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区三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会经验交流发言稿
(2012-02-29 12:58: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守候110花开满园 |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研室杨主任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做经验介绍发言,我感到诚惶诚恐,这次我们班能考出全区第一的成绩我也感到很意外,应该说我的运气可能好点吧。今天真要说点什么,那我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心得和教育小故事吧。
我们梁校长总跟我们说:“你们在教学中不要只顾埋头拉车,要多仰望星空。”现在这句话成了我们先锋人的一句口头禅。于是我常常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到底要教什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从“语文”二字的字面来理解,“语”即口头语言,这是指说的方面,我的理解是:“说”一方面要会说,有话说,另一方面要敢说,有自信说;“文”即文字,这是指写的方面。我的理解是:“写”一方面要会写,写出来的内容吸引人去看,另一方面要字写得好看,让人看着舒服。说和写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用语文的过程。学生拿什么来用呢,这就必须平日里不断汲取,使之有可用之物。而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阅读便是最好的积累,多读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以上认识,于是,让孩子们爱上读写,就成了我语文教学的方向和重心。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一路跟着薛瑞萍的教育教学丛书走来,跟着新教育实验前行,我和孩子们一块日有所诵,日有所写,行走在快乐读写的语文之旅中。
一、日有所诵,滋养心灵
记得一年级我们《日有所诵》读的第一首儿歌是《蜻蜓》“你这架小飞机真可爱,一片片的荷叶是你的机场。你从这个机场起飞,降落在另一个绿绿的机场。”我们边读边做飞行的动作,孩子们那稚嫩甜美的声音是那么地美妙动听,我陶醉其中,每次总忍不住要说:“哇,真好听,老师还想听你们读,再读一遍好不好?”孩子们兴趣盎然,读了一遍又一遍。真的,不是我夸张,琅琅书声,琅琅乾坤,美好的一天就是从晨诵开始的。由于一年级的《日有所诵》都是注音的,在儿歌的诵读中,孩子们练习了拼音,扩大了识字量,积淀了语感,同时还提高了记忆背诵能力。因为有“日有所诵”的底子,几乎所有的生字,当他们在教材里遇见的时候,都早已经混了个脸熟。三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读背《日有所诵》,很多家长和我都有同感,孩子们通过日有所诵,从外在的言行举止到内在的气质神态正在悄然更新。孩子们的背诵不再困难,起初无论怎样也说背不出来的孩子通过心理和能力方面的训练,也能兴致勃勃地跟上大家的诵读。
二、书香浸润,爱上阅读
“想要孩子热爱语文该怎么做呢?最好最持久的方法是向儿童展示语文的美丽,让他们听见封存在文字里好听的声音。”读故事本来就是我的爱好,儿子的睡前故事从出生一直讲到了小学毕业。所以,有空的时候,我特别爱给孩子们读故事,“儿童阅读从绘本开始”,我们读了很多绘本,有《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蚯蚓的日记》《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霸王龙》《犟龟》《逃家小兔》《花婆婆》等,绘本为孩子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让孩子们体验到人世间的友谊、真爱、亲情。除了绘本,我也找来了薛瑞萍班级日志中提到的那些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看看我们班的孩子听完之后和他们班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有时逮到什么书就念什么书,每当听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就特别安静,特别乖,听到情节起伏处,他们的情绪也会变得激动起来,时而高兴得手舞足蹈,时而紧张得屏住呼吸,有时,我特意在关键处停下让他们猜接下来的话,根据上文他们大多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每当此时,我们都会会心一笑,彼此有一种默契之感。常常我走进教室一说要讲故事了,就会有很多孩子跑过来拿出自己的新书,充满期待地说:“我买了新书,讲我的书。”班上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浓,每个孩子随身都带着一本喜爱的课外书,课堂上作业先做完的,我会奖励他们自由看课外书。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反复说到给孩子读书的绝妙好处。隔三差五的,我要调查孩子们最近在读什么书,有没有每天读上半个小时,有没有听睡前故事。对于家中藏书较少不太爱读书的孩子,周末我还约上几个带着他们一起去文化园的图书馆看书。我发现爱上了阅读的孩子语言更丰富,见解更独到,课堂上那闪耀出的思维火花常常让我惊喜不已。
三、大胆展示,自信表达
有了积累,还要为孩子们搭建表达展示的平台。我们班第一次举行读书演讲比赛时,我事先培训了小主持人,比赛时自己便充当幕后全程摄像,看着镜头前孩子们有的严肃认真,有的大方自信,有的硬着头皮坚持到底,真是各具特色。家长会上,我把视频放给家长看,并强调好口才对孩子的诸多益处。此后我们又多次开展了成语故事、美德故事等讲故事比赛,每次提前一周布置,在QQ群里大肆宣传,因为现在的家长看见别人家孩子哪方面强了,就担心自己的孩子跟不上,于是在家强化训练,很多次到了比赛前一天,我就会接到家长的电话,怕孩子胆小不敢报名,反复叮嘱一定我记得鼓励他的孩子上台,这正是我乐得见到的情景,即使因为比赛的孩子多,占用的时间长,我也会坚持让每个选手讲完,然后是认真的评分、颁奖,每次的班级活动都做得热热闹闹的。对于老不参加活动的孩子我也有办法,我抽出课前2分钟进行“2分钟说说看”按学号每人都要上台讲见闻或小故事,评出等级,没达标的孩子下次再说时我会鼓励他指导他说好。每周周末我会把每个孩子们上课发言情况进行评比,告知家长,对表达能力不强的孩子我会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聊天,多鼓励孩子在亲友面前表演讲故事。我相信,表达能力的增强,会让思维能力得以提高,相应的写话难的问题也会随之慢慢减弱。表达与写话不是一下子就能提高的,关键还是要让孩子建立自信,为此我喜欢做各种尝试,开展各种班级活动,让孩子们多些展示的机会。
