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从吕斌新作感受乡土小说的走势
(2012-07-13 09:53:32)
标签:
吕斌中国衣锦还乡谢记公司乡土 |
小说《谢记公司》展现的是偏远乡村的青年农民谢谢,通过招聘雇员,拓展公司的故事。首先,作者总能把乡土小说生活与时代接气的社会的变革,无时无刻不在小说中透露出来,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让人感受时代的变化。
农民办实业早已经不再新鲜,1980年,高晓生的“陈奂生系列”就包含了此元素。陈奂生“上城”卖油绳可谓他经商中“用鸡刀杀牛”的一试,后来他在“转业”中被调到队办工厂,在“包产”中则成为热点采购员……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初期乡土小说的关注点,所以均被划入现实主义回归与发展的思潮范畴。不过,吕斌的这篇小说毕竟创作于今天,其独特之处是,他笔下的农民基于此前的同类作品,为适应新经济形势,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不仅改变传统的原始耕种生活,也实行新的经营方式,而且开始践行集约化经营,并重视品牌意识,由此,他们自己也在一步一步地融入现代的经济商业社会。个中显示出的显然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新趋向,这是针对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向的及时感悟。当下,中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粗放经营与过低的附加值,以及与此相关的低劣、掺假,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声誉,更影响到国民的生命安全。如何扭转现状,该小说为我们的认知与思考提供了一种可能。
他的另一篇小说《衣锦还乡》,书写了一位从农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工作的女性,在感情出现波折、离婚以后,人到中年回到家乡筹集房款,作品在城乡之间的对比中揭示当下人的生存状况与社会问题,如:城乡差别所导致的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民与土地的新型租赁关系,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留守农民精神追求失落,生活文化单一,还有城市物价上涨,尤其是房屋价格畸形攀升,使得城市白领生活拮据、困顿而又无可奈何等等都应该引起社会相关部门的重视。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关注的核心是农村中具有开放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青年群体。在他们的身上,既有农村小伙子的文化本色、朴实性格,热爱生活,同时他们又不断地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甚至外面的世界,如世界博览会,从而恰如其分地选择自己的生存、生活之道。特别是以主人公谢谢为核心的各类农村人物,无不性格鲜明。闯荡者善于察言观色、因势利导、机智调整;跟进者或风趣幽默,或尖刻利落,或油滑世故,但尽皆可人。故事情节如招聘、面试、录用的过程与每个环节,无不有个性情趣。作品中还大量运用方言土语,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都是赤峰地区的农村所特有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