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少子化日益加剧将会怎样影响零售业,何以应对。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说“2026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2034年将超过4亿人,2052年将达到峰值4.9亿人,届时世界上平均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中国”。(注释一)老年人的消费特点是比较抠,年老体衰喜欢就近购物。零售业应该怎样发展,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方便老年人消费呢?中国的生育率年年下降,零售业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既可以降低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也可以带动生产商蓬勃发展进而提高劳动者收入,这对于提高生育率都有巨大的价值。在中国老龄少子的大趋势下,零售业如何发展对于做好国内经济大循环具有重大价值。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当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是怎样的?90年代末开始蓬勃发展多年的房地产使中国多个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这种情况在大城市表现突出,如北京上海等等大城市出现了众多外来打工者在市中心上班,晚上在郊区睡觉的情况。造成大量老百姓对节省时间的需求强烈。电商、外卖、便利店等行业得以抓住机会蓬勃发展。中国的贫富差距在进入21世纪后也日益扩大。教育、医疗、房地产产业化也使很多人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数已经超过2亿。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见到打两份工的人。大量的人口因窘迫的经济状况就变得比较抠,看重品牌的少,买实惠耐用的东西的人多,小额消费比较多。近几年再零售领域出现卖二手商品的闲鱼电商火了,卖廉价临期食品的超市火了,卖低价商品的拼多多火了,不是偶然。同时在中国日趋加重的老龄化情况下,年轻人为照顾老人小孩也会越来越忙碌,也会越来越节省,老年人自身也比较抠喜欢就近购物,这又会如何影响零售业。
下面以少子老龄化突出的日本为例,看零售业对社会的影响,探究其得失以供借鉴。日本在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萧条至今约30年,老龄化已成世界之最,这30年内以7-11、罗森、全家为代表的便利店崛起。在2001年2月“7-11”全店销售额达20466亿日元,“大荣”因结构重组,销售额下降了10%,仅有19805亿日元,“7-11”取代大荣,荣登日本零售业第一的宝座(注释二)。日本7-11的创始人兼CEO铃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学》中这样写道:“在经历物质丰富的泡沫经济期后,消费者开始崇尚产品的品质;在严酷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异常忙碌,于是便开始期待ATM等新的服务项目;而到了近几年消费者不再仅仅只满足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转而希望便利店能给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更多便捷。……7-Eleven成立之初的定位是“为顾客带来便利的店”。以此为基础,我们在2009年重新定义了7-Eleven应有的经营姿态——即作为贴近顾客生活的商店,必须努力实现“近距离的便利”。之所以会形成这一概念,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中,没精力没能力去太远地方购物的人可能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从消费者的立场思考问题,重新对7——Eleven做出了定义”。日系便利店如何实现便利呢?首要是便利店常常是选址在地铁,写字楼,十字路口,小区出口等等离客户距离最近的黄金位置。其次便利店面积小,客户挑挑拣拣逛一圈远比去家乐福逛一圈要省时间的多。便利店里的很多商品的包装比较小都是便于携带的,像牛奶面包饮料可以边走边吃,方便赶时间上班的人群。即便吃起来比较麻烦的盒饭也只需用大功率微波炉加热就可以马上吃,如果客户是去街边廉价小饭店吃饭下单后要等厨师做好,等服务员端上桌后常常还要等饭菜凉一会才能吃,哪里有便利店省时间。盒饭吃完就扔,不用客户做饭洗碗,很节省时间,不仅适合忙碌的年轻人,也适合年老体衰的老年人。便利店如此便利当然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选址在黄金地段就产生高昂的租金,加上每天店里大量临期食品下架(人民网2019年报道“相关统计指出,日本人均食品浪费量在亚洲排第一位,世界排名第六”。便利店做出了巨大贡献,注释三),便利店里卖的商品品种和数量与超市、大卖场等等比较而言属于偏少的类型,高成本平摊到少量商品上就推高了销售单价,这就在日本长期的经济萧条下推高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日本东京也多次荣登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首有便利店做出的巨大贡献。消费者可谓花高价买便利。
