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情愁化一纸——赤峰市作家王国元和他的作品

(2012-03-30 09:41:46)
标签:

王国元

翁牛特旗

一纸千年

小孤山

家乡的豆腐

文化

任何一个作家不论他用何种形式进行文学创作,他笔下出现的环境、人物、故事都有他所生长的那个故乡的影子,而赤峰市作家王国元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好些年前,读王国元的作品,就像浏览他的家乡翁牛特旗大地上的风土人情,其浓烈的乡土气息深深地吸引了我。

最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他的第一本文学作品集《一纸千年》,在这本书里,他满腔热情地描写了生育他的土地、那片土地上劳作、生活、追求的人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每个故事都牵动着读者的心。

第一次见到王国元是几年前的事,从他的朴素穿戴和黑红的脸膛上,我猜测他是农民的后代,交谈后得知他是个中学教师,在翁牛特旗是个很有实力的作家,举止言谈都透着文人的气质,突出的特点是憨厚,说起文学一往情深。

早在大学时期,王国元便与文学结缘,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大学毕业后,他支边到异乡工作。个人生活的曲曲折折,感慨良多,才促使他走上了真正的文学创作之路。在文字的喜怒哀乐里,他走进了他的故乡。

二十多年来,王国元在故乡题材的创作上,坚持不懈并不断发掘,力求创新。对故乡,他不满足于具体表述,力争在描述中,融进自己对故乡的人文思考。王国元在《家乡的豆腐》里,这样表达他对故乡的情感:“每当我觉得口淡时,要改善一下,首先想到的,没别的,就是豆腐。怪不得有人说,人的食嗓在他的幼年就定下来,终生不变。更甭说父母家园,人更无法选择了。”  在《小孤山》)一文中,对故乡在与时俱进步伐上的迟缓,作者感到不无无奈与悲哀: “遗憾的是,山上的草木越来越枯衰了,山上的石头越来越稀少了。从周围的山上看,小孤山显得是那么的荒凉而衰败,更小更孤,与周围的山无法媲美,更甭说与它同名的比试了。”

王国元要用笔率领着故乡,在文学潮流里奋勇向前。对故乡,王国元用铅华尽洗的文字,描写、抒情和议论。描写里有赞美,抒情里有悲悯,议论里有批判。赞美自己的故乡,这是一般作者在故乡题材上,从思维到具体写作的的定势,而王国元力求摆脱窠臼,对故乡,少有肤浅的赞美,这与写作者的故乡是乡村还是都市无关,这与写作者的故乡是贫穷还是富裕无关,这与写作者的故乡是闭塞还是开放无关--而更多的是,他以悲悯的人文情怀,进行不无犀利的批判。“是的,'所谓故乡,先人漂泊的最后一站而已',世间还有很多的河流,我们可以寻找新的一条,让她继任我们的母亲河,如同先人当年寻找你,只是这其间,他们经历了多少无奈多少艰辛多少忧伤?!羊肠河,我们必须也得这样吗?”(《羊肠河往事》)议论与抒情凝聚在一起,倾诉自己对故乡的代表——母亲河干枯的千愁万绪。如此浓烈的表述,在王国元的笔下,虽非比比皆是,但读者总能不时或深或浅、或隐或现地见到。

《一纸千年》这个书名,便是王国元借用书中一篇散文的名字而取的。《一纸千年》是作者以家乡旗政府所在地乌丹镇的城市建设史为素材,回望、悲悯、反思故乡。

从故乡出发,很容易导致人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王国元以我为线索,写作了许多其他作品。对收到本书中的作品,在第二辑的前言里写道:“基本以我为线索,我的经历和心历,将这辑文字编到一起。除了我,还有其他。其他只是我的其他,但愿其他越来越壮大,将我淹没在我们之中。”

这是他对文学与人生的追求,同时,也可以拿来,看作我们对他的美好祝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