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致141班家长的一封信
(2021-08-31 21:25:45)分类: 家长课堂 |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是141班的语文老师,感谢大家过去两年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愉快地共同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明天就是开学报到的日子,燥热的暑气还未散尽,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孩子升入四年级了,作为家长的您,肯定在为孩子作一番新打算了吧?在这封信里,我将就本学期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及家庭教育的一些模式展开讨论,希望得到家长的恳切回复,让我们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有效。
从三年级升到四年级,难度逐渐加深,若想取得保持语文的好成绩,不肯花功夫显然是不现实的。四年级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努力将会使培养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效果事半功倍。就学习习惯而言,这个阶段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各种学习习惯将开始逐步固化下来。这个阶段语文怎么学习?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我的语文学习观
习惯养成、技能形成的方式:“正确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知书、明理、克已、自律。”这是我常常挂到嘴边的与孩子们共勉的话。
语文学习目标: “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和“一篇好文章”,我会坚持从1--6年级一以贯之“三个一”质量目标。“一手好字”包括识好字和写好字,做到掌握方法、养成习惯。“一副好口才”包括“倾听、表达、应对”三个方面,做到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善于沟通与交流。“一篇好文章”包括“读懂一篇好文章”和“能写一篇好文章”。阅读中着重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以及进行评价的能力。写好文章从“积累、观察、运用”三个方面努力,强调“作文即生活,作文即做人”,培养学生在求真、立诚的表达中,学做真诚、有用、有爱心的人。
我的语文常规要求
(一)课文预习——多读
1.听课文录音至少读三遍。
第一遍读只动唇不出声。边听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听完后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阅读障碍。
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读,读通顺,读完后根据识字规律自主识记生字词。
第三遍大声朗读,读完后学会质疑,提出问题。
2.课文口头填空。
(二)课文复习——夯实基础,人人过关
1.每天20个生字词听写过关,第二天抽查。
2.日积月累、必背课文背诵或默写过关,学习任务积分制。
(三)课内拓展阅读——积累语言,课外阅读课内化
1.《必背古诗》第141-200首:每周一集中学习,每天课前诵读,周末完成背诵。
2.“整本书阅读”:每周三阅读启蒙课。
3.《古诗接龙》20条:每周四集中学习1-2条,每天课前诵读,周末复习。
4.儿童诗、现代诗:每周五晨诵。
(四)睡前阅读——亲子交流、枕着故事入眠
1.每天坚持睡前亲子阅读半小时。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不拖拉,9点半前睡、6点半后起。
(五)书面作业——课内当堂完成作业,三点半课后服务查漏补缺。
1.课文同步练习、同步小练笔。
2.随机进行精彩文段的摘抄,每次100字左右,鼓励进行文段的精彩点评。
3.日记漂流,组内轮流写发生在校园内、同学间的各种事情。一本日记就是一个141班的故事集,期末可集结成书。
(六)学习用品准备:小学生词典、钢笔、铅笔、直尺、红色签字笔、两支不同色色的记号笔、作业登记本、文件袋、字帖、
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三年级升四年级的同学会明显感觉语文不再像以往那样可以轻松拿高分了。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学生无论从心理发展还是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在小学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一定的难度,又非常重要。想要学好语文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
1.熟读、背诵的习惯。
2.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3.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4.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5.记日记的习惯。
6.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7.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8.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9.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10.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1.上好语文课
上好语文课,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书要仔仔细细地读,作业、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关于写作,有人说:“要想知道一个人头脑里是不是有货,让他写十句话就够了,从这十句话的内容、行文流畅程度、逻辑、主谓宾结构、断句的方式,甚至‘的、地、得’的使用和标点符号,别人马上就能知道这人到底有几斤几两。”
2.多读课外书
要大量阅读,有精读、有略读,二者的界限也不必划得太清。一学期读它80万到100万字不为多,这里面当然包括语文课本。这一轮新课改强调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课本内学习之外,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现在语文水平高的学生,要问他怎么学的?多半回答:“主要不是从课堂学来的,而是靠课外阅读。”
3.听说读写并重
阅读和写作是重点,中考高考都要考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新高考增加了一个综合能力测试,有面试环节,面试就是考口语表达,有的孩子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一到这样的场合就表达不出来。语言文字必须随时学习、随时运用,渐渐成为生活当中的习惯,才能够沟通。写作是基本技能,写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选词用句,最后写成一篇清晰有效的表达信息的文章。哈佛大学所有的学生都有一门写作必修课,清华大学也把写作与沟通列为必修课。在目前的考试机制下,这也是一个拉分大项,一篇作文少则拉开一二十分,多则拉开二三十分。
4.注重社会实践
社会生活实践形式多样,不一定都要带着孩子去打扫卫生,也包括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还有参加文学社团、演讲辩论、戏剧表演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实践活动。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
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孩子间拉开差距的10点原因
同在一个班,课程一样、作业一样、老师一样,为什么孩子间的差异却那么大呢?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1. 同一个班上孩子之间的竞争,也是家长们的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顾,孩子成绩考差了就大发雷霆,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那你也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2.
3.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如果希望孩子成绩好,那就从今晚做起——放下手机,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会儿书。
4. 学生取得好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而这些素质,更多有赖于家庭的培养。
5. 作为老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身心健康,正直勤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它的勇气和能力。
6. “孩子在家很任性,父母管不了。”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也会被抵消。
7.
8. 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
9. 家长都希望老师多提问自己的孩子,唯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作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10.
儿童和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精力旺盛,头脑灵活,反应非常快,具有超强的模仿力、理解力、联想力、想象力和学习能力。儿童学东西快,好习惯、好品格的养成也相对容易,但是一旦染上坏毛病,虽然也可能是改过自新、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是纠正起来相对比较麻烦,也会增加儿童成长的社会成本。
家长朋友们,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途径;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惟有将教师、家长、孩子三者融为一体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集体的优秀是每个孩子的优秀,为了我们这个班集体更优秀,更是为了您的孩子更优秀,请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吧!
你们的知心朋友: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