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夏味(五篇)

标签:
黄龙文艺散文方华 |
分类: 泥人随笔 |
夏味(五篇)
方华
夏日小苦
夏天,喜欢吃点“苦”。去菜市场买菜,总隔三差五带回一两种苦味。或是一把绿茵茵的水芹、或是两三根碧玉似的苦瓜、或是四五条青嫩嫩的丝瓜。芹菜爆炒,苦瓜凉拌,丝瓜打汤。看一家人食欲大开,大快朵颐,我这位“家庭主男”不亦乐乎。
天热人燥,食欲普遍降低,苦瓜、莴笋、丝瓜、莲子、芹菜、苔菜等苦味,就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卖座”食品。夏天多吃一些“苦”,能够起到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和清凉败火的作用。
许多人不喜欢吃“苦”。比如苦瓜,开始我是一点不沾的,但父亲爱吃,就偶尔买上两根,随父亲自拌自食。看父亲吃的津津有味,忍不住就尝尝,苦得皱眉。父亲说,浅尝反觉苦,多吃才得味。果不其然,满口咀嚼,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而再食其它菜肴,更觉滋味香浓。从此,爱上了那冰雕玉琢般的苦瓜。
民间有谚:“人讲苦瓜苦,我说苦瓜甜,甘苦任君择,不苦哪有甜。”你看,吃苦瓜还能吃出生活的哲理呢。
苦瓜还被誉为“君子菜”。就是与任何菜,比如鱼、肉等同煮同炒,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所以有人说苦瓜有“君子之德,君子之功”,有一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高风亮节”。你看,它是不是又像你我身边那些勤劳善良无私奉献的人们?
小时候,芹菜家里是不种的,沟畔塘边,野生的芹簇簇丛丛,也很少有人去采食。在田间劳作的母亲有时回家时顺带一把,在柴草烧的大锅里翻炒,那种带点苦味的清香满屋飘荡,现在回味,仍是口齿生津,嘴角流香。现在在菜市场买的芹菜,基本上是蔬菜大棚里培育,苦味淡了,香味也淡了。但与肉丝、干丝爆炒,也让一家人品出特殊的风味来。
味苦之物,一般都有明目清心,养血滋肝,润脾补肾等功效。味苦者性凉,其清热消暑之功效最显,因此,夏天主动吃点“苦”,何乐不为。
苦味还能吃出诗意来。
比如用味苦的绿豆、莲子、百合熬一锅汤,用蓝花碗盛着,看绿豆绽花沉底、莲子起起落落,且把百合幻成飘浮的舟子,想着南华帝子“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诗句,幽哉悠哉。若是搁几粒冰糖,放到冰箱里冷冻一下,那清凉的诗意便直落胸襟,好不快意。
酸甜苦辣咸五味中,人最怕的是吃苦。但中医理论曰“十苦九补”,“苦”最具有食补和药物功效,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也。而炎炎夏日,苦味食品也最具驱热降燥之能也。
明黄庭坚有诗云:“夏日小苦反成味”。你不如放开眉头,吃点苦,别有一番清凉在心头。
凉拌夏天
炎炎夏日,暑热难当,食欲降低的同时,人也变得慵懒。这时节,如动手做一些凉拌菜,既省却了烧煮之苦,也清凉了自己的舌尖与胃口。
夏天虽炎热,却也是各类蔬果扎推上市的季节,这为凉拌菜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凉拌菜不仅仅能有效补充微量营养素,使人精力充沛,缓解夏季的燥热,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识时令,安心境,让枯燥的日子丰富多彩。
