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职业思考 |
课堂展示情况
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选定议论文教学中的论述方法中的比喻论证经行训练和展示,因为《拿来主义》一课在比喻论证方面体现地更充分和明显,同时比喻论证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我们小组的展示以如何教授本课中的比喻论证法为重点,结合议论文教学的其他重难点比如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等教授给学生。以下是我们小组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拿来主义》的前半部分。作者要论述什么是拿来主义,那么作者是在文章一开头就开始向我们介绍什么是“拿来主义”了吗?
生:不是。
师:那么作者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东西呢?
生:闭关主义和……
师&生:……和送去主义。
师:对。作者在介绍拿来主义的时候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并且对这两种主义持否定的态度。作者先否认了这两种主义,然后再向我们介绍拿来主义,这种写法在议论文中被称为——
生:先破后立
师:好。那我们上一次课已经学习了文章中“破”的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中“立”的部分。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七至第九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教师展示PPT上的课文选段)
师:好,大家阅读完了吗?(学生回应)好,那我们就来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这篇文章所要论述的中心论题是什么?
生:什么是拿来主义。
师:嗯,什么是拿来主义。作者在课文的前半部分已经否定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那往后的部分就是要论述什么是拿来主义了。请同学们看一下PPT上用红色字体现实的第七自然段,作者在往下的部分是要论述如何……
生&师: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师:也就是论述如何“拿来”。那么“拿来”什么呢?作者提倡的“拿来主义”是要针对什么东西?大家回想一下老师在以前的课堂上给大家介绍的本课的写作背景,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讨论如何——对待我们的文化遗产——(板书:如何对待我们的文化遗产)
师:那好,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第八自然段,第八自然对说的什么?说的是——有个年轻人,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什么?
生:一所大宅子
师:很好。那么这所宅子是因为“祖上的阴功”得来的,换句话说,它是——
生:继承得来的。
师:嗯,对,它是继承得来的。让我们看看这边作者要论述的中心论题,文化遗产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不是也是“继承”得来的?
生:对。
师:好,那么大家看一下,这两者都是继承得来的,这种相似性,我们说它们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是——
生:比喻的关系。
师:对。比喻的关系。这里作者用大宅子比喻我们从祖上那里继承来的文化遗产。我们说比喻关系的成立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
生:喻体。
师:另一个是——
生:本体。
师:好,那这里大宅子和文化遗产哪个是喻体哪个是本体?
生:大宅子是喻体,文化遗产是本体。
师:很好。我们知道第八自然段不仅仅是说年轻人得了一所大宅子,往下它说了三种不同的人,他们分别是——
生:孱头,昏蛋,废物。
师:那他们分别是怎样对待自己得到的大宅子的?
生:徘徊不进的是孱头,一把火烧光的是昏蛋,接受一切,大摇大摆的进去吸食鸦片的是废物。
师:确切的说,这三种人是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对待宅子的态度对吗?那么既然这里作者是用大宅子比喻成文化遗产,那么这三种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又会是对应于哪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呢?
师:我们来看一下。徘徊不前,不敢进去的孱头代表的是对待文化遗产的——
生:……
师:我们可不可以称之为保守主义?
生:可以。
师:那昏蛋呢?
生:一把火烧光。
师:那就是否定一切对吗?
生:对。
师:那么我们可以称之为——
生:全盘否定。
师:对。那么第三种不管什么都接收一切的态度我们又可以称之为——
生:全盘肯定
师:很好。那么这三种态度作者同意吗?他肯定这三种态度吗?
生:不是。
师:那么作者认为应当如何对待大宅子呢?我们来看第九自然段。第九自然段说的是什么?
生:大宅子里面有什么。
师:哦,那大宅子里面有什么呢?
生:燕窝、鸦片、烟枪和烟灯,还有一群姨太太。
师:很好。这些东西都是随着大宅子被继承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是大宅子的组成部分。那么它们又会是对应于文化遗产中的哪些部分呢?下面交给你们来讨论,说说你们的理解,你觉得这些东西有一些什么特性或者特点,它会对应于文化遗产中的哪些部分?
