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七十年代当农业技术员的岁月

(2012-11-02 17:14:22)
标签:

大田

大队

内蒙古日报

试验田

技术员

分类: 文化

1975年暑假,我和村里的七个同学高中毕业回到了村子,本来老人供我们念书,都有一番指望,或是升大学,或是找个工作,或是升个官,或是……总之,希望是没有边际的。但是,那时候上大学靠推荐,当兵也得走后门,农民也不许出外打工。所有的希望破灭后,便把眼光落在了村子里,念一回书,没派上大用场,在村子里找个事由,老人心里也踏实一些。在村子里有点权势的开始活动,没有权势的开始摆酒桌,于是到了秋季,我的六个同学都有了事由:当了大队会计、民兵连长、小学教师、拖拉机驾驶员、代销店代销员、大队图书管理员,只剩下我。

              散文:七十年代当农业技术员的岁月

母亲是个老实的农村女人,围着锅台转一辈子,见了干部都胆怯,更甭说到外面办什么事了,见我天天下工到家一身尘土就愁眉不展,就唉声叹气:这书算是白念了,请请大队书记吧!

我两手兜住后脑勺躺在行李上,两眼直直望着屋顶,请,倒也行,可是书记来了,怎么跟人家提这事?我们家族没出过能说会道的人,请来没有人会说话,人家一抹嘴巴,走了,不是让人白吃一顿!

冬天在沉闷中度过去了。那一冬,我受了不少累,母亲犯了不少愁,全家人为我叹气。

春天,小草萌生,大地开化,真还有一件喜事降临到我头上。我浇完地回到家,把沾了泥水的衣裳脱下来,坐在院子里用劲搓洗。两个姐姐出嫁了,两个嫂子分着过,母亲年老体弱,洗衣裳我已经习惯了。扎碾子的母亲端着一簸箕面走进院子,面带笑容,说:有人让我告诉你,大队让你去一趟。

瞧,母亲高兴得步子都深一脚浅一脚的,“大队叫”在我们家庭里没有过,不是念了几天书,大队八成也不会叫,母亲能不高兴吗!

我甩着手上的水珠儿进屋穿衣裳,站在镜子前,眼睛望着空白处,脑袋麻木。妈妈进屋给我扣衣裳扣子,前后左右抻着衣裳,说:到那儿好好说,别顶人家,啊!

我心神不安地到了大队,队部屋只有三个人,一个家境贫困的小伙子,上有两个三十多岁的光棍子哥哥,下有两个放驴的弟弟,不看他那一身补钉衣裳和露脚趾的布鞋,只看那没洗的脸和嘴角的白沫,就能断定他有多高文化;他坐在门口旁的长条凳子上,朝我傻笑笑,搓着手。另一个精明人家之子,绿布上衣虽然干净,可是太小,青布棉裤露出一截,裤腿上粗下细,像似圆锥,明显地揍受过;他朝我讨好地笑笑,朝他身边椅子看看,算是让了座。这两个人都是我下届学生,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便辍学了。

我坐下,面对炕上坐着的那个人,他五十多岁,胖且矮,叼一杆烟袋,抬动大眼皮瞭我一眼,一言未发,让我心战。他便是我们村的权威人物,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斗大的字不识一口袋,可人精明,到公社开会,别的队干部都有个小本本,记录会议内容,他只管叼着烟袋抽烟,回到村里传达不走样,乡亲们说,他个子小是让心眼儿拽住了。

我们三个人沉默着坐一会儿,书记抽完一袋烟,在炕檐上磕掉烟袋灰,望着炕席说:今个儿叫你们三个来,有一件重要的任务要你们完成,咱们大队成立个农业试验组,种子上边都给拨来了,让试试哪样高产,大队研究,吕斌任组长,另两个人任组员,组成试验小组。

我早就听说了,公社大队都成立了农业试验小组,试验哪样庄稼打粮多。后来听人说,大队干部核计来核计去,决定让我这个回乡知识青年任组长,指导技术,一个试验组没个有文化的人不行啊!

东北的春天来得迟,风儿懒洋洋,人也懒洋洋,上工的路上,看吧,都拖着懒散的大腿,当地有句口头禅:春困秋乏夏打睏,我想,人们这样都是累的,应该躺在炕头大睡三天才是。大队对我们试验地下了大力,给了一块最好的地,北靠一眼机电井,南边是一条河,西边是一条通向公社的大路。我想,渴了有水喝,热了有阴凉,回家有大路。

到了夏初,社员们忙着耪大田,没人过问我们试验田,我们三个人便自由自在地耪试验田。我总是随社员一起出工,到地里不见另两个人,我独自耪地。我们三个人的工分都是生产队长给记,他们两个不怕我生气。

两个农民子弟说是初中毕业,文化水平相当一般,因此也发生一些笑话。
  我们管的试验田主要是试验上边交给的种子,比方看这些种子抗倒伏吧、抗涝吧、高产吧、好吃吧等等。有一次我们登记种子,我叫一个技术员念种子名字,我记录,他念道:“小红米占高粱。”我对于试验的种子都熟悉,不记得有这样一个种子,我让他再仔细看名单重念一遍,他看完仍然念“小红米占高粱”,我要过名单看看,原来是“小红粘高粱”,他不认识“粘”,就分开念了,过后我检查,发现他这样念的种子有好几个,我还得重新登记。
  有一天我叫两个技术员早一点上工,但第二天早晨有一个技术员挺晚才到试验地,我问他怎么这么晚才来?他说:“我早就到了。”我问他什么时间到的,他说:“我是喇叭广播‘报纸山药’节目时出家门的,在试验地东的山药地边上等着你。”
  那时候家家都在墙上挂着有线广播,农民叫喇叭,他不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纸摘要节目”是什么意思,以为是“山药蛋”节目。
  有一次大队要搞一个文艺演出,要我们也出一个节目,我没有看他们的排练,在演出时,有一句唱词是“马跑如飞一溜烟”,形容人的急迫心情,我们那个演唱的技术员不懂这是一句比喻,他就以见过的牲畜为依据,一本正经地唱成了“马跑猪飞一溜烟”,引得人们大笑,在下边观看的我也替他不好意思。

1977年冬天,全国恢复高考,我复习一个月考上学离开了村子。但我一直怀念当农业技术员的那段生活。

     原载 内蒙古日报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