四、绘写结合,快乐倾吐。
关于写,我们班的孩子经历了从绘到写绘到写的过程,还在学拼音的时候,我们就用学到的拼音绘制各种各样的拼音卡片,第二天上台展示,让孩子们觉得语文还挺好玩的;认字写字了,我动员起家长同读同写,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在书上与家长写对话日记,每次念这些句子及爸爸妈妈的话时,孩子们觉得特别新奇有趣,都争着要我念他写的,慢慢地人人都参与到日有所写中来,我是那样真切地感受着孩子们一天天的不一样;周末我们也会布置孩子们做写绘日记,即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画下来,配上简单的文字,让人看了会忍俊不禁。读了绘本故事,我们有时也会做写绘作业,把故事画下来写下来,分批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贴出来,练得多了,孩子们的写绘本事也一天天见长。上了二年级,会认会写的字更多了,日有所诵上写的句子越来越长,空白地方不够写,我们就开始用周记本写话了。为了激发大家的写话兴趣,哪怕是写话中只有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得好,我也爱用夸张的语气读出来,在班上大大地表扬一番,然后评个星,这样就降低了难度,使得写话能力不强的孩子的日记也能经常被读到。写得好的日记我就认真做好点评,放到班级博客中展示出来,让大家都来欣赏学习。三年级正式写话,有了之前的基础,孩子们平稳过渡,顺利进入。如果说三年级之前的写多随意性,那么进入三年级我在指导写话上就非常地重视。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结合文本精心设计一个小练笔当堂指导完成,如学完第3课《荷花》,我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想象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学完第5课《翠鸟》,我指导孩子们写一份爱鸟倡议书。学完第6课《燕子专列》,我设计的小练笔是:根据课文插图,想象小贝蒂在风雪中寻找救助燕子的情景然后写下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想让孩子们有话可写,就得让他们多些生活体验,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才会鲜活具体,真情流露。我会经常鼓动家长周末带孩子去郊外去公园走走看看,陪着孩子一块打打球玩玩游戏,有条件假期带孩子去旅游,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会经常提供这样的信息,如小报童体验活动、文化园旧书交换会活动等,这比上什么作文培训班都强。
五、夯实基础,一课一得
听了我的介绍,老师们肯定会说:难道每天读点课外书就能考高分吗?那当然不是。考试的内容紧扣教材,课文中及语文园地中要求背默的句段要严格把关,对单元主题及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中心的理解要准确到位。对于生字词语和背诵部分,我是逐一落实,特别注意学生的补潜。试想一下,如果生字不过关,提笔即写错别字,那试卷上红叉叉还不遍地开花,四处扣分啊。每课的生字词是必须掌握的,这是一项保底工程。学生写错字、别字大多是因为形近字、同音字分辨不清,教学中我挑出这些字指导学生辨析识认,发现当天课堂生字书写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让他们提醒孩子在家复习时不要出错。每课的生字听写得满分的我都要大大地表扬,制成荣誉墙报在班级博客中公布,对于生字掌握不好的孩子,除了个别指导之外,我会发短信让家长知道,提醒他们督促孩子及时复习,正确书写。我校每节课只有35分钟,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我把《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作为案头工具书,牢牢把握本册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目标,按照我校一读二讲三练的课堂模式,精心设计读讲学练点,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精读得法,略读习法,一课一法,一课一得。在循序渐进的语文训练中,逐步习得语文能力,由一本教科书的学习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几百本优秀课外读物的主动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充分锻炼和提高,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校实施作业改革,1-4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每篇课文学完后,在学校当堂完成生字、练习册、小练笔等各项作业,发现学生错误即时面批指正,这样做到了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补潜更有成效。学生在校内掌握了当天所学知识,回家以复习预习为主,课外阅读的时间就充盈多了。当然,说到考试,每次考试前我们也会进行必要的考前强化训练,做上几套试卷,熟悉了解各种题型,指导相应的解题技巧。
总的来说,语文学习如慢火熬的浓烫,要重视积累(积累必要的语言、语文知识、方法,积淀思想等),打好基础,正如树木根深才能叶茂。三(1)班就像我的试一块实验林,我和孩子们都在好书的浸润中成长着,跟着名师的脚步走,每天接触到新的思想、尝试着新的做法,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我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每天总是期盼着新的发现。以上是我的点滴做法和感悟,谢谢大家的倾听,不到偏颇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