生1:我觉得燕窝是用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师:哦?为什么呢?在你的心目中,燕窝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
生1:它是一种很有营养的,很贵的,平常百姓很难吃到的食品。是食物中的精品。
师:哦。那么作者认为燕窝和它所代表的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应当如何对待呢?
生1:应当吃掉,吸收掉。
师:很好,谢谢你,请坐。
生2:我想说说鸦片。
师:哦。那鸦片在你的印象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2:鸦片是有毒的。
师:对,鸦片是一种毒品。但是大家知道吗,鸦片一开始被介绍入中国是用于入药用的呢。少量的鸦片是类似吗啡一样的精神麻醉剂。鸦片既是药品也是毒品,那么你觉得鸦片是代表了文化遗产中的哪些部分呢?
生2:有益又有害的部分。
师:作者对它的态度?
生2:发挥它有益的部分的作用,抑制它有害的作用。
师:对,所以作者说把它们送到药店,供制药用。很好,请坐。
生3:我觉得烟枪和烟灯是要遗弃的部分。
师:为什么呢?
生3:烟枪和烟灯是用来吸食鸦片用的,现在鸦片不用于吸食了,烟枪和烟灯也就没用了。
师:对,烟枪和烟灯已经没有用处了,所以应当被抛弃。但是作者又为什么说“送一小部分去博物馆”呢?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生3:作为见证。
师:什么见证?
生3:见证我们中国屈辱的鸦片史。
师:哦,很好。那么作者对这一部分文化遗产的处理方法是怎样的呢?
生3:除了一小部分作为历史的见证之外,其余的是没有用处了,应当被销毁。
师:谢谢你的分析。请坐。那还有一群姨太太呢?她们又会是代表什么?
生4:我认为姨太太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东西。
师:哦。能不能更具体些?姨太太们在你的印象里面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生4:她们是属于有钱人的财产,是封建多妻制的产物,是落后的,封建的,腐朽的,应当没落的部分。
师:那么作者认为“让她们各自散去为是”,作者对待她们为什么要让她们各自离去?作者认为这样就而可以了吗?
生4:是。她们是应当没落的,会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自行消失的。
师:哦,也就是说她们是会自动消亡的对吗?
生4:对。
师:嗯。我们知道,鲁迅所在的时代,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
生:新文化运动。
师:新文化运动是提倡新的生活方式,提倡男女平等,提倡自由和科学的,所以这种封建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被冲洗干净,对吗?
生4:对。我是这么认为的。
师:很好,请坐。
师:很好,大家对第九自然段都有自己的理解。那大家重新回头看老师的板书。从第八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作者都在做一个比喻的工作。那么刚才我们说了,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的任务是什么?
生:论述如何“拿来”。
师:也就是说,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是用来论述论题的。那么这种用比喻来经行论述的方法,我们就称之为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用两种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借用比喻手法,把被论证对象做为被比喻体,通过对另引入的比喻体的有关分析得出被论证对象的有关结论,从而达到论述目的的论证方法就是设喻法。那同学们通过这次学习,大家能总结出比喻论证有什么特点和优点吗?
生:形象,生动。
师:对。比喻论证形象,生动,用设喻来论证抽象的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具有很好的论证效果。
师: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明天我们解决掉剩下的第十自然段,然后结束《拿来主义》的学习。下课!
课堂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
如何“拿来”
如何对待文化遗产
喻体
大宅子(继承)
孱头(徘徊不前)
昏蛋(一把火烧光)
废物(接受一切)
燕窝(有营养,珍贵)
鸦片(有害&有益)
烟枪和烟灯(无用)
其余部分:销毁(抛弃,消灭)
姨太太(落后的,封建的,没落的)
比喻论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易于论述抽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