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图】濡须口怀古

(2016-07-05 13:21:50)
标签:

市场星报

方华

分类: 泥人随笔

【文/图】濡须口怀古【文/图】濡须口怀古

濡须河口怀古

 

/  方华

 

裕溪河,自巢湖闸开始,向东南蜿蜒而去,经巢湖市的银屏、含山县的东关、和县的雍镇,于裕溪口注入长江,全长60多公里。

裕溪河古称濡须水。据传,远古时,濡须河水至巢湖东南三十里的濡须山、七宝山处受阻,大禹治水时凿山而通,故后人称河东之山为东关、河西的七宝山为西关,濡须水至此称濡须口(也称濡须坞

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即记:濡须水出巢湖,东流经濡须山、七宝山之间,两山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流,至为险阻,即东关口也。濡须水出关口,东流注于江。相传夏禹所凿。

因濡须口地势险要,古来为兵家必争。据经传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两国就曾在濡须水流域展开过大大小小几十次的战争。

发生在濡须口的战争,最有名的当属三国时的魏吴之战。据位列二十四史的《三国志》记载,曹操四征东吴,在濡须口两次大捷。当时,孙权在东岸(东关)筑城陈兵,曹操便也在对岸的七宝山与锥山立栅布阵,故濡须口又称栅口。

曾被曹操立栅陈兵的锥山,原称濡须山,又称龟山。民间流传,朱元璋起兵反元时,军师刘伯温见濡须山是重要隘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形似伏龟朝江,为防废,遂在山顶建锥塔一座(名“文峰挺塔”),以塔镇,以锥定山,以稳龙脉。此塔原为五层,后改建为七层,曾两次遭雷击,塔顶两层被斜劈成半,成了残塔。锥山顶原有庙宇多间,称光佛寺,现仅存残碑两截,碑首光佛寺记依稀可辨。

龙虎相争志不侔,濡须旧使人愁。丈夫不学曹孟德,生子当如孙仲谋。七宝山开红树晓,巢湖水共白云秋。登临不尽英雄恨,万里长江天际流。这是明代董会写的一首七律《濡须》。昔日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濡须河口两岸,今天已是河网纵横、良田万顷、稻香鱼肥、景色优美的鱼米之乡其曾经的历史与遗留,也成为今人探古寻幽之佳处。

三国时曹操屯兵的濡须口锥山一带,有村名钓鱼,今属银屏镇。其名缘自一块延伸至裕溪河面的巨石,名浮丘钓台。传说仙人浮丘垂钓于此,至今尚留有座印、钓竿痕和足迹等,宋时“浮丘钓台”石刻,至水浅浮现时尚可辨识。

巢县古时有十景之说,“浮丘钓台”即为其一,十景还有两景也在银屏镇内,分别为“芙蓉叠翠”和“岱岫晴云”。 宋人杨杰有联云:“水带平湖千里远;山横大岫一峰高。”有了巢湖及其东流入江的裕溪河,山水秀丽环境幽雅、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的银屏堪称巢湖的后花园。

   

    文/图发

    2016.7.3《市场星报》http://www.ahscb.com/html/2016-07/03/content_217221.htm

    2016.7.19《巢湖晨刊》http://szb.ch365.com.cn/dsck/html/2016-07/19/content_25835.htm

 

【文/图】濡须口怀古濡须口,传说为大禹治水所凿


【文/图】濡须口怀古
跨越裕溪河的高铁


【文/图】濡须口怀古
锥山,曹操曾经在此筑栅陈兵


【文/图】濡须口怀古
钓鱼台仍在,只是不见仙人的踪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