夏日凉拌主角自然是黄瓜。拌黄瓜也是最简单的,切片,或直接拍碎,再拍上两个蒜瓣,拌上调料即可。如十分懒惰,将黄瓜切成段,蘸点酱就可食用。
凉拌莴笋也常见普通人家的餐桌。那切成丝状的莴笋晶莹翠绿,看着就让人有清爽之感,吃在口中,脆爽生津。
口味重的,可以在凉拌菜的佐料上下功夫。如在凉拌粉皮、凉拌海蜇中拌入麻辣油,在凉拌豆芽、凉拌土豆中多加入椒、姜、蒜片等调味的配料。
喜欢吃甜食,凉拌西红柿是最方便的。将西红柿切成片,撒上白糖即成。西红柿本身特有的微酸,和糖的甜味掺在一起,风味独特,清爽宜人。
夏天,新藕上市,特别的脆嫩,切成片,拌上白糖,也是特别的爽口。一块入口,仿佛嗅到了荷的清香。若是诗意之人,眼前怕会浮现那莲塘之中采莲的纤纤玉手呢。
苦瓜是夏日一道独特的风味,只是有许多人吃不了苦,不愿下箸。其实,苦瓜是清热解暑一个非常好的食材。将苦瓜一剖两半,去瓤洗净后切条,在沸水中烫一下放人凉开水中浸凉捞出,控净水分,放人精盐、酱油、豆瓣酱、蒜泥和熟油拌匀即可。凉拌后的苦瓜片,青翠如玉,温润剔透。夹一筷入口,初始苦,细嚼之,一丝清凉起自舌尖,再嚼,甜从苦中生,润嗓入腑。真是不吃一番苦,哪知苦中甜。你看,这凉拌苦瓜还寓含着人生的道理呢。
凉拌芹菜,也是夏日一道简单食谱。据中医理论,芹菜有甘凉清胃、涤热祛风、利咽喉、明目益气、补血健脾、止咳利尿、降压镇静等功效。但芹菜在热炒后功能大大降低,最好凉拌。拌芹菜时加入一点红椒丝、茶干丝,入口清脆而劲道,别有味道。
芫荽,其纯净的清香让人喜欢,被称作香菜。香菜有散热解表、开胃消食等功效,为降热解暑之佳蔬。香菜尤其适合做凉拌菜的配菜,如香菜拌豆腐、香菜拌木耳、香菜拌海带丝等等,是既增色又增味呢。
现在,西式的凉拌——沙拉,也在一些家庭的餐桌上见到。制作沙拉,最关键的就是沙拉酱。不过现在大可省略这道工序,因为超市里就可买到现成的。沙拉酱分两种,甜的和咸的。甜的适宜于水果沙拉,咸的适用于蔬菜沙拉。将苹果、梨子、西瓜、香蕉等尽可能多的水果切成丁,将黄瓜、土豆、包菜、胡萝卜、洋葱、生菜等蔬菜切成片,拌上沙拉酱,一盘沙拉就大功告成。新鲜脆嫩的沙拉拼盘,宛如一幅抽象的水彩,勺叉未动,先已是赏心悦目。
凉拌,是生活的一种简约方式,删繁就简,还日子以原味与新鲜。凉拌,是一种随性的生活,瓜果蔬菜,任我组合,拌出创意无限。凉拌,是一种美丽心境,拌出多彩生活,拌出清爽夏日。
风味西瓜皮
炎炎夏日,人们喜欢吃西瓜来解暑。吃完了红红的西瓜瓤,西瓜皮也就随手扔了,这实在有点可惜。其实,用西瓜皮做菜是很有特色的,且兼有清热去暑的作用呢。
小时候,曾见母亲将西瓜皮削去红瓤和青皮,切成片状或条状,洗净,用盐水腌泡。一段时间后,从坛中掏出,已是淡黄透明的颜色,如玉块一般。吃在嘴里,脆中带酸,用它喝稀饭或是佐餐,特别的爽口。
记得有一次,乡下亲戚一下送来十几只西瓜,吃剩的西瓜皮很多。母亲就将瓜皮切成丝,用盐腌拌后,沥干水分,放在烈日下铺开暴晒。西瓜丝晒成干,母亲就用物件盛起。等吃时,用开水浸泡后,淋上麻油,特别的香脆有嚼头。这样的西瓜干丝,一直可以盛放着吃到来年。
几十年前,日子过得比较贫乏。母亲的西瓜皮入菜,也是给拮据的生活一种调剂。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极少有人家还愁吃喝。不过,在大荤之余,偶用西瓜皮入菜,不但调剂胃口,也是一种生活乐趣。
