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寒狗肉香

(2014-02-11 08:32:45)
标签:

印尼讯报

方华

随笔

美食

巢湖晨刊

分类: 美食美味

天寒狗肉香

天寒狗肉香

方华

 

寒冬至,狗肉肥。天寒地冷,是吃狗肉的好时节。民间有“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的谚语。

狗肉适合于烧、炖、煮、煨、焖等时间稍长的烹调方法。其中狗肉锅儿是最受大众喜爱的一种吃法:把狗肉切成大块放进锅里,放入姜片、葱段,倒水炖熟。肉熟后,再放豆腐、大白菜、香菜等。烹煮好的狗肉锅,氤氲缭绕,香气扑鼻,狗肉紧密饱满,口感细嫩且有韧劲。寒冷的日子,嚼两块狗肉,喝一碗热汤,体味那一股子热气由喉嗓而下弥散全身,真是通体舒泰。

在乡下,人们喜欢用烟熏、腌晒的方法把狗肉制成半成品存放,以待享用。腌熏的狗肉蒸煮熟透后,将肉撕下来,蘸着用葱姜末、香菜末、辣椒面、胡椒粉、芝麻酱等拌制的调料,或是直接入口食用,细嚼慢咽,其味特香。那种手撕肉的感觉, 还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让很多食客喜欢。

我国民间有“天上的飞禽,香不过鹌鹑;地上的走兽,香不过狗肉”之说。由于狗肉闻起来气味醇厚,芳香四溢,所以又叫香肉。在粤语地区即称之为“三六香肉”,因为三加六等于九,“九”和“狗”在粤语中同音。关于狗肉之美味,民间还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的谚语,可见其味实在诱人。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狗是从狼驯化而来,据考证,狗在人类所有家养动物中历史最早。作为六畜之一的狗,为人类食用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甲骨文中,即有“五十羊、五十犬”“其宁风,三羊,三犬,三豕”等文字记录。

“一献之礼既毕,皆坐而饮酒,以至于醉,其牲用狗……”这是《礼记·王制》中的燕飨之礼。而《礼记》中记载的周代宫廷佳肴“八珍”中的“肝膋”,则完全是以狗肝为原料。在西安发掘一座战国秦墓时出土一件青铜鼎,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其鼎中竟仍残留半鼎狗骨头汤。

秦汉时期吃狗肉风气极盛,唐人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记述:“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之。”不但汉朝的开国功臣樊哙曾以屠狗为营,春秋时期的壮士朱亥、战国时期名士高渐离都是屠狗出身。

在民间曾有“狗肉上不了正席”之说,此说源自宋朝。宋朝朱弁在《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居戌位,本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原来,是因为宋徽宗生肖属狗,为了避讳而禁止宰杀食用。可狗肉实在味美,民间只好私下食之,故狗肉不上正席。北宋灭亡后,狗肉之味又重新在酒肆饭馆飘荡。

众口难调,也有人不吃狗肉的。这其中有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狗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有人食之不忍心也属正常。但也有说不清道理的,比如我一位矫情的女性朋友,问其不食狗肉之因,说是杀生。问其鸡鸭鱼肉怎么吃,竟哑口。活佛济公有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要不是乱屠滥杀,何必以假惺惺拒美味于口腹。

中国食狗历史悠久,于是有人将狗肉的品质分出等级。坊间有“一黑,二黄,三花,四白”之说。但也有人认为“黄狗为上,白狗次之,黑狗为下”,自是口味品味不一罢了。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狗肉味咸性温,可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民间即有狗肉可以壮阳的说法,多把狗肉作冬令补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即记载了几种狗肉为主的药方,言其 “能滋补血气、暖胃祛寒、补肾壮阳,服之能使气血溢沛,百脉沸腾。”可见,狗肉还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呢。

    三九寒天,煲锅狗肉汤,既尝人间美味,又可驱寒暖身健体,不也乐乎。

 

    发:2014.1.17印尼《讯报》,2015.11.19《巢湖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火红的日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