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温暖的回忆

(2010-07-31 07:51:23)
标签:

天津日报

样报

清样

作家出版社

王道生

分类: 散文

那天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我一看是天津的区号,拿起电话,对方称是《今晚报》的杨玉燕,她说是通过红山晚报的编辑打听到我的电话的,她说王道生打听我好长时间了,他非常想知道你现在的情况,你马上给他回个电话,她告诉了王道生老师的电话。散文:温暖的回忆

提起王道生,我记忆的闸门一下打开了,温暖的往事像春风一样吹佛着我的心。1980年我在天山一中教学时,向《天津日报》投寄过小说,其中一篇编辑部都打出了清样,把清样寄给了我,但最终没有发表,不知道为什么。年末的一天,我坐在办公室备课,送报纸的收发员进来送当天的报纸,递给我一封信,是《天津日报》寄来的,我以为是退稿,打开一看,是一张报纸,我心跳起来,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我写的小说。我没有在老师们面前声张,而是悄悄地回到宿舍,细细地把小说看一遍,拿着报纸高兴地跳了两个高儿。那是我在省级报纸上第一次发表小说,编辑我这篇小说的编辑叫王道生。我试着又给他寄了一篇小说,很快又发表了,王道生老师还给我写来一封信,讲解报纸需要什么样的稿子。从那儿以后,我陆续给他寄小说,他都编发在《天津日报》农村版的文化生活副刊上,每次他都给我寄样报,写信鼓励我,我和他书信往来好几年,我每次见到天津日报来的信,都有一种亲切感,我知道一定是王首生老师寄来的,大多是给我寄来了样报,有了这种作品时常发表的机会,有这么一位老师关注着我,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我每次收到样报心情特别好,他写给我的信我一直保存着。1985年我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研究班读书时,暑假陪妻子到天津治病,抽空我到《天津日报》看望王道生老师,他三十多岁,很英俊的男子,他已经不再分管文化版了,他把我介绍给接他手的编辑穆秀玲,然后带着我到天津最大的书店看书,听说我在天津吃不习惯饭食,把我领到一家饭店吃了饭。后来因为他不再分管文化版,我们的来往渐渐少了,但我一直关注着他的消息,听说他退休了,多方打听也不知道他的联系方式。

我打通了王道生老师的电话,我们述说着当年我们交住的事,他说他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文集,共七本,其中的一本把我当年写给他的信选登了,那些信让他回忆起了以前发表我作品时的情景,也让我对过去的岁月有着感动。我在天津日报电子版上读到了我国著名作家石坚为《王道生文集》这的序言,“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天津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王道生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作为《天津日报》的老同事、忘年交,我以十分喜悦的心情,向他也向《天津日报》表示由衷的庆贺!道生同志原是天津市塘沽区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1979年他因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反映教育战线同“四人帮”一伙斗争的长篇小说《园丁》并加入天津作家协会而受到社会的关注。第二年,由张树藩推荐经我同意调到天津日报社工作。他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农村部担任记者和“文化生活”副刊编辑,在我调任市人大工作之后,我的继任者起用道生同志担任《天津日报》报告文学专版的主编,给了他一块施展才能的平台。1987年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37万字的长篇小说《魂曲》,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13亿人口大国里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家之一。1994年,他被评为天津市十佳编辑,1997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00年退休后,他应邀到《今晚报》创刊报告文学专版,2003年获得“中华之魂全国百名优秀人物”称号,创造了他进入老年的又一项辉煌。”

我在二十岁出头时,对文学执着地追求,发表作品是很难的,是王道生老师让我看到希望,让我对文学、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那段时光对我来说是美好的,我永远都会记在心里。

原载《赤峰日报》2010年7月24日,作者吕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