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皖维工人》上的诗文图

(2013-01-07 11:16:35)
标签:

皖维工人

杂谈

分类: 报样留存

《皖维工人》上的诗文图《皖维工人》上的诗文图《皖维工人》上的诗文图
《皖维工人》上的诗文图
    2012年第4期《皖维工人》(内部季刊》刊发——散文2篇:《秋味》《品荷》(泥人),诗歌1组《巢湖风光》(方华),摄影2幅《青山绿水》(盛利者),《戏》(泥人)

    附诗文如下:

秋味(外一章)

 

泥人

 

乡人进城,给我带来一大玻璃瓶咸菜。细审瓶内,一节节绿茵茵的杆儿,拣几根放进嘴里,细嚼之,嘎嘣脆,有一股淡淡的泥土的醇香。原来,是菱角菜儿。

品着菱角菜,有一股乡情便从心头涌起。

少时在乡下,村前村后各有一口大水塘,村后的水塘种荷,村前的水塘养菱。夏天,菱秧儿一片一片地浮出水面,开出许多白色的小花,像繁星一般点缀在菱叶间。菱是塘中自生的,结出的菱角儿小而硬。刚入秋,那些还未完全成熟的菱角,就几被我们一帮伢子边玩水边采吃尽。这时,母亲就和几位妇女将成片的菱秧儿勾到塘边,掐下叶片下的一截,用竹篮盛着,在塘中洗净,回家腌在坛中,成为佐餐下饭的小菜。

塘边还生有一种叫芋艿的植物,在我们乡下叫作“芋仔”,一片片盾牌似的叶儿举在头顶。刚进城时,头一回在人家看到盆中栽着滴水观音,还疑惑怎么将“芋仔”养在家里呢。芋艿生在浅水,站在塘埂,双手抓住叶下的几根茎秆,用力一拔,就带出下面根状的果实——真正的芋仔儿。洗净剥皮,白生生的芋仔肉儿吃在嘴里,脆甜中带有一点涩味。往往是用衣襟兜着,回家让母亲或蒸或煮,熟了的芋仔板板面面的,或装在口袋或放在小小的书包里,是那时乡下孩子钟爱的零食。

秋渐深时,村中的一群伢子就喜欢去村后的水塘。那里,莲叶将萎未枯,虽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却也是一池墨绿;没有“映日荷花别样红”,却仍有零星的几朵或粉或白的点缀。乡下伢子,哪里懂得欣赏荷之风光,感兴趣的,是那密密莲叶间一秆秆高举的莲蓬。塘边的莲蓬是早就被馋嘴的摘光了。有不怕水凉的,趁大人不注意,就光腚扑腾到塘中,做贼似地慌慌折了几个莲蓬,来不及将身上的泥水洗净,就与塘边接应的小伙伴儿,一溜烟地奔向田野,在将黄未熟的稻丛中掰开莲蓬,分享莲子。有性急的连莲芯也不及去除,莲子的甜润与莲芯的苦涩混在嘴里,却也嚼得有滋有味。若有水性好的,钻入塘底,在软软的泥中抠得一两节白藕,那算是一顿大餐了。

荷塘中,还有一种叶子浮在水面,与莲很像,叶面上却起着褶皱的植物。它开的花也类似于荷,只是比荷小了许多,花托圆鼓鼓的,远看,像一只顶着硕大冠子的鸡头。这可能就是乡下称它为鸡头果的由来吧?“冠”落后,“鸡头”越来越大,外面长满毛刺,又像一只只袖珍的刺猬。拨开“刺猬”的皮,里面可见一粒粒大小不一的果籽。果籽还有一层较硬的壳,里面才是少得可怜的一点解馋的“肉”。那时生活贫乏,这涩涩的吃不到什么玩意的小果儿,也成了孩子们秋天里的奢望。一次,朋友破费请吃野味,一碗汤羹中有一粒粒白圆珠儿,开始以为是小汤圆,吃到口中感觉不对,朋友见我疑惑的表情,告知,这是芡实。芡实?不就是我儿时吃的“鸡头果”吗?真是久违了。

久违了,那些悠长的秋味,秋味里的乡情。

 

 

 品荷

 

九月,荷花将凋未谢,莲蓬青青初结,是赏荷的好时光,也是品荷的好时节。

柳宗元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圩人。”荷花美食,最简单的当是荷包饭。小时候在乡下,屋前就有一口荷塘。炎炎夏日,人无食欲,母亲就在塘中折一两张青绿的荷叶,洗净,铺放在蒸笼底,将顺手采回的芡实、莲子、野菱角等拌入淘尽的米中倒入蒸笼,捂上盖,大火蒸煮。不一会,便满屋飘散着荷的清香。蒸好的荷包饭粒粒晶莹剔透,清香松软,即便没有一口菜,我也能一口气吃个两大碗。