西瓜皮最简单的做法是凉拌。将西瓜皮洗净,刨掉表皮后切片或丝,用盐腌片刻后挤干水分,再把拍碎的蒜撒上。将适量的花椒、干辣用油炸出香味后,加入适量鸡精、醋浇入,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藏一下。一盘脆辣且清凉凉拌西瓜皮就大功告成了。
爆炒西瓜皮也是很方便的一道菜。制作方法是将西瓜去瓤削绿皮,切成细丝。入锅爆炒,佐以盐、酱油、食糖、味精,配少许辣椒,即可食用。特点是清脆带辣,是夏日开胃佳品。当然,喜欢辣的朋友可以将辣椒多放一些。
生活的乐趣在于寻找,舌尖上的感觉在于创意。一次去朋友家用餐,见其将西瓜皮切块煲了一盆排骨汤。食之,西瓜丁软嫩,排骨汤清爽,别有风味。
也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她曾试着把西瓜皮做在沙拉里,结果是意想不到的好,特别是洋葱和西瓜皮的搭配。她比方说,我们常常遇到一些看上去不般配的夫妻,却过着幸福的生活,其实是他们的性格爱好人生观等等有着共鸣或互补。就好象西瓜皮和洋葱觉得不搭配,其实是有共性的,它们都有甜的味道,都很脆,但是洋葱的辣味给西瓜皮的脆甜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我也曾尝试着用西瓜皮去烧肉。将洗削干净的西瓜皮切成火柴盒大小块状,待正常烧煮的五花肉熟透后放入,再等瓜皮变软后即可调味出锅。品尝自己创意的这道菜,瓜皮的滋味已远远盛过五花肉了。
中医称西瓜皮为西瓜翠衣,记述其“能化热除烦,去风利湿。”“清透暑热,养胃津。”在夏日里将西瓜皮“废物利用”,美口舌的同时,又清凉了一份心情,何乐不为也。
朵颐小龙虾
月升星朗,夜色阑珊,三两朋友相约,坐在街边或是巷口的大排档上,一盘红彤彤的的小龙虾,一扎清爽的啤酒,谈天说地,家长里短,不也乐乎。
小龙虾一般都是麻辣口味,摊主加入各种香料、调料烧制而成。几只龙虾入口,往往是满头大汗,食者却仍虾不离手,大快朵颐。待盘尽酒干,吮指留香。此时感觉晚风徐起,真是浑身通泰。
啖龙虾,已成多地时尚。而夏日,正是龙虾肥硕之时。这时节,若邀一两知己,出城廓,去乡下,寻一瓜藤攀缠、绿荫清凉的农家酒肆,一大盘肥美的龙虾,几小蝶清爽的小炒或凉拌,一手持鳌,一手把盅,观乡野风情,话人间桑麻,真是绝美享受。此时啖龙虾,最宜佐白酒。酒酣耳热之时,席间若有一两文朋诗友吟诵咏唱,实乃人生诗意。
在我童年时,我的家乡即有龙虾。那时,根本就没人吃它,更别说拿它当美食。偶见沟边田间有爬动,往往被乡人一锹拍死。因为小龙虾的打洞能力特别强,有的洞穴能有一米多深,会毁了堤埂。
也有人顺手捡回几只,让家中的孩子用纳鞋底的棉线拴着,当玩物。
记得一个夏日的暴雨过后,和小朋小友在田间玩耍,见田埂上爬上许多龙虾,便脱下小褂,快活地捡了十几只回家。放在澡盆中,一会儿挑逗它们互相之间打架,一会又用线栓起,拖着在地上爬行。等玩腻了,忽然想起同样有两只大鳌夹的螃蟹可以吃,这虾也应该可以吃。于是,跟在外婆身后哼哼,要吃这龙虾。
拗不过我的吵嚷纠缠,外婆只得将十几只龙虾清洗干净,像曾经给我炸小石蟹吃一般,裹上薄薄的用盐水和成的面糊,一只一只下到油锅里煎炸。炸好的龙虾,壳酥肉嫩,香鲜满口,非常好吃。特别是那两只大鳌夹,酥酥脆脆的,嚼在嘴中,真正香过外婆爱吃的油炸麻花。
几十年过去了,小龙虾已成餐桌上的大众美食。只是,从未吃到过外婆那样做法的油炸龙虾。偶有念头,想着要是开个小食坊,做个“外婆牌”油炸龙虾,怕是生意不错呢。
去过北京的吃货,自然还记得簋街晚上那一盘盘油光红润的“麻小”。但说起小龙虾,吃货们当会想到盱眙这个地方。盱眙的小龙虾有味甲天下之说。
