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花》随想

标签:
兰花花信天游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传奇故事电视剧随感杂谈 |
分类: 黄河心曲 |
《兰花花》随想
文/黄河谣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
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
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1998年至2002年在陕北工作的几年中,常常听到人们谈及兰花花,唱起《兰花花》,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兰花花姓姬名青芳,小名叶子,祖籍米脂县姬家卯,1920年生于延安临镇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心灵手巧,勤劳朴实,且长得无比俊秀,十几岁时出落得如花似玉,聪慧水灵,像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村里人就送给她了“兰花花”这个好听的名字。姬青芳有个哥哥在杨虎城的队伍里当差,后来在延安县临镇创办了学校,姬青芳在哥哥的学校里读了几年书,十八岁时嫁给了地主家庭出身的青年石志英,夫妻恩爱,感情非常好,石的父亲曾在杨虎城军队里任警卫连长。四十年代初,姬青芳不幸死于痨病,后来石志英终身未娶,直到1993年去世。
三十里铺来遇大路
中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忠厚仗义的三哥哥曾经救过王凤英的性命,四妹子为了报答三哥哥的救命之恩为三哥哥做了一双鞋,你来我往的二人产生了感情。后来三哥哥当兵未归,在新疆有了工作成了家,四妹子王凤英感觉与三哥哥是没有了希望,在父母的劝说下嫁给了本村的黑姓青年,一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年轻人。与三哥哥的爱情是美好的,但终究没有成为夫妻。姓黑的与王凤英这对恩爱夫妻风风雨雨几十年,二位老人过着平静的生活,不愿意重提旧事,怎能够容忍《三十里铺》的搅扰。
晓,人见人爱,就连黄河以东的汾阳府都知道陕北有个兰花花,剧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很相符。绥德地处晋陕宁通道的中段,内蒙通往省城西安的南北通道亦经于此,形成东西南北交通十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而成为商品物流的集散地,这里商贾云集,贸易兴盛,历来有“旱码头”的说法,是旧时陕北地区的商贸中心,被誉为“天下名州”,至今“天下名州”四个醒目的摩崖石刻大红字仍然存留在县城中央大理河岸边的山崖上。晋商更是此地的常客,兰花花的美丽传说也会自然而然的流传到黄河东岸。剧中性格倔强的兰花花由于拒不服从这桩强迫的婚姻,为了逃离蔺家的魔掌和周家的追命,被迫与嫂子为伴走西口到了内蒙古草原,这点也符合历史背景。旧时期晋陕两地有走西口的风俗习惯,大都是为了生计和贸易,其中不乏有因各种原因逃生避难的。电视剧《兰花花》是改编比较成功的作品,演员的精彩表演非常接近人物性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兰花花勇敢冲破封建束缚,追求婚姻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兰花花坚贞不屈,不畏强暴,与恶势力顽强抗争的无畏精神。对白的背景音乐大量采用了流行于黄土高原的信天游元素,悠扬婉转优美的旋律沁人肺腑,完美地衬托了兰花花的人物色彩,使其更具感染力,生动感人,增强了观赏性。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
电视连续剧《兰花花》剧照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王沂东的油画作品《兰花花》
注:除笔者照片外,其它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