程;跟风心理没有什么目标,只是看见别的孩子在学什么,心里不踏实,也想让孩子学点什么,比如说学习钢琴,学习英语,学习数学,关于学这些有什么用,学习的效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得是没有让孩子闲着就行,而这种学习,有些孩子只是走个形式,并不会有什么效果。

孩子天然的兴趣是不在外力压力下形成的,或者是有遗传基因的成分,例如姚明,他的父母都曾经是篮球运动员,他从小就跟着当篮球教练的父亲玩耍,不断地接触篮球,加上有遗传因素,就渐渐爱上了篮球运动,后来进入了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再例如邓亚萍,她的父亲是乒乓球教练,她经常跟着父亲打乒乓球,爱上了乒乓球运动,一发不可收拾。

强迫孩子干什么,家长是善意的,是对孩子的一种爱,从人性方面讲无可厚非,但从科学培养教育的角度看,就存着恶意,因为家长是在摧残一个孩子的天然心态,逼迫孩子建立一种难以忍受的心理,把孩子从旺盛的求学欲望中打压下来,最终手结果,孩子想做的事情没有机会去做,而不愿意做的事情却要无可奈何地去做,表现形式就是情绪消沉,精神恍惚,往成绩并不理想,家长的努力更是事倍功半。

自然形成的兴趣让孩子的情绪高涨,自觉自愿地积极去做,甚至于达到忘我的程度,俗话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它比家长老师教上十遍二十遍都起作用。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上面提到的姚明、邓亚萍就是突出的代表,在自己爱好的领域里达到了无数人无法达到的高度,这种成功不是谁要求他那么做,而是他自己要那么做。

要让孩子有所建树,首先要和孩子沟通,了解他喜欢什么,愿意做什么,了解孩子的心态和兴趣爱好,然后因势利导,为孩子想要做的事情提供方便条件,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孩子在爱好兴趣中完成想做的事情,孩子愉快,家长满意,达到双赢。

尊重孩子的兴趣,是一个明智家长的选择,会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也让家长省心省力,最终的结果是孩子感激,家长欣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