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冬日慢(外三篇)
标签:
黄海文学方华散文 |
分类: 泥人随笔 |
冬日慢(外三篇)
方华
闹钟在床头无数次地响,才从睡梦中伸出一只手,让它停止吵闹。身子又往热乎乎的被筒里缩了缩,继续捂自己的黄梁。
冬天是个适合做梦的日子。难得一日闲,把冬关在窗外,把身子交给床,把心情留给慵懒。不等太阳在对面的楼顶伸酸了脖子,是绝不会套上厚厚的伪装,发什么时光如梭、人生短暂的感叹的。
把煤气扭到文火,慢慢地煎两只鸡蛋,直到把日子烤成金黄。泡一杯绿茶,看岁月沉沉浮浮,心情也在一片氤氲中打开它的嫩芽。双手捧住杯子,冬天的暖意便从十指传到心底。
坐到阳台,在阳光下读天下新闻,或是翻开一本杂志,拣一些简短清新的散文,从中感受阳光般的心语。最适合读诗,在长长短短分行的文字间观哲思的火焰,用燃烧的字词取暖。
冬深处,正是岁末年初。打开信箱,如果有信来,必是亲切的问候。只言片语,是冬天的另一种温暖。就想起曾经的日子、曾经的快乐,一些面容就在记忆里清晰、鲜艳,像窗台上的那枝梅,绽放在苍茫中。
天不雪,却有踏雪寻梅的情致。于是铺开纸笔,以文字勾勒梅的风骨、雪的情韵,胸中诗意盎然,不闻窗外寒风凛冽、树晃枝摇。等平仄落韵、推敲成章,舒背展腰、抚手吟咏间,已暮近日斜。
在暖暖的灯光下,温一壶老酒,就着妻儿的说笑,浅酌慢饮,一个闲散的冬日入嗓入腑,醇香浓郁。
寒冬读
天一冷,便缩首畏脚的,闲下来,也不愿出门。隅居室内,却正是读书的好时光。
将房间整理清洁,关上门窗,冬日的枯燥和尘世的喧嚣也好似被隔在了屋外。泡一杯酽茶在案头,袅袅氤氲里取出那些买了或近或久、却一直寂寞地躺在书柜里的典册,捧到手上,立感无比的亲近与温暖。
读些什么却不十分在意,只要读得入味,管它是天文地理还是文史思哲,即便是段子典故,也给这枯淡的时光增添一份情趣。相对来说,更喜欢读一些人生况味或亲情类的文章,文字中散发的温馨如身边的那杯茶水,暖暖的润嗓清心。
私自感觉,宋词是最不适宜在寒冷的日子诵读的文字,太多的凄凄切切惨惨淡淡,让入了冬的心境儿徒增了几分寒意。
也无所谓读得是快是慢。或懒散地偎在沙发,或慵怠地躺在床头,有一节没一节地读着,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好比那闲居山野之人,斜倚几前,有一口没一口地泯着一盅香茗,不是为了解那渴儿,而是品那一份悠然。及至迷了情节,入了道儿,便已目不释卷,忘了身外。即便是屋外冰寒陡峭、狂风怒号,也是充耳不闻了。
也有读到乏味的,比如板着脸孔说教或教条之类,也不上心烦恼,随手扔到一边,如窗外的寒风将凋败的残叶随意吹向路边一般。起身,啜口清茶,或是给杯中续点水儿,将暖暖的杯子握在掌中,瞭一眼窗外的风景,或是呆呆的发一回愣儿。然后,重换一卷在手,把闲散的冬日再交给那散发墨香的文字。
寒意裹足,朋友间也很少走动,这给阅读腾出了大片的空白。冬日读书,也最怕有人打搅。即便是几下轻微的敲门声,也让在文字中沉淀下来的心陡然一惊,从忘了冷暖的世界回到炎凉的世态。
金圣叹说:“雪夜闭门读禁书,不亦快哉。”禁书不禁书的到无所谓,要的是那闭门读书的惬意儿。
慵懒的冬日时光在文字间流淌时,也不愿开伙。一杯暖茶,几片点心,伴书香入腹,有滋有味,且慰心慰腑。等日暮西沉,书页黯淡,便掌灯夜读,那柔柔的灯光,凭添一份温馨。
及至夜寒彻骨,便钻入被窝,背依高枕,继续沉溺那不能释手的情节与情怀。只等那方块的文字,在迷蒙的眼中幻成春水里游动的蝌蚪,便偎书入眠。
雪之柬
天寒,满目衰败萧条。闭门索居的日子,听窗外风高怒号,甚觉生活的枯谈。天色昏暗时,隐隐听见有人说:快要下雪了。忽然想起白居易的小令《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无聊的心境里顿时诗意盈漫。
一千几百年前,那位自号乐天的诗人,或许正和我一般枯坐屋内,或许也正是北风呼啸,暮色苍茫,可乐观的诗人与我的心境却是不一般的。他遣人送给好友刘十九一张便条,说:我已备好了新酿的米酒,红泥做的小火炉也架起了木炭,天晚快要下雪了,你能来和我同饮一杯吗?如此的情趣人生,那位刘兄能不如约而至?
