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咸饺子
(2022-06-07 08:10:50)| 分类: 沙漏里的沙子 |
我爸的饺子最近一年毁誉参半,原因是他来回在尝试改进饺子馅儿。如果我经常去某家餐馆,往往是因为他们家的出品质量稳定。所以我在赞赏他的钻研精神的同时,也表达了担心,毕竟咱家本来的饺子馅儿就是好吃的,万一弄巧成拙好像对不起大家的厚爱吧。
果然,我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回我吃着觉得里面白胡椒味太浓,有一回我又觉得姜太多,而最新一次突然太咸。直到有朋友也觉得太咸可是为照顾我爸面子不好意思说,我于是就很有必要正式反映一下群众意见了。
朋友说也许是我爸味觉有问题了,经常咸。我并不这样认为,尽管人年纪大后味觉也是有可能逐渐改变和退化。我解释说,他年轻时候就一直喜欢咸,我们家也是向来口味偏重。我自己也是重口味自居,只是因为我几十年没有跟他们一起吃住,时间长了口味也不大一样。
我爸强调有盐三分味。他对盐的热情,跟对肥猪肉的感情类似。他看不上瘦肉,必须肥的流油的才香。而我呢,清楚的记得在幼儿园时候吃到雪白色的肥猪肉就觉得恶心,总是很小心地挑出来。后来长大后想起,觉得他的情结和我的行为恐怕都是穷的——或者说均为生活水平的反应。
五六十年代没油水、肥肉金贵,一家人若是能有一小块肥肉摆在盘子里也没人敢动筷子,只能对着它咽口水,直到小肥肉因回锅多次有白变黑近乎煤渣状后,大家还是只等家里干活的劳力夹起来吃进肚里。我没有生长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但我想,那块小肥肉在人心中的地位,是现在龙虾鲍鱼望尘莫及的。八十年代有肉吃,瘦肉比肥肉好吃,质量不大好的猪肉被剁成肥瘦混杂的肉末炒菜。幼儿园的饭菜里大部分都是肥肉粒,瘦的很少,不爱吃饭的我会花很多时间用牙齿和嘴唇把连着瘦肉的肥肉部分咬掉,趁没人注意悄悄藏在搪瓷碗底,然后再把留在碗里面的瘦肉粒跟菜和饭一起放进嘴里咀嚼。因为碗底藏着肥肉怕被人看见批评我浪费,吃饭时我需要左手压着碗边,右手用筷子夹菜吃饭,吃饭时候心情紧张,吃完后如释重负,离开桌子时候唯一想法就是希望那些有弹性的肥肉乖乖待着,别把小小的碗底撑起来。收拾碗筷的是幼儿园的老师,她们从没有提过这事儿,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安慰。
说回咱家饺子,若是作为产品,其实最原始的配方就不错,改良的意识是好的,但不需要摒弃原始配方;实施改良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估过程并且控制在一个时间阶段内,否则就每一批饺子都不一样,丧失了稳定性就无法赢得客户的忠诚。毕竟改良的目的是稳定一种最佳配方长期使用,而不是让大家陪着一起来回试味道。当然,假设这只是自己包着玩儿吃着玩儿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我感觉大家还是对我爸的饺子有期望值的,而这种期望是可以给大家带来愉悦的,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前一篇:夏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