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书让我看到了人的一些共同心理
(2009-04-28 19:56:31)
标签:
印刷出书心理但书真儿 |
分类: 杂谈 |
因为编辑丛书,要经常印刷书,我总结出许多规律性的东西,例举一二。
先说作者:一、有的作者拿到印刷厂给他印出来的书先看印得怎么样,要是提出存在质量问题,都这样说:我都没看出来,是别人看出来的。这是句谎话。因为读者对于别人的书只看内容,并不在意印刷的怎么样,绝大多数人并不懂印刷,就是看出来有什么印的不好的地方,也不在意,我们从小学念到大学,注意过书印的怎么样了吗?作者这样说,是借此说明书确实印的有问题,他不在乎,可是别人在乎。
二、一本书,在别人看来印得非常好,简直是完美无缺,而作者总能挑出毛病,原因是作者把一滴水放大成一颗太阳了,这颗太阳晃得他眼花缭乱,他就觉得事态严重,以为看过他书的人肯定耻笑他,其实别人看完也就扔了,他是自作多情,以为他的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书呢。想想看,别人有工作,有家庭,有许多事等着忙,哪有心思对你一本不太重要的书动心思。
作者对印出来的书挑毛病,除了要求十全十美的心理外,还有跟印刷厂讲价的心态,这就引出了印刷厂的话题。
再说印刷厂:一、印刷厂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作者要印书得交钱后印书,也可以先交一部分,书印出来后验收合格把全部钱交了,再交书。这是根据人的心理共性制定的规矩。人都是这种心理,没印书之前,决定书印出后就把钱交了,但书拿到手后,心理发生了变化,就不想交钱或者少交钱了,怎么才能少交钱呢,挑印刷的毛病。这种心理人人如此,举个例子,一个人坐出租车之前没有抢劫的打算,上车时看见司机有很多钱,就动了邪念。印刷厂印的书多了,经的多了,就制定了先交钱后印书的规矩。
二、印刷厂把书交给作者后,作者如果提出书存在质量问题,印刷厂给予退换,但不会减价,为什么?防止有的作者借有质量问题在价格上打主意。
总上所述,先交给作者书后收钱的,作者提出质量问题的概率高;先交钱后交书的,作者提出质量问题的概率低;而先交书再跟作者要钱的,作者提出书印的有问题的,大多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印刷厂和作者心里都明白,但当面谁也不说破,因为叫起真儿来,书的质量还真不好说。这就引出一句名言: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给你十次的修改机会,仍然留有遗憾。就如人吃饭,难免掉饭粒。世界上还有比给别人挑毛病更容易的事吗?没有!只要想挑,就会有,毛泽东还三七开呢,邓小平还四六开呢,我们普通人、一本书还怕挑不出毛病,那就看怎么对待这种事了。如果作者先交了钱,后提出质量问题,那一般来说质量确实存在问题,而这样的作者也都是通情达理的。
上面说的只是一般的规律,并不是绝对的。这里话长纸短,不会有人误解我的意思。将来要是有时间我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写一本书,详细地把我的经验讲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