铃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学》中这样写道“个人经营的商店数目正在锐减。而与此同时政府机关的分所、邮局以及派出所等与居民生活密不可分的的设施,也出于节俭经费等原因也在逐年递减。那么论及能代替一直以来的“生活据点”,在未来发挥“生活基础设施”功能的店铺,首先进入视野的正是最贴近居民生活的便利店”。这就是日本长期经济萧条,同时期老龄少子化日益严重,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双双萎缩,大量个体户和企业就随之减少,政府税收也跟着大大减少,便利店公司趁势崛起。到现在日本便利店进入了餐饮、日常生活用品、复印、冲洗照片、发传真、干洗衣服、代销报纸杂志、搬家送货、速递业务、车船旅馆预约、票务服务、银行ATM机服务、缴纳税金保险费用、代收水电煤,做家政、KTV、健身房,地震救灾也参与,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号称提供了一千多种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基础设施,在日本称为国民的生命线。这样兼业经营,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但却以少数公司代替了众多的个体户和无数公司,减少了大量就业岗位,加剧贫富两极分化,更多的人没有生儿育女的经济条件,加剧了老龄少子化。随着日本人口连年不断减少,日本便利店也衰落了(注释四)。这种做法就是“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现代翻版,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日本便利店起步比中国早所以中国便利店多以日本为师,现在中国已有多家便利店。每日经济新新闻报道“5月13日每经快讯,“2021中国便利店大会”全体会议今日于长沙举办。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联合毕马威发布《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便利店门店规模达到19.3万家,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为2961亿元。疫情并未对2020年便利店行业的盈利造成过大负面影响,《报告》样本企业的毛利达25.8%,净利为2.4%,均较2019年有所提升”。人民网2022年2月10日报道“截至去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03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3。这是一个历史性突破,迈上了1亿户……个体工商户在我国市场主体中数量最多,其中九成集中在服务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等业态为主。调查显示,个体工商户平均从业人数为2.68人,由此推算,全国个体工商户解决了全国2.76亿人的就业……去年,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1970.1万户,同比增长17.2%,超过了从2012年到2021年年均11.8%的增速;个体工商户新设退出比为100:50,与近几年数据基本持平”。中国便利店能走日系便利店的道路吗?在中国日益加剧的老龄少子化下,政府也在过紧日子,中国还有上亿的个体户,必须对便利店的兼业经营做出限制,中国便利店只能是摸索出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自己的道路才有前途。席纵书籍2022年5月发表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说到“近年来,由于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我国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肆意操纵,牟取暴利。这就要求规范资本行为,趋利避害,既不让“资本大鳄”恣意妄为,又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
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加剧对廉价商品的需求。一些企业已经占据先机。2019年8月27日美国Costco(中文名开市客)会员仓储店在上海的闵行店开业。首日,仅半天就被买到停业。多家媒体竞相报道,CCTV也专门做了节目。2019年8月20日新民晚报报道“开市客亚太区总裁张嗣汉承诺,非食品类的百货商品价格低于市场价的30%到60%,食品类则能低10%到20%……张嗣汉说,闵行店延续开市客一贯传统,全部以大包装、大分量销售。尽管不断有声音指出,追求新鲜又以小家庭为主的上海消费者可能会不习惯,但他说“消费者会看到,我们的价格要比小包装便宜很多。“每一个品项,我们都会和竞争对手比价。”他说,如果价格无法做到低于对手,那么宁可不卖这个产品。3400个SKU(注释五)仅是传统卖场的十分之一,大批量销售能拿到更好的价格,水泥地和大货架的极简装修意味着“不该花的钱不花”,全球联合采购,避免过度包装……这些都是开市客让会员省钱的“利器”。毛利率低于14%的原则在全球门店通行“。前同事老周曾经去开市客买过东西,高高兴兴的跟我大谈一番“和老婆去开市客买东西是如何如何实惠”,讲“里面牛肉的味道比外面的正宗的多,香肠比便利店里的大的多,价钱却只高一点点”,跟我讲“299元办了一张会员卡,跟便利店一样的一年交一次会员费,而且要凭会员卡才能进去买”。2022年3月5日证券市场红周刊报道摘录“仓储店本身是个“苦差事”,依靠“低毛利+高周转”的运营模式主打“薄利多销”。以Costco和沃尔玛为例,2020财年Costco毛利率为13.09%,远低于沃尔玛的24.83%,但Costco存货周转率高达12.26次,显著高于沃尔玛的9.40。用杜邦分析体系拆解两种业态(详见表2),Costco与沃尔玛的净利率及权益乘数基本接近,是出色的资产周转率帮助Costco获得了远高于传统商超的ROE水平,这也是其仓储模式制胜的核心”(注释六)。开市客薄利多销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习惯呢?首先花了钱的会员卡套住了想省钱的客户,一买东西就想到开市客,平时就不买只会等到去开市客时一次买一大堆囤积在家里,开市客的商品又是大包装的,顾客以前一周去超市采购一次,现在顾客是更长的时间才会去一次了,客户也因此节省时间省钱。
