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图】姚兴抗金战尉桥

(2018-12-26 09:43:00)
标签:

巢湖晨刊

马骏斐

分类: 人文巢湖
【文/图】姚兴抗金战尉桥

姚兴抗金战尉桥

/图  马骏斐

尉桥村地处巢湖市夏阁东北与含山县仙踪镇姚庙交界北与八字口交界西与龙泉交界,村周边多丘陵山冈,是一交通要冲。

尉桥一带,曾是宋代姚兴父子抗金的战场,至今流传着姚兴战死尉桥的故事。

公元1161年(宋绍兴三十一年),这里上演过一场悲壮的战事。

是年,金主完颜亮举20万南侵,铁骑直抵江淮。

当时江淮制置使刘锜命淮西守将王权迎战,结果贪生怕死的王权迟迟不敢到前线,直到完颜亮攻陷军事重镇寿春,才不得已入驻庐州。而王权的前锋正是兵马副都监姚兴。这个姚兴和抗金名将岳飞是老乡,都是河南相州人。他接令后率部飞速向庐州挺进,在庐州定林铺(今合肥北乡一带)遇敌先头部队,一战而胜,并且生擒了敌首领“鹘杀虎”。

不过,金兵大批部队还是强势推进,而阳奉阴违的王权命令姚兴出战迎敌的同时,自己慌忙撤。

在十万金兵的金戈铁马面前,姚兴所部的三千将士毫无惧色,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一路自庐州战至今巢北黄山脚下

当时,姚兴自己17岁的儿子带领的将士仅剩下500余骑而此时王权躲避在其东不远的仙踪山上,拥兵自卫,全然没有援助姚兴之意。

在巢北黄山南麓展开的这场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十分惨烈姚兴凭着险要的山势,几百精兵竟杀得金兵寸步难行,把金兵阻挡在黄山八字口。

因众寡悬殊,金兵又发现姚兴没有援兵,攻势越加凶猛,并用重兵将姚兴父子从中隔开,使其首尾不能相顾,逼迫姚兴孤军作战。姚兴虽力单,仍英勇杀敌,骁勇异常,金兵终无奈何。于是金兵用计在一座山上伪设宋朝援兵营帐,引姚兴杀向“宋营”。等姚兴一进营帐,方知受骗,便跃马上前砍断“宋”字旗杆,以避免众兵相继误陷。此山,后来就被人叫作“倒旗山”,现在附近的行政村就叫旗山行政村。姚兴在重重围兵中又一连斩敌数将,自己也被金兵刺中腹部。他咬牙盘肠于腹,继续拼杀,直至阵亡。

人感叹“有如姚兴者十辈,吾属敢前乎?”

传说姚兴死后,尸首僵坐马背,如同一尊铁打金刚。他的战马向西奋力狂奔,冲破重围。当它奔到一座桥上,迎面遇见主人的儿子带着仅剩的几十骑疾奔而来,此马立刻前蹄腾空,对天长啸。公子不知父亲已战死,慌忙下马叩拜父亲,却久久不见动静。抬头细看,发现父亲血染征袍,双目怒睁,方知父亲已故。他跪地哭泣许久,愤然说道:“父亲,孩儿一定要收复失去的疆土,为您报仇!”话音刚落,只见姚兴尸体缓缓从马上倒下,双目也合闭起来。这座桥因而被后人叫作“遇子桥”。因古音字“遇”“尉”同音,民间渐误称“尉子桥”。此是尉桥之名的由来。

后来,孝宗皇帝赵昚知道姚兴爱国抗金情况,追赠观察使”之封,并赏银万两为他在墓旁建了一座大庙,并亲笔题了“旌忠”二字的大匾,此庙名为姚兴庙。百姓们也称为姚王庙。自此,人们每月初一、十五和姚兴遇难的日子恰好是重阳节来这里烧香、集会,渐渐形成了一个集镇——姚庙集。姚庙约于1958年拆毁,但与尉桥相连的姚庙集依然存在,至今已有八百多年了

姚兴父子的抗金事迹和爱国情怀在民间广为传颂。宋开禧元年宁宗皇帝又追谥姚兴“忠毅”,称他为“中兴之将”。

元代人祝诚在所著《莲堂诗话》中还提及:金主亮南渡江,宋将姚兴拒于尉子桥,力屈而死。亮作诗哀之。据说,完颜亮多年后忆及这场战事,竟感叹对手姚兴的英勇忠贞,写下《哀姚兴》诗曰“独领将军将姓姚,一心忠孝为南朝。元戎若解征兵援,未必将军死尉桥。

时光斗转,沧海桑田。八百余年来,尉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古战场如今成繁华的集市,曾经血染的土地成桑田美池。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更给尉桥带来无限生机,焕发迷人的魅力。

      发:2018.12.26《巢湖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