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2019-09-11 21:11:46)分类: 教学资源分享 |
教学课题 |
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
|||||
课型 |
新授 |
授课时间 |
|
|||
教学课时 |
二课时 |
备课教师 |
|
|||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2、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教师、同伴的情感。 3、对中秋节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收集中秋月的诗词。 |
|||||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了解秋天里的节日和习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
|||||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 |
|||||
教学准备及手段 |
多媒体课件 彩泥 |
|||||
教
|
动态修改部分 |
|||||
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引出主题(3分钟) 师:孩子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请你们猜一猜。 生:中秋节。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中秋节会在哪个季节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呢? 生:秋天。 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每年的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对,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知识。 揭示课题:我们一起了解中秋节《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 (一)中秋节的来历 1.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中秋节的意义 2.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 师:孩子们,你们谁来跟大家讲讲我们看到的超市、商场中有关中秋节的宣传场景呢?与同组内的小朋友分享吧。 生分组进行讲述,师巡视指导。 师:孩子们,你们讲得真好,观察得很仔细,你们了解了哪些有关中秋节的风俗呢? 生1:吃月饼。 生2:赏月。 生3:逛灯会。 生4:全家人聚在一起过节,团团圆圆。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很多有关月饼的知识跟你们分享一下。(课件出示有关月饼的知识和图片) 同学们,关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调查、整理,记录各地过中秋的传统习俗。 3.结合14页图,了解世界各地人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二)中秋节,团圆夜 师:孩子们,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知识,过中秋时,美味的月饼,久违的亲人,都让我们的心暖暖的。有这样一句话,“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是呀,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团聚与思念,都是中秋节的味道。我们来看看教材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过中秋的吧。 课件出示15页的插图,引导学生独立读课文。 讨论:中秋节具有怎样的意义?
三、总结(2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2分钟)
1. (师出示课件:中秋节的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从这些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在古诗词中,人们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师:是呀,古人借诗词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想团团圆圆过中秋。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许多地方被分裂出去了。比我们共同期盼,我们的大家庭早日团圆!
第二课时 一、导入(2分钟)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二、授新(36分钟)
(一) 1、九月九日重阳节 2、新年 3、元旦 (二)了解重阳节意义及其习俗 师:你们知道重阳节是哪一天吗?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生答:农历九月初九。 师: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 1.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课件出示16页下小故事) 2.你们怎么过重阳节 3.出示关于重阳节的诗句,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我们以后还要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的就是这个节日。(课件出示古诗,重点点出登高和插茱萸两个习俗) 师:重阳时,人们还会赏菊,做重阳糕,这些风俗古代就有,都是一些很有意义的活动。今年重阳节的时候,可以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来温习一下古代重阳节的氛围。 (三)少数民族特色节日 师:其实,秋天,很多地方还会举行一些有特色的节日活动。(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的图片)这两幅图片向大家展示了什么节日呢? 生1答:苗族的赶秋节。 生2答:藏族的望果节。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你们课下搜集了哪些秋天的节日的资料呢?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学生在班内进行交流。 师:多姿多彩的秋天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精彩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这些活动中去,一起感受节日的气氛,享受节日的快乐吧!
三、总结(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
|
|||||
板 书 设 计 |
团团圆圆过中秋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