卖廉价商品的COSTCO进入中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2018年刘强东说:“目前全世界能够做到综合费用率10%的只有少数两三家公司,其中一个是美国的Costco,它的费用率不到10%,它用11-12%的毛利率就可以实现很好的利润。而我们大部分的零售商在中国、在全世界都要20%以上才可以盈利,也就是成本大概在15%到20%之间”。2022年1月20日国际金融报报道《群雄入局会员店,“狂奔”或成赛道2022年关键词》,摘录“以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为例,其称到2022年底在全国将有40—45家开业及在建门店……“狂奔。”日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零售行业资深专家王国平针对2022年行业的发展抛出了这样一个关键词。他表示,会员店这一业态发展的“土壤”在一二线以及强三线市场基本形成,受到COSTCO被市场追捧的催化,今年,零售企业布局会员店业态将会加速。……11月27日,麦德龙在北京、成都、南京、青岛、大连、无锡、长春、常州8城将开出16家会员店……去年来,除以山姆、麦德龙等老牌会员店积极拓展门店外,一些此前在本土并无会员店经验的选手也在入局,包括家乐福、家家悦、盒马X会员店、fudi会员店等。去年7月,央视网也曾发文指出,2021年的夏天,会员制仓储超市突然成了“香饽饽”,多家零售企业纷纷踏足这个领域开出门店,赛道上的老玩家也宣布了扩张计划。2021年10月,家乐福中国市场的首家会员店正式开业。彼时,家乐福中国CEO田睿对外透露,未来家乐福会员店将逐渐拓展全国布局,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更多新一线城市,基于过去26年积累的优势,规划在未来3年内拓展100家付费会员制的会员店。此外,去年9月,永辉超市CEO李松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永辉的第一家仓储店——福州奥体店已经做到了日均销量百万”。这看上去似乎是鲶鱼效应,多家中国零售公司变得更有竞争力了,也降低了更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似乎能让老百姓省下更多钱来更好的生儿育女了。这似乎是很美好的事?
看看沃尔玛超市从美国小镇的一家卖廉价商品的小超市崛起为超市巨头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对中国的启示。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我·沃尔顿在其署名的《富甲美国》自传中写到“在沃尔玛发展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小店倒闭了。有些人试图把这事搞大,搞成诸如“拯救小镇商业”之类的事情,就好像那些小商店是鲸鱼呀美洲鹤呀那些应该保护的濒危动物一样。在所有我听说过的关于沃尔玛的说法之中,再没有什么比“沃尔玛是美国小镇之敌”这个论调更让我难以理解的了。事实是,沃尔玛向小镇居民提供低价商品,为他们省下来数十亿美元,一点儿不掺水;我们的商店还创造了成百上千个就业机会,这些加起来,真的是让相当多的小镇避免了衰亡的命运……这些年来发生的一切绝对是零售业中一场必要和必然的变革,就像马车必然会被汽车取代,马鞭制造者必然会消失一样。小型商店注定会消失,至少数量相对于过去来说会大大减少,因为一切都是由顾客决定的,他们有着自由选择去哪儿购物的权力”。果真如此吗?沃尔玛的崛起是解决了美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下大量底层人民对廉价商品的需要,造就了山姆·沃尔顿在1985年成了美国首富。此后沃尔顿家族连续数年以这种方式把持着《福布斯》富豪榜前10名中一半的位置。蓬勃发展的过程可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会是仓储会员店蓬勃发展后无数大大小小零售商和个体户的命运吗?上亿个体户倒下了,背后无数的生产商都去挤像开市客3400个SKU中的份额,挤的下吗?这样下去中国如何能做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转型呢?理客呛在2022年3月11日俩慧结束后答中外记者提问上说:“可不要小看个体工商户,他们是一头连着众多人的生计,一头连着大众的消费。我在政协讨论时,那些企业家就说,如果没有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打通微细血管,那大中企业甚至国企央企都动不起来”。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买廉价商品是总趋势,如何使个体户们小零售商们跟上趋势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并能蓬勃发展是个重要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