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天天跟我聊天。
天天问:“妈妈,为什么有些事情你能做,我就不能呢?比如:你一只手就能端盘子,我为什么不能?”
我说:“妈妈是大人力气大,你还小,没那么大的力气,所以要两只手端。”
天天:“再比如,我为什么不能挣钱?”(我想,在天天心里,妈妈能做的天天也应该能做,不管是端盘子还是挣钱)
“你才四岁,长大有了工作就能挣钱了”
“那小孩儿为什么不能?”天天追问着。
这时我忽然想起,天天几个月大的时候就为杂志拍过照片,当时给过200元劳务费的。
于是我就说“天天也挣过200元钱的,你很小的时候帮杂志拍过照片。”
本以为天天会很自豪,可天天并不满足,继续问:“那为什么不是很多?”我还没回答,天天又说:“上次在姥姥家,姥姥给了我一些钱,爸爸也给了一些,妈妈也给了一些,有好多呢,那些钱都到哪儿了?”天天说的这些是过春节时大家给她的压岁钱,一共有2000多,对天天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产。呵呵。她可能还分不清自己挣钱和别人给钱的区别,所以说到挣钱就想起了这件事。
我说“那些钱妈妈帮你存在你的卡里了。”
天天:“那能拿出来一些吗?”
我问她:“天天想买什么东西吗?”
天天:“不是,我只想看看上面的毛爷爷。”
我说:“如果是这样,妈妈拿一张来给你看好了,每张钱都是一样的。”
天天想了想,“那么多钱都有毛爷爷,为什么都是他,为什么不只是一张上面有,别的上面有别人的照片呢?”(哇塞!这小妮子把人民币的票面当成公共汽车了,以为是个人就能上啊。)
我对天天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印在钱上的。”在她还没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时,我想先问她为什么想要挣钱,有了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天天,你怎么忽然想到挣钱啊?”
“对啊,我要是挣了钱,爸爸妈妈就有钱用,就不用再挣钱了。”尽管天天对如何挣钱几乎还一无所知,但我还是私下鄙视了一下自己。因为在问她的时候,我想到的答案是,天天肯定又想买什么东西了。可天天的回答却令我意外。
我接着问天天“要是你有了钱,最想买什么呢?”
“嗯~~~”天天一边想一边说“我想给丁丁买一个推车,就是扶手跟丁丁面对面的那种,这样就可以看到丁丁的脸了。上面还可以放玩具啊,水杯啊,很多东西的那种。”
本以为天天肯定是为自己买什么喜欢的东西呢,可天天的回答同样让我意外。于是我又鄙视了一下自己。天天有了钱最先想到的是为丁丁买一个推车。说实在的,这是我该想的问题。因为一直觉得推车用的时候很短,又花钱又占地方,所以每次都是抱着丁丁出去。天天看到而且记住了这件事,还把它作为自己有钱后要办的第一件事。
听了天天的回答后,我说:“那种推车的确不错,还是妈妈来买吧。”天天说:“那样我们就可以推着丁丁出去玩儿了。”
想想今天跟天天的对话,感觉四岁的天天很有大家风范,很自信且不自私。天天认为自己有责任挣钱,而且可以给爸妈用,于是才质疑“为什么不能挣钱”?甚至觉得每个人都可以和毛爷爷一样给人民币作形象代言。自信非同小可。有了钱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 这对四岁的孩子而言,真是难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