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公式
(2011-09-06 08:00:33)
标签:
方召小学教育六年级数学公式 |
六年级数学公式
——方召中心小学教师
第一单元:位置
1、“列”“行”的含义: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用数对如何表示位置,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列数,行数)两个数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2、平移时,位置改变:左右平移,列数改变,行数不变;上下平移,行数改变,列数不变。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1)2/5×3的意义是,表示求2/5的3倍是多少,也可以表示为求3个2/5相加的和是多少;3×2/5的意义是,表示求3的2/5是多少。(2)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3)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4)能约分的要约分,分子只能和分母约分,整数也只能和分母约分;一般地,计算结果是假分数时,都要化成带分数。
2、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 的数,所得的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 的数,所得的积小于这个数。
※
3、“
比多:(1+几分之几),比少:(1-几分之几)
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5、单位“1”的判断方法:一般地,在“是、占、相当于、等于、比”字的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哪个量的几分之几,哪个量就是单位“1”。
6、小于1 的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这个数);大于1 的数的倒数,小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
7、对应总量=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对应数量=对应总量×对应分率。
相差对应数量÷相差对应分率=对应总量,对应总量的对应分率是单位“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3、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大于1 的数,所得的商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小于1 的数,所得的商大于这个数。
※
4、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5、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求比值用除法:比值=前项÷后项。比值不带单位。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化简比:
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16:24=(16÷8):(24÷8)=2:3
小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0、100、1000、… … ,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如0.2:0.12 = (0.2×100):(0.12×100)=20:12=5:3
分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先把分数比化成整数比,再化简。如: : =( ×14):( ×14)=4:7
8、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比的应用)的一般解题方法:
(1)、归一法:先求出每一份是多少。再乘各种量相应的份数,就得各种量的数量。
(2)、转化成分数应用题:先求出总份数,再用总数量分别乘各种量所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就得出各种量的数量。
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用是前面的数除以是后面的数。
10、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用大数减小数再除以比后面的数量。如:5比4多几分之几?列式:(5-4)÷4=1/4。
4比5少几分之几?列式:(5-4)÷5=1/5
第四单元:圆
1、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也说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圆的大小。
2、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
4、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两倍。即:d=2r或r= d/2
5、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π是一个固定的、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
6、圆的周长:C=πd 或C=2πr,d=c÷π,r=c÷π÷2
8、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 + 直径
9、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的面积
10、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变化规律相同,而圆的面积的变化规律是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倍数的平方。
※ 起跑线的确定:跑一圈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相差的距离=3.14×道宽×2
第五单元: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的计数单位是1%。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1
2、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折扣: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十。如某商品打八折出销售,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八十销售。
4、纳税: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利率: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息税=利息×5%(利息的税率是由国家规定,可改变。)
税后利息=利息×(1-5%)
6、成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表示。“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三成”就是表示十分之三,也就是30%。
第六单元:统计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比)。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免同笼
解题策略:一般情况下都用假设法。先假设全是A,相乘后所得的数与总数比较,求得相差数1,再求A、B的相差数2,再用相差1÷相差数2就得B的数字。用总数减B就得A的数字。
第十二册第一单元 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负数也有整数。
第二单元 圆柱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第三单元 比例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 也就是说,一般地,当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存在除法关系,它们就成正比例关系,如果存在乘法关系,它们就成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公式:Y÷x=k(一定)
※ 注意:圆的半径与周长成正比例,圆的半径与面积不成比例,与圆柱的体积也不成比例。圆的半径的平方与面积成正比例,与圆柱的体积也成正比例。正方形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 用比例解应用题,一般地,在一道题中,有“照这样计算”的都用正比例解答,有“一项工程”、“一批货物”、“从甲地到乙地”、“AB两地”、“一条公路”等都用反比例解答。
※ 所求量是用除法才求得的就用正比例,所求量是用乘法才求得的就用反比例。
自行车里的数学:蹬一圈所走的路程=车轮周长×(前轮齿数÷后轮齿数)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
1、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2、保证2种颜色相同,次数=颜色种数+1
保证3种颜色相同,次数=颜色种数×2+1 |
常数1:
1π(3.14)、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0)、6π(18.84)、7π(21.98)、8π(25.12)、9π(28.26)、10π(31.4)、12π(37.68)、14π(43.96)、15π(47.1)、16π(50.24)、18π(56.52)、20π(62. 8)、25π(78.5)
常数2:
1/2=0.5=50%
单位进率:
1、从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如:3平方米=(300)平方分米。方法:3×100=300
从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如:28千克=(0.028)吨,方法:28÷1000=0.028。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1厘米=10毫米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5、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6、时间单位间的进率:1年=12月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平年的二月是28天,闰年的二月是29天)
1年=4个季度
1个季度=3个月
1个大月=31天(一年有七个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
1个小月=30天(一年有四个小月,分别是4月、6月、9月和11月)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体棱长总和=(长+宽+高)×4
面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面积
2、正方形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4、三角形的面积
5、梯形的面积
6、圆的面积
※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也就是πr,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7、扇形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8、环形的面积
9、长方体的表面积=(上面面积+前面面积+左面面积)×2
用字母表示:S=(ab+ah+bh)×2
10、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11、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圆的周长×高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底面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12、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2、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 圆柱的半圆周长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圆柱底面圆的半径相当于长方体的宽,圆柱的高相当于长方体的高。
4、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 1/3sh
各种特殊角的度数: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0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在列方程解文字题时,如果题中要求的未知数已经用字母表示,解答时就不需要写设,否则首先将所求的未知数设为x。
1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3
4
整除的特征
1、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2
3
4、一般情况下,22、33、44、55、66等,都有因数11。
各种应用题的基本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速度×时间=路程
3、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4、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5、一块砖的面积×块数=总面积
总面积÷块数=一块砖的面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