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峏山掠影

标签:
巢湖发布方华 |
分类: 泥人影像 |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峏山掠影
文/图
峏山位于巢湖市柘皋镇南,东依柘皋河,属典型的丘陵地貌。
峏山之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因其山形似“而”,缘形得名。一说是谐音“儿山”, 源于巢湖“陷巢州”的神话传说,与巢湖之中的姥山相应。而千万年前,巢湖的水域广阔,至现柘皋镇边,峏山确是巢湖水中的一座岛。另一种说法,是因山中多栗树得名。康熙《巢县志》即记:“峏山……又作栭山,因山出小栗也。”栭,一种小栗子树,巢湖人称为“毛栗子”。“栭山”而为“峏山”,概为口讹。
峏山一带地貌,因为远古曾是泽地,故丘陵与圩田交替,真正沧海桑田。丘陵,少雨成旱;圩田,多雨成涝。因而峏山百姓对神话中主水的“龙”尤为敬畏。这在当地小白龙的传说上最为体现。
相传很久以前,峏山上有一条白蛇在洞中修炼,最后得道变成小白龙。白蛇成龙之日,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随着一声惊天巨响,小白龙破土腾空而去。这条小白龙还常回娘家,可每次回来,总是风雨呼啸,墙倒屋摧。故当地有句歇后语:“峏山小白龙——出门就闯祸。”
上世纪三十年代,因发现有狼群藏身白龙洞内,伤害到人畜,村民遂将洞口用石块堵死。上世纪中期,发现堵石松陷,有隙可进,又再次堵洞。现今龙洞堵石又已坍塌,只是无人进入。据说洞内曲折回廊,钟乳奇绝,但至今未被探明开发。
峏山一带,丘陵起伏,河流蜿蜒,不仅风光秀丽,也是人类耕居生存之佳地。
春秋时期,与东皋公协助伍子胥过昭关的皇甫讷,即隐居于此。
而峏山杨氏妇科作为安徽三大中医妇科流派之一,至今已传承 600余年,历 20余代,代不乏人。因杨氏家族在中医妇科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鲜明的用药特色,而在安徽中医妇科界享有盛誉。
峏山草木葳蕤,不乏古树名木,其中一棵银杏树有五六百年历史,解放前还曾被作为民航导航树。
秋日,峏山匆匆一行,留下影迹。
(发2016.11.2《巢湖发布》头条)

1、远眺峏山,斜川丘陵。而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