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乡音袅袅

(2021-07-08 09:59:44)
标签:

巢湖晨刊

马骏斐

分类: 泥人随笔
【随笔】乡音袅袅

乡音袅袅

马骏斐

 

“曾记得我的蔡郎哥哥来到奴的店口,肩背着小包裹手拿雨伞,我的蔡郎冤家哥哥口叫投啊宿。奴家曾在店房里招招手,蔡郎哥背包裹走进奴的店里头。”漫步在三河古镇的街巷中,一种特别的戏曲唱腔袅袅入耳。这是一种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地方戏——庐剧,唱词来自曾在江淮大地传唱的经典剧目《小辞店》。

三河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地方剧种庐剧的发源地,素有“庐剧之乡”的美誉。《小辞店》就是以旧日三河镇上开客店的一胡姓女子为原型而创作的。

庐剧,旧称“倒七戏”,也有人称“小倒戏”,是在民歌、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门歌等唱腔发展而成的。清代后期,逐渐从三河古镇流传开,盛行于安徽境内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其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表演朴素而活泼,简单而真实,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清朝光绪22年(1896年),庐州人李鸿章以大清国钦差大臣的身份带领使团出使俄国,参加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按照当时的外交惯例,在欢迎仪式上都要演奏国歌。参加仪式的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歌,而唯独大清没有国歌。大清使团非常着急,找李鸿章商量对策。李鸿章灵机一动,随口哼唱一段合肥家乡的“小倒戏”曲调,配以歌词、古曲,命人立刻记下谱子,命名为《黄龙曲》,作为大清国的国歌带到了俄国,倒也不输风采。

作为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之一的庐剧,建国后,也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推崇,出现过一度辉煌,与黄梅戏齐名。改革开放后,庐剧又曾出现过一段繁荣鼎盛期。

庐剧唱腔自三河形成并流传开后,因地域不同,在安徽形成了以六安、芜湖和合肥为中心的上、中、下三路,即三个流派。由于它的流行区域是在皖中古庐州一带,19553月,经省委宣传部批准,“倒七戏”正式更名为“庐剧”。庐剧的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大类。主调有“二凉”、“三七”、“寒腔”、“神调”、“老生调”、“老旦调”、“丑调”等,是演唱本戏和折子戏的主要唱腔,也是表现不同行当的专用调,擅长叙事抒情,缠绵动人。花调是小戏的固定曲调,多为民间小调,轻松明快,用于演唱生活小戏。唱腔的特点是:不断用假声演唱,称“小嗓子”;演唱中邦腔哈台,即演唱到一定时候由场上和场后演员齐声帮唱,其声高亢,借以烘托剧情,鸡染气氛;庐剧的每一行当,都有一至几个特有的唱腔,别的行当则不能用。

庐剧传统剧目有200余个,分本戏、折子戏和花腔小戏。本戏,包括连台剧,以公案、爱情及家庭悲欢离合为主要内容,如《小辞店》、《秦雪梅》、《休丁香》等。折子戏多为从本戏中抽出具有独立性的精彩部分,如《花园扎枪》、《打芦花》等。花腔小戏则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以及部分闹剧和讽刺喜剧,如《讨学钱》、《借罗衣》等。《借罗衣》还搬上了银幕,涌现出王本银、丁玉兰、武克英、孙邦栋、鲍志远、李道周等知名演员。

其中本戏《小辞店》剧情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三河镇,被演绎成传唱江淮的经典剧目。

《小辞店》说的是青年商人蔡鸣凤外出做生意,住在柳凤英开的店中。柳凤英的丈夫是个赌棍,整日赌场鬼混,不顾家庭。柳凤英对丈夫极不满意,却与忠厚老实的顾客蔡鸣凤感情相投,二人产生了爱情。但蔡鸣凤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分别之时,二人悲痛欲绝。剧中在柳凤英得知蔡鸣凤家中还有妻子,而且决意辞店回家,分别之际,柳凤英用曲折哀婉的三百二十句唱腔表现了人物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绪,演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

分别之后,蔡鸣凤被其妻朱莲与其妻情夫陈大雷所害,两人反而栽赃柳风英害死蔡鸣凤,收受贿赂的贪官将柳风英流放,路经蔡鸣凤之墓,殉情而亡。

因为反映婚外情,这个戏曾在一些特别的时期遭到禁演。

在三河镇小南河东岸,有一飞檐峭壁的古戏台——万年台。旧日,这里经常有一个个民间剧团在此上演小倒戏,四乡八里的乡亲云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现在,古戏台重建,万年台上那熟悉的乡音再度氤氲袅绕在古镇的上空。

“三河街实在好水秀波柔,水码头出美女难舍难丢……”旧曲新词在戏台上唱响,古老的庐剧在三河传承、发展,也为古镇添彩增韵。


发:2021.7.8《巢湖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