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我一直把以自然笔记为主导的自然教育活动的参与对象定位为三年级(含)以上儿童,但是,随着近年来自然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家庭也渴望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我们的自然教育课堂于是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龄前儿童与学龄儿童相比,他们的认知度较低、动手能力较弱,如何能够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安全又充分地与大自然接触,使其获得初步的自然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这成了我们急需要做的事情。
从今年开始,我将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学前分社一起合作,探索学龄前儿童的自然教育方式,我们试图以趣味故事与自然科普知识相结合的行式,寻找一条本土化的幼儿自然教育途径,而这些有益的探索,将来有望被众多幼儿园所吸取采用。
12月20日,在闵行某社区的一次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课堂中,我们试用了“植物七彩虹”课程,受得了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本次课程采用小松鼠寻找彩虹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然后大家跟着小松鼠一起步出课堂到小区花园里寻找各色植物的落叶落果,回到教室与小松鼠一起用植物汁液画七彩虹。教师在教学中既重视对植物知识的讲解,又注意引导幼儿学习和记忆彩虹的七种颜色,并在课程中传递环境保护的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孩子们能够在幼儿园期间有更多的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从小培养起他们爱护环境、珍惜地球资源的意识。
特别鸣谢:
顾凌丽老师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整个课程的实施,并提供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