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怀妹妹的时候,宝宝恰3岁,时不时地想让妈妈抱抱他。妈妈就会指着自己的肚子说:“抱你就会压着妹妹的。压坏了妹妹将来就不能跟你玩、跟你亲了。你舍得压坏妹妹吗?”宝宝很怕妹妹受伤。久而久之,抱宝宝就是爸爸的专职了。
经“过来人”指点,爸爸妈妈做好了宝宝“嫉妒”妹妹的准备,想好了许多方法要化解宝宝的“醋意”。因为弟弟或妹妹出生后爸爸妈妈要分心分神照顾小的,而不是眼里只有大孩子了,所以大孩子会跟小弟弟或小妹妹“抢”爸爸妈妈。没想到宝宝不吃醋,爱极了小妹妹,甚至爱得有些过分,常常把妹妹像玩具一样对待:动不动就爬进妹妹的婴儿床,挤在妹妹的身边,用胳膊紧紧地把妹妹搂在怀里;时不时把妹妹的小手或小脚丫含在嘴里;摸摸妹妹的脸、亲亲妹妹的鼻子……总之有许多类似的行为都被爸爸妈妈制止,原因很简单,这样很容易伤到妹妹。但宝宝乐此不疲,刚说过他,一转身他又到妹妹身边去了。
送妹妹回国前一直没敢在宝宝面前提这事,怕他哭。送妹妹回国当天先把宝宝送到幼儿园,等下午接宝宝回家的路上告诉他妹妹跟姥姥一起回国的事情,果然是一场嚎啕大哭。后来爸妈答应他更努力地工作,挣多一点钱,尽快把妹妹接回来。
妹妹回国后,爸爸妈妈每天都打电话回去,宝宝有时听电话有时不听,也不怎么提妹妹的事。想着小孩子还是忘得快。
一天宝宝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妈妈说了他几句,让他收拾好。宝宝一抬头,眼里都是泪,厉声说:“妈妈,你为什么把妹妹送走?!”妈妈心里咯噔一下:这孩子心里想着妹妹,怨着妈妈呢。
有天爸爸下班回来,宝宝正在饭桌下玩呢。“儿子在哪呢?爸爸想他了。”爸爸又像往常一样,装着没看见宝宝,跟他玩捉迷藏。“爸爸,我在这呢。我告诉你件事。”“什么事呀?”“我想妹妹了”宝宝一本正经的说。
上个月,妈妈看到关于刘亦菲的新闻,说的是她花多少钱办成人礼。那天的网页上刘亦菲的照片很好看,妈妈就问宝宝这个姐姐漂亮不?宝宝说漂亮,像个公主。妈妈说那你将来也娶个这样的公主回来好吗?“什么是娶呀,妈妈?”
“就是结婚呀。就像‘白雪公主’、‘拇指姑娘’一样,白雪公主和拇指姑娘不就和王子结婚了吗?”
“我有妹妹呀,妹妹是公主。” “你妹妹要嫁给别人,到别人家去呀”。“不行,我不要妹妹到别人家”。宝宝大声说,泪水大串大串地流下来,气乎乎地盯着妈妈。妈妈忙不迭的道歉,而宝宝说他生气了,吃不下饭了。这事弄得妈妈一整天都很郁闷,很后悔自己乱说话伤到了孩子。
上星期妈妈和宝宝做游戏的时候,不小心把宝宝的玩具弄坏了。宝宝让妈妈赔(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次索赔)。妈妈说:“好吧,我陪。你要什么?”“一百元。”“行。我给你。你用这钱干什么呢?”“我给妹妹买漂亮的衣服。”
今天,爸爸上班早,妈妈送宝宝去幼儿园。经过幼儿园前面的草坪时,宝宝跳上围着草坪的石阶,低着头沿着石阶走。妈妈提醒他走路向前看,不要低头。“好的。抬起头走路很精神,很帅!妈妈,我要跟妹妹结婚。”宝宝边说边抬起头大踏步向幼儿园走去。
宝宝爱妹妹、想妹妹,方式跟爸爸妈妈不一样。看来,接妹妹回来的事情不能再拖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