两相对比,顿觉自己生活的寡淡无趣。多年来,也喜欢涂鸦一些分行的文字,与白乐天之流当是天壤之别,但也自诩“诗意人生”。在这样一个“晚来天欲雪”的时刻,一首小令就令我自惭形秽。原来,生活中的诗意,在于心境啊。
想起一位笔名叫“夏雪”的诗友。
年轻时,同城一些做着文学梦的朋友喜欢在一起聚聚,谈诗论文,切磋交流。那日,天将雪,说到“夏雪”与“下雪”谐音,夏雪便慨然相约:“为了这场雪,我来做个东。而且,每年第一场飘扬的雪花就是我发出的请柬!”自此,每年的第一场雪,我和同城几个“臭名昭著”的骚人都不约而至,踏雪奔向夏雪的窝居,围炉谈诗、对酒当歌,一时成为圈内的一段佳话。
时光流转间,也不知这样一场诗意的约会是何时解散的。反思自己的爽约,无外乎是在忙忙碌碌的奔波中,渐渐淡忘了还有一场诗意的约定。不知在这将雪的时刻,还有几位当年的文友能忆起屋外雪花飞扬、屋内诗意飞扬的情景?那做东的主人还在吟咏“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吗?
不是生活中缺少诗意,而是喧嚣的日子渐渐磨砺了我们曾经敏感的心。在日复一日的打拼与竞争中,多少人生中的诗意萎缩在心隅,落满尘埃。
天欲雪,这雪会下下来吗?忽然如此的渴盼一场雪,渴盼一场诗意之约。
冬看山
厚厚的棉装上身以后,人便变得慵懒,缩手缩脚的心境下,日子有些沉重了。于是,在雪后放晴的日子,决定去看山。
出城,远远地,就看见了山的身影。未及融化的积雪,把山装扮成一位白发皂衣的禅者,盘腿打坐在浩浩天地间,似在等那朝拜的凡心。
冬日的山是裸露的,山石嶙峋,峰峦瘦削,却又似一位诗人的风骨。
入山,不见一位游客的身影,有一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蕴。偶惊起一群在草丛中觅食的麻雀,叽叽喳喳掠过苍茫的天空,更添山之静幽。
冬之山是沉默的。草枯叶零,繁华落尽,霜雪掩没足音,季节删繁就简。他有点像我们历尽沧桑的父辈,把岁月刻在额头,把坎坷装在胸中,以睿智的目光,散淡的心怀,平静地看待世界。
冬之山却又是不寂寞的。石隙中涌出的涓涓细流,不会因为寒冷而冻结她的歌喉,在她清澈的旋律边,一脉绿意潺潺而婉转。风过林,忽轻柔如绸,忽猛烈如啸,而遒劲的枝杈就在蓝天的映衬下忽疾或舒地挥舞,宛如一幅笔锋犀利力透纸背的书法。
冬之山也是不单调的。放眼对面的山梁,有枫栌未及飘零,一树火红,似要点燃满山坡的激情。不远处的樟林还是墨绿一片,雪后清新的空气,送来特别的香馨。最喜身边枯败的菊丛,还有三两枝黄花傲雪怒放,似几朵噗噗跳动的火苗,暖了我胸中的一腔诗情。驻足菊旁,似乎听到她们的喘息声,这些娇嫩却不乏坚韧的女子般的花朵,她们是在坚持着、奔跑着,要将一团暖暖的心香,交给那含苞等待的梅吗?
攀介而上,援径而至山北,在山之涧,有残雪深厚,冰凝霜结,似在告诉我,一场风雪曾经的肆虐与苦寒。
而山无语,山只把他宽阔的胸襟敞开,让我一步步地深入,一步步地参悟。
世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冬日之山,却分明以仁者之怀,启智着之心。
回身俯瞰,一座寺院正在山坳处。耳畔传来悠扬的梵音,是冬之禅语?山之禅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