荷茎,也是一份美味。见母亲将圆圆的茎竿切成条,配上辣椒丝,在大锅中用猛火翻炒,只需撒上一点盐,吃在口中便质感清脆,味道鲜美。更多的,母亲是将荷茎切成段,用盐腌制起来,等吃稀饭时从坛中掏出一点,开胃佐餐。那脆嫩的荷茎咬在口中,有时还茎断丝连的。

莲子粥自然是常吃的。母亲会一一剔除新鲜莲子里的莲心,这样,煮出的粥中就没有了苦涩味。新打出的早稻米中,母亲还会放上一把糯米,让煮出的莲子粥粘稠,更具清香。

难得吃上几次的是莲子绿豆汤,只是在大暑的日子里才见母亲熬炖。那放在清凉的井水里凉透了的新鲜莲子绿豆汤,喝在嘴里,那自然的清香,至今咂舌回味,不是现在的任何一种时尚饮料可以比拟。

在我幼时,稻田里很少用农药化肥,秧苗下便经常能捉到鲫鱼、黄鳝、泥鳅等。有时,母亲会用荷叶作底,铺上糯米,蒸鲫鱼。蒸熟的糯米鲫鱼,鱼肉鲜嫩又浸入荷叶淡淡的香气,糯米粘弹劲道,食之难忘。

九月,新藕上市。藕的吃法很多,清炒、红绕、凉拌、蒸煮。最喜欢的吃法还是母亲的煮藕。藕眼里被母亲用筷子塞满花生米、红豆、糯米,放入铞中慢慢地煨。半天下来,藕软米烂汤浓。盛入碗中,再拌入一点白糖,真是香甜异常。据说,此吃法最适宜身弱体虚者,也是母亲晚年的最爱。

荷不但色、香、味俱佳,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效:莲子养心益肾补肝,莲藕清热健脾益血,莲梗清淤清热解暑,莲叶消暑去湿清燥……由此,现代人将荷入肴也翻出一些新花样来。

曾在一茶楼喝过荷花茶。见茶博士将洗净的荷花瓣和绿茶一起,放入壶中冲泡,几分钟后即可饮用。轻啜一口荷花茶,淡香袅绕,唇齿留香。茶过三巡,便觉馥郁满腹。

据说,也有餐馆将荷花花瓣脆炸,用绵白糖或椒盐蘸着吃。可惜没有亲口尝过,不知味道如何?

那次去杭州,本来要吃用荷叶和泥土包裹烘烤的叫花鸡,店伙计却极力推荐一款荷叶鸡。具其介绍,比起叫花鸡,荷叶鸡做法简洁些——将童子鸡用花椒等配料腌制,裹上荷叶上笼蒸熏,蒸熟的鸡切块,淋上蒸制时的汤水。尝之,鸡肉鲜嫩,清淡的荷香飘散,令人食欲大开。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乘碧叶连天,荷花映日,赏景之时,请莫忘尽情享受荷之美味,让我们的眼界、味觉和心灵,都充分享受这荷的清凉和芳馨。

 

 

巢湖风光(组诗)

 

方华

 

巢湖

 

河流沿着帆的方向

煽动银色的翅膀

栖落水之巢

 

任何一个角度

岁月都泊靠在如画的风景里

每一次启航

梦想都在传说里穿行

 

母爱一样深厚的巢

容纳所有的苦难与冲刷

在天地陷落中

创造神话

那烟波中的绿岛

是永不沉没的召唤

 

八百里湖岸线

有多少守望临风飘舞

一群白鹭

丈量不出情感的浩淼

 

姥山

 

洋洋洒洒

一篇水做的大文章

一只小舟

引领着阅读的方向

 

鸥鸟写下的诗句

从来都不直奔主题

太多的渲染

连水草里也长满神话

 

以波涛做衬托

母爱如此挺拔伟岸

她以一座孤岛作题

把所有的苦难

写成

轻松的风光

 

巢湖湿地

 

素洁的女子

佩挂的一串翡翠的珠链

 

吸纳日月的精华

被时光打磨

每一块

都记录着传说与神奇

 

温润在历史的胸口

在苍茫天地间闪烁

让一位身着月白衣裙的女子

风姿卓悦

 

夏日巢湖

 

阳光洒在水面上

像一群快乐的孩子

偎在母亲的怀抱

安谧的时刻

最幸福的时刻

一只蝉的童谣

把巢湖唱进梦乡

 

月在云里穿行时

巢湖就在传说里穿行

一个千年的故事

在湖心深处游动

风平浪静时

在湖面泛起鳞光

 

岁月的中间

巢湖像一位待嫁的新娘

情感热烈

岸柳长发飘舞

左边  簪着太阳

右边  别着月亮

 

薄暮时分

渔歌轻摇一艘小舟

沿黄金的水道

载来满仓活蹦乱跳的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