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阳日报》2016.9.24欣赏并解读拙诗《秋分》
链接:http://fydaily.fynews.com.cn/html/2016-09/24/content_3_2.htm
听一首诗
天气是真正的凉了。
清晨外出,凉意像山间的溪水一样漫过身体,漫过草叶,漫过秋虫的奏鸣。
在南方,秋分日的到来宣示秋天正式来临了,而其实,秋的脚步早已悄悄走过了数十天了,秋分只是秋季的90天当中,那个中间点。
这样的时刻,最好诗歌喜欢黄叶,歌颂喜欢秋风,喜悦与忧伤自由生长。
吕敏说,遇上一首好诗,是一种缘分。她喜欢这首诗里,词语有草木的味道,而蟋蟀、蚱蜢、山坡、镰刀、棉花、露珠、阳光、月色、炊烟、雁群让她仿佛置身于秋天的田野中,那些小忧伤,在晚风中被悄悄地吹淡,变得温暖。
静静地读着这首诗,像露珠悄悄滴落,如秋风轻轻吹拂,吕敏说,她忽然很想去大自然呼吸,像百草一样简单快乐。
吕敏爱好朗诵和讲故事,经常带着孩子参加一些朗诵活动,就像一只“蚱蜢在草尖上来回丈量”,而简单快乐的心不会迷失“尺度和方向”,并且,从中倾听生长与收获的声音。
(寿光晓/文)
链接
秋分
作者:方华
分开茂盛的季节
一只蟋蟀
正把秋歌从激情唱到委婉
蚱蜢在草尖上来回丈量
斑斓的山坡
让它迷失了尺度和方向
一把镰刀分开了生长与收获
一朵棉花分开了寒冷与温暖
一滴露珠里
谁能分清感恩与忧伤
分开阳光
一双落满风尘的步履
走在回家的路上
分开月色
我们看见亲情的火焰
燃烧在灶膛
一缕炊烟分开苍茫
南飞的雁群找到了永恒的故乡
诗说
如果一首诗真的存在一个诗眼的话,那么《秋分》这首诗的诗眼无疑是一个“分”字。“分开茂盛的季节”,起句,或者说第一个字,就是“分”,读者不禁要问,季节何以要被分开?分开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一只蟋蟀,“从激情唱到委婉”,这不仅是直观的描摹,更是对秋分这个节气的内在蕴含的准确揭示。喧嚣的、激情的、盛大的夏日早已远去,秋天也已经过半。就像人生来到了中年,有一点点“斑斓”,有一点点“迷失”,有“生长与收获”,也有“寒冷与温暖”。但更多的,是“感恩和忧伤”。从结构上看,“分”这个诗眼也贯穿了始终,巧妙的串联起整个的情感脉络。读这首诗,会让人想起里尔克写秋日的诗句:“主啊,是时候了!”同样有一种淡淡的迷惘和忧伤,同样有一种深切的感恩和赞美。当然,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里尔克的谈话对象是“主”,是上帝的影子在为万物定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遐思的漫步者的形象。而《秋分》这首诗显然没有这样一个超越性的宗教背景。诗人更多的是对劳动、对故乡、对亲情的赞美。当“一缕炊烟分开苍茫”,大雁开始南飞,为着心灵中那个“永恒的故乡”。这个“永恒的故乡”,自然跟里尔克的故乡也是完全不同的诗写对象。
(海边卡夫卡/解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