盱眙龙虾有烧制与炸制之分,其炸制与我记忆中的“外婆牌”大不相同。只是将洗好的龙虾氽入油中,炸至红色捞出。随后另锅放入适量的菜籽油烧热,放入蒜瓣、生姜、葱、川椒、辣椒粉、胡椒粉等爆炒至见红油,再加入高汤和调料烧煮。
烹制成的小龙虾大都辣味很重,常见不善辣味的人辣得噘嘴直嘘嘘。而吃货们说,吃小龙虾,要的就是那份鲜辣,不辣就不够味儿。
炎炎夏日,一盘小龙虾,两三盅老酒,聚三朋四友,嘬虾吮指间,真惬意享受,快慰人生也。
荷味沁芳
荷花绽放,莲蓬初结,是赏荷的好时光,也是品荷的好时节。
唐柳宗元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圩人。”荷花美食,最简单的当是荷包饭。小时候在乡下,屋前就有一口荷塘。炎炎夏日,人无食欲,母亲就在塘中折一两张青绿的荷叶,洗净,铺放在蒸笼底,将顺手采回的芡实、莲子、野菱角等拌入淘尽的米中倒入蒸笼,捂上盖,大火蒸煮。不一会,便满屋飘散着荷的清香。蒸好的荷包饭粒粒晶莹剔透,清香松软,即便没有一口菜,我也能一口气吃个两大碗。
荷茎,也是一份美味。见母亲将圆圆的茎竿切成条,配上辣椒丝,在大锅中用猛火翻炒,只需撒上一点盐,吃在口中便质感清脆,味道鲜美。更多的,母亲是将荷茎切成段,用盐腌制起来,等吃稀饭时从坛中掏出一点,开胃佐餐。那脆嫩的荷茎咬在口中,有时还茎断丝连的。
莲子粥自然是常吃的。母亲会一一剔除新鲜莲子里的莲心,这样,煮出的粥中就没有了苦涩味。新打出的早稻米中,母亲还会放上一把糯米,让煮出的莲子粥粘稠,更具清香。
难得吃上几次的是莲子绿豆汤,只是在大暑的日子里才见母亲熬炖。那放在清凉的井水里凉透了的新鲜莲子绿豆汤,喝在嘴里,那自然的清香,至今咂舌回味,不是现在的任何一种时尚饮料可以比拟。
在我幼时,稻田里很少用农药化肥,秧苗下便经常能捉到鲫鱼、黄鳝、泥鳅等。有时,母亲会用荷叶作底,铺上糯米,蒸鲫鱼。蒸熟的糯米鲫鱼,鱼肉鲜嫩又浸入荷叶淡淡的香气,糯米粘弹劲道,食之难忘。
夏末秋初,新藕上市。藕的吃法很多,清炒、红绕、凉拌、蒸煮。最喜欢的吃法还是母亲的煮藕。藕眼里被母亲用筷子塞满花生米、红豆、糯米,放入铞中慢慢地煨。半天下来,藕软米烂汤浓。盛入碗中,再拌入一点白糖,真是香甜异常。据说,此吃法最适宜身弱体虚者,也是母亲晚年的最爱。
荷不但色、香、味俱佳,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效:莲子养心益肾补肝,莲藕清热健脾益血,莲梗清淤清热解暑,莲叶消暑去湿清燥……由此,现代人将荷入肴也翻出一些新花样来。
曾在一茶楼喝过荷花茶。见茶博士将洗净的荷花瓣和绿茶一起,放入壶中冲泡,几分钟后即可饮用。轻啜一口荷花茶,淡香袅绕,唇齿留香。茶过三巡,便觉馥郁满腹。
据说,也有餐馆将荷花花瓣脆炸,用绵白糖或椒盐蘸着吃。可惜没有亲口尝过,不知味道如何?
那次去杭州,本来要吃用荷叶和泥土包裹烘烤的叫花鸡,店伙计却极力推荐一款荷叶鸡。具其介绍,比起叫花鸡,荷叶鸡做法简洁些——将童子鸡用花椒等配料腌制,裹上荷叶上笼蒸熏,蒸熟的鸡切块,淋上蒸制时的汤水。尝之,鸡肉鲜嫩,清淡的荷香飘散,令人食欲大开。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乘碧叶连天,荷花映日,赏景之时,请莫忘尽情享受荷之美味,让我们的眼界、味觉和心灵,都充分享受这荷的清凉和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