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19@365读《论中国经济》

(2023-11-15 09:00:48)
标签:

365

分类: 人生vs社会
花了一个多月读完了林毅夫的《论中国经济》,一本新结构经济学论文和演讲的汇编。收获与心得如下:
1. “新理论来自新的现象,我们要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就必须有能力直接观察现象,了解现象背后的因果逻辑,提出简单的逻辑体系来解释现象”。
那么多喧嚣尘上的中国经济奔溃论都没有成为现实,原因是这些论调的背后套用的逻辑和模型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模型。这就是经验主义犯的毛病,除了不盲目相信西方的“先进“理论外,中国人真的要自信,自信于我们的底蕴,智慧和韧性。
2. 关于”内生性“,这是个很重要的考量。”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量是成千上万的,有它的发展、产业结构、政治制度、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量,在这些变量中仅有几个被保留在理论模型中,其他的就被“舍象”而不论,成了这个理论的暗含前提。所以,任何理论都“内嵌”于产生这个理论的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结构当中“。
论文写作往往局限于几个变量,这是自然科学试验的方法,能得出一些规律,但是也局限于理想化的前提中。在现实世界中,变量可不会不动等着人来研究,所以综合性的评估内生因素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从家庭来看,内生性就像原生家庭的因素。
内生性会伴随一些”扭曲“,要”针对扭曲产生的原因,创造合适的条件以消除那些原因,然后才能水到渠成地去掉扭曲使结构恢复到最优“。听着很像root causes analysis。
3. 提出好问题!
李约瑟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在近现代之前能大幅领先其他文明,却无法在近现代维持领先地位?(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我们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判断)
林毅夫提出了如下问题:
一、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起源于中国?这是中国在与西方竞争中败北的起点
二、为什么中国在1978年之后能如此蓬勃发展?
三、为何中国在1978年之前不能有同等程度的经济表现?
四、在这段时间,其他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尝试从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他们的经济却出现了奔溃、停滞、危机不断,中国则保持了稳定和强劲的增长。为什么同样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同国家的经济表现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五、就像每枚硬币都有两面,每件事情也都有两面。中国为快速的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六、中国在未来是否还能维持快速增长,实现中国知识分子和李约瑟共同关心的中国的复兴?
4. 休克疗法是赌博,双轨渐进式的发展是”experimental thinking“的体现。
5. ”新时代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
二、中国从过去的站起来、富起来进入现在强起来的时代,而且比过于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认清主要矛盾(问题)是解决矛盾(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从个人到家庭到公司再到国家,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内涵不变,只是变量和范围变了。读史读国家发展读公司发展都是可以内应出个人的发展。
6. ”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是第一位的“
这个就像长版,是需要发挥和拿出去竞争的,认清了比较优势,不管是个人,公司还是国家,才是赢得竞争的法宝。
7. ”从现象出发,而非从理论模型或流行的研究方法出发“。这是我们的通病,遇到问题先去套用一些”套路“来做分析,而且有现成套路做背书,感觉也更有说服力。林毅夫指出:
”从现象出发,一定要把现象的来龙去脉、谁是这个现象的主要决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可动员的资源、不可绕过的限制条件等了解清楚,不能只看到表层,比如看到了国有企业效率低、出现了通货膨胀等,在未深入了解现象的内生性时,就去写模型,做实证了。其次,要吃透现象,把复杂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机制用最简单、最根本的经济学逻辑来解释...直觉...所谓经济学直觉,就是要一眼看穿是收入效应还是相对价格效应影响了决策者的选择,而不是一开始就谈理论模型。(HY: 第一性原理?), 养成讨论真实世界现象的分为,碰到同行或对这个现象可能有所了解的人,就把自己的看法讲给他们听,和他们讨论,知道自己的经济学直觉很清晰,所讲的故事别人挑不出逻辑的漏洞,根据自己构建的原因逻辑进行各种推论也和各种已知的事实不矛盾,才开始看文献,构建理论模型。在观察现象时多找人讨论是很重要的,因为其实内为学者做研究都是盲人摸象、雾里看花,只有多讨论,才能尽可能吃透现象,摸清背后谁是真正决策者,他面临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导致他的选择的收入/预算效应或者相对价格/替代效应是什么“
8.”秉持“常无”心态,就是不以任何现有的理论和经验来看现象,要自己吃透现象,自己把现象背后的因果逻辑相同...否则容易对号入座...回归对现象的本质和决定因素的探索。一分析三归纳:一分析就是根据事物的本质,以演绎的方式分析所要研究的现象谁是决策者,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可动员的资源,又面对什么不可逾越的限制条件,存在哪些可行的选择。三归纳:历史纵向归纳法、当代横向归纳法和多现象综合归纳法......要具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胸怀,平常多看、多想、多积累,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双耳不闻窗外事,也不能临时抱佛脚“
9.”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特色最关键之处,体现在我国作为发展经济体的发展阶段由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产业结构对金融结构的需求特色,以及我国作为转型经济体也必然存在的金融结构扭曲与短板的改革特色。我国作为收入水平中等偏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存在远离世界前沿的追赶型产业,也存在处于世界前沿的领先型产业,还有迅速接近世界前沿的弯道超车型产业,以及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转进型产业,并且也必须发展虽然目前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对国防和经济安全重要的战略性型产业..."(HY:就是金牛,瘦狗等公司产品及周期的分析,由此做出不同的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36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