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险公司经理和他的文学追求

(2008-11-22 11:05:42)
标签:

保险公司

散文

文学创作

长青

老鼠

朱敏

小说

草原

鹿鸣

认识毕长青十多年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本市一个旗的旗委宣传部主管新闻宣传的副部长多次跟我提起一个作者,这个作者在旗的保险公司工作,任着副经理,是个转业兵,对于文学的爱好达到痴迷的程度。起初我没用心,因为保险工作很琐碎,也很忙,当个经理就更是千头万绪,哪有时间搞文学创作,一时的兴趣儿坚持不了多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放弃了。
后来这个作者给我寄来几篇稿子,我大约看了看,写得还可以,就推荐到报刊上发表了,没留下什么印象。毕长青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2000年9月份,他和上文提到的那个副部长到赤峰出差,因为白天都没有时间,在电话上约定晚上我到宾馆去看望他们。在宾馆我们闲谈到很晚,因为毕长青的原因,多数的话题都是文学创作。我觉得跟两个不搞文学创作的人总是谈文学有不尊重人的嫌疑,说起别的话题没说上几句,在毕长青的引导下又回到了文学,我只好告辞。毕长青叫那个副部长不用送我,他说边送我边请教文学知识,我以为他是开玩笑,把我送出宾馆就会止步。他陪着我在街上走了很远,他问的问题都是文学创作上的事,先我还带搭不理,暗示他早些分手,渐渐感觉到了他的真诚和对文学创作追求的急迫,他一心要得到文学创作的真谛,我虽然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但被他感动了,我们在微风吹拂的大街站了很久,谈到深夜。从此我们成了挚友。
时间不长他当了经理,由于工作的性质和他的性格,他写得比较慢,篇数很少,但写得非常刻苦,十分认真,有时候写到兴奋处特意给我打个电话,讲解他写的故事,让我分享他的激动。
他的小说和散文最大的特点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人物写人生。他发表在《草原》2001年6期上的小说《借猫》,人物和故事很简单,表达的内涵却很复杂。小说描写了一座楼里住着各行各业的人,唯独徐姐家安静:“丈夫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推销,儿子读高中住宿,下岗后的徐姐白天除了推车卖雪糕,晚上同她为伴的就是小黄猫。小黄猫是徐姐回农村娘家时,侄子怕姑姑孤单送给她的,刚抱来时小黄猫又瘦又小,瘦的能见到一条一条的肋骨。徐姐勤快善良,天刚亮就把楼道打扫得一干二净。”复杂的故事是因为老鼠引发的,一楼是每户的仓库,徐姐家的仓库什么也没有,别人家杂物很多,特别是高厂长家放的肉多,就着了老鼠,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姐家的小黄猫把仓库的老鼠消灭了,“仓库的老鼠没了,楼上的老鼠多了,小黄猫不是今天被三楼借去,就是后天被四楼找去,再不就被五楼借去,徐姐心想这可真是,有借钱借物的还有借猫的,怪了。”时间一长,次数一多,有邻居告诉徐姐:“那天我下楼看见你家小黄猫将高厂长的拖鞋叼着往对门高厂长厂里会计家的门口去了,当时我忙着出车没在意,等回来了听我儿子说高厂长老婆和高厂长厂里的会计家打架了,是因为高厂长的拖鞋跑到了高厂长厂里会计家的门口,被高厂长的老婆看见了,徐姐可别借了。”小说通过猫抓老鼠、邻居借猫,描绘出了一幅世相图,让读者透过借猫这个表面现象,窥测到了人类复杂的一面。
随着毕长青对小说的研究和实践,他写的小说年年有进步,在人物塑造和细节的描写上,都有了质的变化,发表在《鹿鸣》2004年11期上的小说《保费》,就是一篇达到一定高度的作品,这篇小说非常精致、深刻,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小说里面的人物各有个性,官员们的言与行,中层干部的左右逢源,小人物的卑微,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事情的起因是复员军人朱敏在市委当司机,他的战友王学在保险公司当营销员,王学来找朱敏给他的车上保险,按说交了钱上了保险完事,“但花钱市委有规定,这买保险要先请示队长,队长找办公室主任,主任再找秘书长,秘书长再找分管书记,然后还要到市政府去批。批了后还要到市财政局。”麻烦就这样出现了,但是朱敏还是尽全力给战友去办,问题是车队队长的家里有个亲戚也是保险营销员,还有,书记的车上保险还要和市政府的官员攀比等。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为了一个保费,小人物朱敏用尽心机,手段使全,结果“战友王学昨天打来的电话说:‘陈队长找了保险公司另一个营销员,已经将保险办完了。’”看后让人悲凉、感慨,只有在保险公司工作过的人才有这种体会,也才能写出这种震憾人心,让人思索良久的作品。
在我的经历中,像毕长青这样有着繁忙的工作,又执迷不悟写得很苦的人,还没遇到第二个,他写得很少,但写得很精,他写的写很苦,但乐在其中,他能一年又一年坚持着写,源于他对文学的爱好,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毕长青真心爱好文学创作,有了“爱好”这个老师,才有了他一篇又一篇作品问世。他不管工作多么繁忙,都没有放弃他的追求,他时常对人谈起,随着写作的进步,总有一种渴望,就是能有一个到高水平的创作班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他的这种渴望就是他创作的动力。相信他在这种不屈不挠的坚持下,会越写越好。
这是为毕长青出版的作品集写的序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