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梦擦肩
标签:
巢湖晨刊今日睢宁湛江日报 |
分类: 泥人随笔 |
与梦擦肩
泥人
每年高考时,总要勾起我的回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参加高考。当时的录取率大约在百分之二三,我就学的省重点巢县一中,升学率也不过是翻个倍儿。不像现在,动顷是百分之六七十。即便面对如此万人争过独木桥的惨烈状况,当时的我却一点没有压力。
高中阶段,我已经严重偏科。一上语文、历史课,立即精神抖擞,成绩也当然是他人望我项背。可一上数学、英语,立即萎靡不振。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说着我听不懂的洋话时,我也趴在桌上说着老师听不懂的梦话。常常是老师背着身在黑板上演算公式定律时,我已从教室的后门溜之大吉。
那时,我狂热地痴迷文学,整日和几个与我一样钟爱缪斯的同学写诗作文,对酒当歌。对那些埋首书本的同学根本不屑一顾,并无知狂妄地说:上大学要几年?四年?四年的时间,我恐怕早成著名的作家了。如果成名早的话,我到大学去给你们讲课!
因为少年丧母,家境窘困,一方面造成我性格的孤僻,一方面又傲羁不逊。面临高考,却和年级几个同学歃血为盟,校内校外,不断惹是生非。
如此,高考结束,对于我,当然是不会出现范进中举后的癫狂。
老师说:你不应该是这样的。同学说:你这样不应该。在到同学上的大学玩了两次后,心里隐隐升起大学梦。于是,将稿纸换成了草稿纸,将掖在腰间的小斧头换成了扔在桌边的铅笔头,重入学堂。
可是,大学梦还未好好做,就被父亲报名参加招工考试并录取。在亲戚朋友“骑马找马”的劝说诱导下,开始走上工作岗位。边工作边学习,再战高考的愿望,也渐在机器轰鸣的新生活中打磨消融。
几年以后,曾经一起我为诗狂的一位同学来到我的工厂,诱惑我同他一起去报考艺术院校。心中潜伏的大学梦再次抬头。上北京,下杭州,去南京,到西安;演小品,写剧本,考常识,展形体……最后,终于凭“过五关斩六将”的实力,如意攻取上海戏剧学院编导专业的“城池”。
之后便是再考文化课。几年过后,我当年的课本已经过时,只得向近年的考生借取。所有课目都借到,唯缺政治《辩证唯物主义》一书。最后,只得央求一位应届生,将书借我一天,保证第二天奉还,不影响他的复习。那一天一夜永远铭记,我从上午拿到书开始,就手笔不停地抄写,直到第二天旭日东升,整整将一本书抄完。当晚,我一外地朋友来巢,在我小小的窝居里留宿,他目睹我的抄写过程,大为钦叹,也成为他多年以后教育子女的一个范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夏日,我以优异的专业成绩、高出录取线一百几十分的文化课成绩,如愿收到上戏的录取通知。然而,那个夏天注定是我一生的遗憾。当我将录取通知递给醉醺醺的父亲时,他一眼看到了入学所需的两千元,在当时人均只有几十元收入的情况下,这远远高于普通院校的学费让他放弃了一个父亲的责任,他直直地告诉我:我没钱,要上自己想办法。这可是当时的我四五年的收入啊,我到哪去弄?在几经折腾也无着落的情况下,只得无奈并自信地对自己说:不上吧,等我攒足了钱,再考!
已经向我开启的高校大门,訇然关闭。
之后,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及成家立业,工作的竞争、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高考就如一件叠放在箱底的衣衫,渐渐失了鲜艳。偶尔取出,也满是陈腐的樟脑味。虽然后来也弄了一张文凭装装门面,毕竟未能正规地走进大学门。
去年,送考上大学的儿子去上学,在那书香味飘荡的校园里,我对儿子说:要珍惜。
发:
2011.6.8《巢湖晨刊》http://szb.ch365.com.cn/dsck/html/2011-06/08/content_349902.htm
2012.7.3《今日睢宁》http://www.jrsncn.com/bz/gbds/20120703/
2013.6.3《湛江日报》http://www.cnepaper.com/gdzjrb/html/2013-06/03/content_13_1.htm
2017.6.12《来宾日报》http://epaper.lbnews.com.cn:9999/html/2017-06/12/node_4.htm

加载中…