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届同学今如何

标签:
同学会赤峰师范学校1977届高考毕业 |
分类: 独家 |
入学在1978年的3月份,天气渐趋暖和,小草即将冒芽,大雁北归的日子临近,那批年青人和共和国一同跨进一个新的世纪。
大部分乡村的青年第一次走进赤峰这座传说中的大城市,第一次聆听学富五车、胸藏万卷的老师讲课,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有知识的老师,从来没有领略这么高深莫测的知识,望着老师的面容,听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除了崇拜,就是幸福,感觉和在北大、清华念书没什么两样,暗暗觉得和那些没能来这所学校的青年人比,是多么的幸运。坐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古典文学、外国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选……从来没听到过的中外作家名字,从来没接触过的名篇巨著,源源不断涌入渴求知识的心田,就像久旱的田野,迎来了一场绵绵春雨,通心舒畅,吴凤桐老师的认真,刘凤翔老师的严谨,夏金保老师的浪漫,王庆震老师的幽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老师在我们的心中,神一般闪耀着光辉,他们像加速器一样为我们进入社会注入着动力。
眨眼过去三十二年,弹指一挥间。老师老了,学生不再年轻,随着老师身后走进来的学生中,有15个当年的学子仍然教书育人,还有7个人成为了新闻工作者,另外批人引人注目,有市委书记,法院院长,土地局长,中学校长,还有一些响当当的名字响彻在赤峰市或者中国的文坛上,鲍尔吉原野的文章被选入小学、中学、大学课本,桑苗的电视剧在很多电视台热播,他们是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这批人的代表。
赤峰师范学校,听起来是个很小的名字,可是这些人集聚在一起,没有一个人为这个很小的名字而自卑,相反为能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生而庆幸,他们回忆考上这所学校的过程,说起在学校念书时老师们的各种讲课风格,津津乐道,宴会厅不断响起兴高采烈的笑声,美好的回忆,幸福的享受,满意的一生,都幸福的气氛包围着。
相会亦难别亦难,执手含泪,不愿分散,但是,地球继续在转,筵席终究要散,就如当年毕业要奔赴西北东南,依依不舍说一声我们还会再见。
走出宾馆,大街上车流如潮,滚滚向前;望一眼蓝天,白云朵朵,有一排大雁,首尾相接,排成一字型,嘎嘎叫着,向着北方,向前再向前。这是大雁北归的日子,是同学相会的日子,是回顾过去和向往未来的日子,是老师和同学沉浸在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